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徐岳:《岐山作家百人作品選》序

徐岳:《岐山作家百人作品選》序

《岐山作家百人作品選》序

徐岳

如果說,一個人的作品,就是他的孩子;如果說,這話能成立,那麼,《兵車行》(唐棟)、《美麗奴羊》(紅柯)和《馱水的日子》(溫亞軍),就是跟著他們的爸爸在大西北長大的。忽一日,「山姆大叔」碰到他們,把他們領回了老家岐山。這位山姆大叔就是楊智文。

「山姆大叔」的解釋版本很多。我只取其二字:「誠實」,而不是「US」。

幾句戲說完了,我想正說幾個話題。唐棟等三位作家在岐山老家農村時,並不顯山露水,但到了部隊,沒用太長的時間,就創出一方天地,成了作家,名家!這是為什麼?

許多人都會說,因為他們是岐山人,岐山文化底蘊厚,是出作家的地方。要我說,關鍵是他們換了一個環境,獲得了新刺激,刺激出了新感覺。古人為什麼說了「讀萬卷書」,還要說「行萬里路」呢?行一里路行不行,落差太小,風光依舊,當然不行。他們進了大西北,到了大部隊,有了全新的環境與生活,視野放大了,想像的參照物轉換了。「兵車行」「奴羊」「馱水」給他們的豈止是新刺激,而是重刺激,是生命體驗,那感覺就很獨特而深刻了。我們還不能忘記,他們進的是「解放軍」這個大學校。他們認識事物的思想水平遠遠和在耕讀傳家的岐山農村時大不一樣了。他們成了新時代的「最可愛的人」。人從質上變了。他們搞起文學來,遂銳不可當。三個岐山人各有各的成長,其作品各是各的風格。《兵車行》粗獷高亢,《美麗奴羊》神秘精細,《馱水的日子》更是人道凱歌。如果說得重鄉情一點,我覺得在他們的作品裡,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精靈在飛舞,這個精靈就是岐山人的善良厚德和堅忍不拔。他們三個又都是才華橫溢的岐山人,他們又明白在文學作品裡,怎樣把自己的才華髮揮到極致。再具體一下,就是他們的文學想像力,沒有想像,何來藝術?「文學要實現對世俗世界、世俗視角、現實時空的超越。即從有限時空進入無限時空,靠什麼?不是靠人造衛星,不是靠太空船,而是靠『想像』這一心理機制。」(劉再復)所以,我說,抽掉想像,這三篇作品就是另外的庸常樣子了。

他們終於在異地上長成了大樹。

走出岐山,寫出好作品的遠遠不只是他們三位,僅以當年參加過文化館創作學習班而後走出岐山的學員為例。馮積岐,進了省作協,已出版長篇13部;郭家兄弟(鑒民、瑞民)作品各有不同的影響力;邱海泉已出散文集4種;身為甘肅省政府參事的付志輝,至今還為我編的「周公廟散文叢書」寫稿。有些雖沒參加過文化館的學習班,因種種原因走出岐山而從事寫作的,實在太多了,有些在外名聲很大,如蘭州作家李西岐,福建作家謝宏都,現在都為我編的「叢書」積極寫稿。我雖不能一一羅列,但有一位我沒見過的著名女作家卻不能不說。

她已放出信號,說「草坡村才是我真正的故鄉,我在那裡度過半個童年和整個少年時代。」(見她的作品《懷念關中》)。草坡村在哪裡?就在蔡家坡。用不著我多說了吧。

但請不要吃驚,這位女作家就是兩次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張潔。她幾度回來看她的「草坡村」,就說的地道的岐山話。

說到這裡,我不由想起,魯迅是離開紹興的作家,巴金是離開成都的作家,沈從文是離開鳳凰的作家,蕭紅呢,是離開呼蘭縣的作家。「離開」好!「離開」二字對他們來說,似乎形同於「作家」二字。

當然,還有與此相反者。所以我又想談談岐山本土作家。就說我和李鳳傑吧,本來是岐山本土作家,都在一個創作組裡,截至現在,我們的主要作品還是在岐山文化館寫的。那時我們雖然發展了十多個業餘作者,但由於文學刊物少,能公開發表作品的人僅有兩三人。「物以稀為貴」,我們好像名氣很大,寫出了什麼了不起的作品。其實,認真想想,如我的作品,不過是給「生產隊」唱的「輓歌」。藝術上,甚至也未完全脫盡「幫氣」和「稚氣」。

而今天的岐山本土作家,他們是新生代,不再是十幾個,而是好幾十個,是一個大群體。他們就是這本集子的基石,沒有他們,便沒有這本書。他們又是這本書的頂樑柱,沒有他們,這書屋便搭建不起來。這本書才顯示了岐山是一個文化大縣、強縣的文化創作實跡。這些實跡又是顯示岐山人在縣委和縣政府的領導下,團結一致,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富民強國和改造自身面貌的偉大成果。

在這本書里,有許多我熟悉的作家。我知道他們是已經寫出了優秀小說和散文的本土新生作家。他們有在農村生活的,有在機關單位上班的,都在搞業餘,創作條件並不好。他們只有用「分身法」,白天為「顧嘴」,燈下「爬格子」。文學要努力反映時代,岐山本土新一代作家正是這樣做的。如今在省級報刊發表作品,或出一本書,或在省級乃至全國獲獎,已近乎岐山新一代本土作家的寫作新常態。我向他們學習。

但我還想說些他們作品的不足,因為我覺得這不足正阻礙著他們進步。即視野窄了些,影響了反眏社會的廣度與深度,對岐山發生著的巨大、深刻變化,研究不夠。岐山作家團隊的力量和作用也還有待於再加強。總之,標杆要高一點,不要滿足於寫點小情小調。本土作家要特別看重、發揮出本土作家的優勢。在這點上,可向著名作家、北京人老舍學習,他寫出了反映北京半個世紀變遷的《茶館》,還有改造龍鬚溝工程的《龍鬚溝》。我還記得劉紹棠說,他們村每個人都是一部長篇。由此看來,我們雖然沒有唐棟、紅柯、溫亞軍那樣的好運氣,走南闖北去創作。但有作家說,誰寫什麼,那都是上天賜給的。我開始覺著這是瘋話,後來我信了,上天是公平的,他賜給你後,剩下就全看你自己了。所以又有作家說,作品要靠作家自己去尋找,去發現。書的序,往往

是不要題目的,如果這篇序要的話,那麼就叫《尋找》或《發現》。相信在這塊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岐山新一代作家,會早日尋到屬於他自己的思想和藝術完美的文學精品。

2018年4月30日

《岐山作家百人作品選》將於6月底由陝西旅遊出版社出版

徐岳作品欣賞

徐岳,1939年生於岐山縣蒲村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前《延河》主編。著有散文集《十七歲那年》,長篇紀實文學《任超傳》。兒童小說集《小門長》獲陝西省優秀圖書獎,《生命山中歷險記》獲陝西省火炬文學獎,《山羊和西瓜的故事》獲《文匯報》小說徵文獎,長篇傳記文學《胡興元傳》獲陝西省「雙五」文學獎。2012年以來, 主持編輯周公廟文化系列叢書, 已出版《周公廟的風花雪月》《長長的周公河》。

岐山作家微信公眾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山作家 的精彩文章:

蔡拉存:我的母親
孫虎林:海棠花正艷

TAG:岐山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