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YD2018:深大工業設計畢設展演繹「5分熟」

YD2018:深大工業設計畢設展演繹「5分熟」

設計癖 Young Designer 2018 大型畢業設計報道暨「NEXT 設計獎」已經正式拉開帷幕。設計癖趕在深圳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畢設展閉幕前一天去了深大美術館。兩層美術館涵蓋了藝術與設計學院各個專業的作品,我們來重點關注下工業設計專業同學的畢設作品吧。

今年深大藝術與設計學院的畢設展的主題叫「5分熟」,主題海報風格簡潔、年輕。每位同學都對畢業設計主題「5分熟」含義做了自己的闡釋,詳見下文。

深大工業設計專業始建於1987年,至今已經30年的歷史。從開始全盤參照英國工業設計教育模式,到形成自己的教學特點,在工業設計教學實踐中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深圳大學工業設計專業是一個相對比較全面教育能力的專業,從設計思維、建模渲染、模型製作,再到後期的設計思維繫統體系。本次的畢業設計展有很多不錯的設計主題,如:生活類設計、汽車設計、生活設計、茶具設計等等,內容十分廣泛。

1、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系統

設計以不同垃圾對應不同回收時間段為切入點,設計出一套一周七天回收不同種類的可回收垃圾的垃圾分類回收系統。並設計出相對應的垃圾回收裝置,該裝置具備匹配個人信息、稱重、圖像掃描等功能,將垃圾分類情況對應到個人,並進行有效的獎勵結算。

產品的構成需要以下幾點:

可以多人使用,並在小區進行試點

可容納下體積較大、重量較重的可回收垃圾

可進行稱重計算垃圾的重量

可以圖像識別垃圾的成份

佔用公共面積較小,不影響居民生活

運輸時方便快捷

在電池續航問題上,採用無人使用時自動休眠模式,保證可續航48小時。

每個垃圾桶的容量為90L,一共可以容納大約14-15戶人家的垃圾

可回收垃圾箱的尺寸為800*680*400

不可回收垃圾箱的尺寸為800*680*400

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一步,政府需要頒布不同日期回收不同垃圾的相關政策

第二步,向民眾提供用來提示的垃圾袋,對待不同種類的垃圾提供不同顏色的垃圾袋。

第三步,每天將垃圾回收裝置運送到固定投放點(例如:居民區)

第四步,在回收時運往對應種類垃圾袋的回收點

第五步,在回收點實現資源再生

在整個設計的系統中,不同日期回收不同的可回收垃圾此系統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在這個系統中,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

不可回收垃圾為:廚餘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可回收垃圾為:紙類、玻璃、塑料、金屬、衣物

在一周七天當中,每天都進行不可回收垃圾的回收,以及特定一類的可回收垃圾的回收。

例:周一回收 不可回收垃圾+塑料

周二回收 不可回收垃圾+紙製品

周三回收 不可回收垃圾+玻璃器皿

周四回收 不可回收垃圾+金屬

周五回收 不可回收垃圾+衣物

周六回收 不可回收垃圾+玻璃器皿

周天回收 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

其中由於有毒有害垃圾的特殊性,將其安排在每周天進行特意的收集處理。

當然,在此設計系統中,市民的配合也至關重要。

第一步,他們需要每月領取政府發放的垃圾袋

第二步,在手機app上註冊並綁定個人信息,包括錄入自己的指紋

第三步,在將垃圾扔入垃圾回收裝置時,他們需要通過掃描指紋來打開蓋子

第四步,回收裝置會自動稱重並且掃描垃圾分類的準確性

第五步,轉換為現金髮放至個人賬戶當中

而此設計系統中採用片區管理模式,實現將垃圾分類對應到個人。

片區管理模式,實現垃圾分類對應到個人

「5分熟」:五分熟一方面代表新鮮的血液,沒有十分熟那麼老成,卻是有思想有活力的五分熟。另外,五分熟代表著在學校中,我們所能吸收的只有五分的功力,而剩下的需要在後續的學習與工作中去吸收。

作者:李子瑜

指導老師:潘傑

2、E-F浮潛用具設計

(1)浮潛面鏡

這款「鼻吸浮潛面鏡」是為浮潛運動而設計的。主要通過鼻子進行呼吸,能夠減少水壓對體內空腔的擠壓而帶來的耳膜壓力以及嗆水的可能性,以及減緩疲憊感產生的速度;呼吸管道通過瓣膜結構將呼與吸一分為二,保證源源不斷的新鮮空氣的同時,避免二氧化碳滯留帶來的缺氧。呼吸管的頂部帶有防水裝置,一旦進入水裡,浮力球會向上擋住入氣口,防止嗆水;底部帶有輔助呼吸裝置,在鼻子無法呼吸時,可以借用咬嘴進行口部呼吸,同時前端有排水鈕,輕捏可排水。

(2)腳蹼設計

這款「省力腳蹼」能夠很好的幫助使用者在水中形成難以學習的技術動作「蛙踢」,達到省力效果;主要根據流體力學設計腳蹼,水壓與物體橫截面成正比,通過將腳蹼前掌設計為弧面,使得在水壓作用下,自動形成「蛙踢」斜面效果;前掌使用pp和橡膠兩種不同材質結合,能夠分散水阻力,加大動力;表面導流槽設計對水進行引流,減少水阻;其次腳蹼設計為水陸雙用,減少岸上行走的不便。

(3)輔助自救裝備

這套「水中輔助自救裝備」的佩戴方式是環繞在腰間,當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按下氣瓶,氣瓶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會快速充滿前端氣囊裝置,氣瓶作為發氣裝置外還具有卡扣作用,在按下氣瓶的同時,會鬆開腰帶,使得氣囊能夠上浮至胸部位置。快速達到自救效果。同時氣囊表面有3M反光材質,有助於前來救援的人員發現。氣囊平時不需要的時候可以摺疊收納在腰間,方便攜帶,佩戴的時候不會妨礙使用者潛入水中。

「5分熟」:我認為有兩種含義吧,第一種是畢業的我們就像是五分熟的牛排,新鮮並有無數的可能性;第二種是指「50%熟」,大學畢業的我們無論是能力還是自我都只有50%,需要到社會上歷練才能形成完整100%的自我。

作者:李佳璇

指導老師:王方良

3、無人駕駛「竹」步同行

竹,是極其平凡的,然而它又是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中國是一個竹產業很雄厚的國家,我們依舊奔波在竹產品「量變」轉向「質變」的過程。本次畢業設計藉由2018年中國剛起步的無人駕駛領域為背景,圍繞汽車「輕量化,低能耗,可持續」三大未來發展趨勢,利用「中國竹子」打造竹製無人駕駛伸縮巴士—無人駕駛「竹」步同行 。

畢設「5分熟」對於不同人似乎有著不同的含義。即將接觸社會並在不斷接受磨礪。早已牢記深大教育,給予我「五分熟」的經歷。用這「五分熟」的功力,在接下來的挑戰領域—乘風破浪,披荊斬棘。

作者:陳彥宇

指導老師:戰捷

4、盲人出行輔助裝置設計

該產品解決出行問題主要從四個角度去切入,安全:產品分展在用戶兩側,對盲人有個半包圍的保護,在其有摔倒傾向時,會自行移動角度和方向,給其一個支撐力。服務:語音輸入地點後,產品會合理的規劃好路線,然後會有一個牽引力引領著使用者安全的到達目的地。效率:在公交車站和機場等公共交通場所,它會通過語音來告知車輛進站的情況等。陪伴:通過感測器雷達來檢測周圍路況和環境,通過語音和震動提示並且會自動繞過危險路面。可以將雙臂縮至最短,可以進行一個站立倚靠。還會對使用者頭部上空的一個障礙物檢測,因為頭部是人身體最需要保護的地方。在過紅綠燈斑馬線的時候也會進行提醒來告知,就像一個導盲犬一樣陪在使用者身邊。

最後想說的是在這次設計當中,為了了解關於盲人的一些生活情況,我還第一次接觸了盲人,也結交了一位盲人朋友,在與他的聊天中收穫頗多也非常感動,他對生活的那種樂觀態度是真的打動了我,也促使我更應該好好去設計一款這樣的產品。不應該只是為了設計而設計,既然做了就要儘力發掘到他們到底需要什麼,我們能為其做些什麼,也許這個設計最後也只是我的一個想法無法去落實,但是也讓我自己更加了解了他們,也希望能起到一小點作用。

最後,我希望有朝一日,全社會都可以有一個共同的觀點,無論是對待生理上有哪種缺陷的人,我們都可以坦誠地說一句:「我和你一樣」。

等到校園裡的荔枝五分熟、芒果五分熟、龍眼五分熟時,五分熟的我們也即將離開這校園,這是我對「5分熟」的理解,都說大學是一個從學生時代進入社會的過渡,在這裡五分熟的我們已做好準備即將進入這個社會,並且大放光彩。

作者:裴孟宇

指導老師:潘傑

5、打稻機

本設計主要解決打稻機的移動問題。這台打稻機移動的工作原理與風箏輪的工作原理一樣,中間保持不動,利用外輪轉動達到移動的功能。該產品從原料(稻穗)脫粒到出料打包,都不用人工操作,利用發動機上裝的扇葉轉動產生的風力,將穀粒輸送到存儲箱,再通過存儲箱里的旋轉裝置將穀粒輸送到出料口,最後進行打包運輸到目的地。此外,該產品有設計把手,把手可以做為支撐固定產品的平衡,也可以進行推拉的功能。

「5分熟」這個主題,我理解有兩個想法,一個是對自己的「5分熟」。另一個是對他人的「5分熟」。對自己,畢業後就算是完成了學校里的求學之路,接下來將會是在社會上的探索成長,「5分熟」這個主題很好的總結了我們五分之一的人生。對他人,「5分熟」更像是一種遺憾,在學校里與朋友的相識,得到老師的指導,運動場上的歡樂...這些自以為得到滿足的生活中,回想起來也都是「5分熟」,沒能和朋友促膝把酒聊通宵,沒能和老師一一擁抱感謝,沒能在籃球場上投出一記漂亮的投籃...看到「5分熟」這個主題,我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種激勵鼓舞的感覺,是學校對我們學子的支持與期盼。

作者:李尚明

指導老師:黎敏

6、茗藤

流線式的設計,夾帶明式優雅和現代的簡約,營造出一種平靜的品茶氛圍

「5分熟」是一半修行靠學校,一半修行靠社會。但自我的評價是1分熟,未來需要學的還是多,給自己留下9分的學習空間,希望自己能走得更遠。

作者:林偉江

指導老師:唐開軍

7、一體化家用三高檢測儀

一體化家用三高檢測儀: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人的患上了三高,也隨著三高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體化的設計幫助三高人群更方便的檢查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態,大觸摸屏方便中老年人操作和查詢自己的檢測記錄,語音播報、網路信息傳輸等,不斷增加家人們的聯繫與互動。讓我們一起關愛家人健康!

「5分熟」既是半熟,學校所學習到的知識加上社會實踐所積累的經驗才是十分,對於我們來說,五分是我們對大學四年學習成果的檢驗,剩下的五分是等待著我們的社會磨練。

作者:彭淑慧

指導老師:彭燕凝

特別感謝

深圳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王方良老師、唐開軍老師、潘傑老師、戰捷老師、彭燕凝老師、黎敏老師、黃偉老師、羅菁老師

設計癖駐廣東特約記者:孟璇

圖片來源:深大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設計癖記者拍攝

以上為深大工業設計系教研成果,所有作品及圖文未經書面許可僅限於非商業用途。

關於YD:

設計癖一直關注中國工業設計教育事業,並擁有眾多學生讀者,為使即將走出校園的年輕設計師有更好的展示機會,設計癖自 2015 年起開展 Young Designer 大型專題報道,該項目搜集國內在工業設計教育領域的頂尖院校的優秀畢業設計作品,以圖文形式在設計癖多個平台展示,並進行評選,為其中的佼佼者提供更多媒體及社會發展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癖 的精彩文章:

哈里王子和新晉王妃的婚禮蛋糕,是「春天的味道」

TAG:設計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