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創新獎期待您的肯定!

創新獎期待您的肯定!

自2007年起,院黨委在全院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創新獎」、「金點子獎」評選活動,旨在注重人性化服務,多為患者考慮一點,從細微處體察和滿足病人的需求,讓病人滿意,同時宣傳和展示醫務人員在工作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所創造出的優秀成果。

該評選活動每兩年舉辦一次,至今已開展至第六屆。本屆活動啟動後,得到全院的積極響應,共收到149個申報項目。目前已進入微信投票環節,期待您的積极參与!

GIF

創新獎項目簡介

1、使用胸腔引流瓶放置架進行外出檢查——16病區

臨床術後胸外科患者需要使用輪椅車進行外出檢查,易出現胸管的扭曲、摺疊、受壓等不安全的隱患,鑒於此設計出一種胸腔引流瓶的放置架,可放置於輪椅車上,使水封瓶有固定的放置位置,胸管及其延續裝置呈自然彎曲度,保證胸腔引流的通暢、胸管的妥善固定且避免了輪椅車在推行過程中出現的引流液的傾倒、水封瓶損壞以及胸管滑脫等意外的發生。

2、一種兼顧腸造瘺及腹部手術切口的多功能腹帶——44病區

一款多功能腹帶,將傷口的加壓包紮與腸造瘺口的加壓包紮分離;可兼顧上、下腹部傷口均需加壓包紮的情況;設置單獨的造口護理部位,有利於腸造瘺口的護理;設置導管固定部,設置負壓球安裝袋以及各傷口導管固定帶,避免醫療器械混亂,影響傷口的護理;所述腹帶結構簡單,功能多樣,適用範圍廣。

3、TACE術後下肢固定裝置——47病區

對傳統的約束帶進行改造,設計出了兩頭是鬆緊帶,中間是PVC材料網製成的圓筒,圓筒之間利用刺毛搭扣起到左右固定的作用。在運用的時候,直接固定在患側下肢膝關節處,可有效防止患者無意識的屈曲,使腹股溝處壓迫有效,從而避免TACE術後的出血。同時降低由於患者TACE術後患者穿刺側肢體制動,使用傳統約束帶禁止彎曲所造成的患者身體上的不適,提高了患者舒適度及滿意度。

4、適配動脈加壓帶的手腕固定器——37病區

解決橈動脈穿刺點充氣加壓帶隨手腕活動而造成的位置不穩定的問題,減少出現血腫及水腫等血管併發症的可能。固定裝置材料為透氣材料,大大提升患者舒適度,同時內層搭配防水層等符合材料,可靈活配合芒硝等作組織局部消腫使用,一個手腕固定器含有多重功能,全面解決多個冠脈造影術後臨床實際護理問題。

5、新型攜帶型輸注裝置固定工具——43病區

利用彈力收縮的作用控制進葯的速度,恆定地維持藥物在體內的血葯濃度,從而達到有效地殺滅癌細胞的作用,同時能夠顯著降低化療藥物對全身的毒副反應,是一種輕便的一次性輸注裝置。

6、簡易泛用型氣切離線吸氧裝置——心外監

簡易泛用型氣切離線吸氧裝置,能有效進行氣體加溫濕化,降低氣道併發症的發生率;且安裝方便,用材簡單,成本低廉,使用後有效降低氣切患者ICU平均住院天數,提高ICU床位周轉率。

7、一項吸痰用負壓沖洗和連接管保護裝置——外監

一體式沖洗裝置的保護帽解決了吸痰固定裝置後的負壓吸引器連接管頭端容易污染的問題;改善了繁瑣的沖洗步驟,增加了醫護人員沖洗導管的依從性,從而解決了沖洗不徹底等問題,同時減少了回收、消毒、下發等步驟,降低了醫院人力和財力的投入。

8、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ASCVD)風險評估報告系統——檢驗科

ASCVD風險分層報告系統有利於提高醫院的血脂異常檢出率;提高臨床醫生對於ASCVD風險評估及血脂危險分層的認知及重視程度,提高血脂異常的診斷率和治療率;提高患者對於ASCVD風險評估及血脂危險分層的知曉率、認知及重視程度,改善患者的依從性和療效;推動指南落地,提高中國血脂異常管理水平及ASCVD綜合防治能力。

9、危重孕產婦救治流程的優化創新——醫務處

危重孕產婦救治流程的優化是診治模式的創新,急診雙首診和住院雙主診的模式高效運轉,在開始收治時就採取有效措施,確保了醫療質量,切實保障了危重孕產婦的診治效率。同時開展多學科的類MDT院內大討論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了醫療安全;暢通聯繫,同時也有效降低後續治療費用。2017年全年共收治危重孕產婦16例,無1例死亡。

10、早期風險介入服務在醫療安全管理中的應用——醫務處

對於院內可能發生醫療風險的案例,醫療安全科在風險發生之前即作出判斷,予以關注,根據情況進行法律分險防範指導和下臨床干預,了解患者心態,並向其家屬宣講醫學常識,使患者能夠接受並配合治療,以降低醫患矛盾的發生或緩和矛盾激烈程度。2017年有多起案例經干預,均未演變成醫療糾紛。

11、器械清洗「金鐘罩」——心外科手術室

手術室是職業暴露風險較高的場所之一,針對容易導致職業暴露的風險點,設計製作了防護「金鐘罩」,護士通過防護「金鐘罩」,既能在直視下完成器械的清洗工作,不增加額外的負擔(如穿戴全套防護設備),又能保障醫護人員的醫療環境安全,在清洗器械過程集中防污水噴濺,並且局限了氣溶膠在空氣中的擴散,有效的做到了職業防護。

12、「健康自習室」系列科普視頻——宣傳科

為了讓廣大患者朋友能看到簡單易懂的科普知識,宣傳科自導自演了「健康自習室」系列科普視頻6集,分別是:《中山醫院「腰椎健身操」》、《「刷牙操」》、《骨質疏鬆操》、《緩解焦慮的三種方法》、《七步「洗手操」》、《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活動操》,塑造了我院良好的科普宣教形象,在社會上收穫了美譽。

13、「朗讀室」:中山人最寶貴的情感檔案——宣傳科、團委

宣傳科和團委創意開展的「中山朗讀室」,讓每一個進入房間的人都能很快靜下心來面對自我,它是相對私密的空間,不需要多麼專業的技能,只要一個人靜靜坐在麥克風和錄音機前,戴著耳機,就能聽到自己內心的跳動,把它說出來。朗讀室打造了中山人最寶貴的情感檔案。

14、磁共振人性化預約項目設置——放射診斷科

以往磁共振預約項目,是以簡單的增強和平掃進行分時段的預約,現通過更加合理化的預約設置,如東院的3台磁共振患者來源主要以東院區門診患者以及東院區住院患者,及將平日的MRS等長時間非急性需求的檢查集中改至周六,來提高平日其他項目的預約速度等,使檢查流程更合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讓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和同事們在工作中感到更加人性化。

15、一次性可粘式術中腔鏡器械收納袋(手術用)——手術室

隨著手術所需器械數量的增多以及品種的多樣化對器械護士實施台上有序管理提出了挑戰,為此研製發明了一次性可粘式術中腔鏡器械歸納袋,在手術過程中有序的歸納腔鏡手術器械,建立無菌屏障,防止腔鏡器械掉落損壞,便於醫生的取用,防止器械誤傷手術人員和病人,得到了醫生護士的肯定和好評。

16、膽道穿刺引流管改良連接裝置——12W

原有的膽道穿刺引流管護理存在一定缺陷,主要包括引流管受壓或摺疊、引流管固定不妥當、引流管污漬、引流液性狀描述不準確、引流量記錄不準確等。通過對膽道穿刺引流管的改良,解決了原有接駁處的乳膠管易受壓摺疊的問題,膽道穿刺引流管護理缺陷率由26℅降至16℅。

17、一種微量輸液泵的便攜袋——27病區

患者在使用微量輸注泵時會遇到改變體位、進食、如廁、夜間入睡時擺放泵體的問題。因此研究並創新設計了一種微量輸注泵的便攜袋,以解決微量輸注泵在持續使用期間的安全性和便攜性,同時滿足藥物的避光要求,又不影響護士在巡視的過程中隨時觀察,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生活質量。

18、雙心門診——心內科、心理科

雙心門診針以生物-醫學-社會心理模式開展診療,對心理和心臟問題的多學科診治,採用包括生活指導,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全面干預,解決了部分疑難雜症,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了療效,充分體現醫院人文關懷和診療水平。

19、一種帶狀態開關鎖的搶救車——護理部(廈門)

搶救車內的藥品、物品應定時核對(數量、質量)、定人保管、定點放置、定量供應、定期消毒,為此,各病區護士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要求每班都必須嚴格交接、清點、檢查。現對搶救車進行了改進,改進後的搶救車提高了車內藥品、物品數量、質量的有效性,尤其是增加了狀態開關鎖,可避免每班都要清點物品,節省了護理人力資源,確保了護理安全,是一種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

20、腹膜透析患者醫護聯合隨訪門診及其延伸管理——腎內科

腹膜透析(腹透)作為終末期腎病(尿毒症)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腎臟替代治療方法,有效的門診管理和指導是提高腹透質量的關鍵,為此,腎內科成立了由經驗豐富的4名醫生、2名護士組成的腹透團隊,醫護聯合門診,結合診前宣教、24小時熱線、家訪,將腹透患者管理擴展至診室外、全天候。

21、麻醉科急性疼痛管理APS團隊——麻醉科

麻醉學向圍術期醫學發展的今天,麻醉科致力於術前優化、術中安全、術後康復在內的整個圍手術期患者體驗的改進,APS團隊作為其中一環,充分體現了最大程度的鎮痛、最小的不良反應、最佳的軀體和心理功能、最好的生活質量和病人滿意度、術後早期康復ERAS的必需環節之一,為更多科室開展ERAS項目提供堅實的基礎等特點。

22、門診「一站式」自助支付——門診部、網路中心、財務處

門診「一站式」自助支付正式啟用以來,自助挂號及自助支付使用人次不斷攀升,2018年3月日均自助挂號使用達到3200人次,自助支付達到1500人次,平均占當日就診總人次的20%以上,高峰時期自助挂號可達到3800人次/日,自助支付達到2000人次/日,占當日就診總人次的21%。收費窗口排隊的現象已得到顯著改善,窗口壓力大大緩解。簡化了門診就診流程,提高患者滿意度。

23、本院職工內外網OA平台預約——門診部、網路中心

本院職工(包括退休職工)內外網OA平台預約全面上線,讓更多的醫務人員實實在在享受到職工預約福利,節省一線醫務人員大量的時間成本,方便一些行動不便的退休職工足不出戶即可預約就診。門診部希望通過不斷的改善,真正落實「主動服務」理念,也配合工會將職工服務做的更踏實有效。

24、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藥師處方審核與安全用藥信息醫、葯、護三方共享的應用設計——藥劑科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審方藥師運用藥學專業知識對醫生醫囑進行審核,將不合理醫囑撤銷信息快速送達所有醫護,同時撤銷的醫囑數據被分類記錄,自動生成每日審方藥師工作日誌以及每月處方點評報告,此運行過程減少了給葯錯誤、提高了臨床藥物治療的安全性。

25、中山醫院藥品短缺通知平台——藥劑科

通過建立供應商—藥劑科—臨床科室統一的藥品供應情況平台,要求供貨商提前在協作平台上填報「緊缺」藥品,填報後第一時間同步到HIS系統中,藥劑科及時獲知,積極協調,對確實缺貨藥品HIS中提供便捷查詢方式,臨床科室在使用藥品時能及時獲知藥品供應情況。

26、構建新型急診就醫模式—「虛擬挂號」——急診科

突破傳統急診就診模式,創新「虛擬挂號」新型就診模式,分診系統直接將叫號系統無縫銜接,將挂號、受誒的2此排隊合二為一,減少病人和家屬配對付費的次數和時間,縮短病人候診時間,降低病人候診期間的安全隱患,同時緩解了收費處工作人員的壓力,提高了急診病人的就診滿意度。

27、胸痛急救流程優化——急診科

建立胸痛綠色通道架構,實行「綠色通道一卡通」模式,啟動「胸痛患者快速響應」機制,實現胸痛患者「診治優先,支付後移」的急診管理模式,真正落實「無障礙急救綠色通道」。同時,推進「同質化急救護理管理」模式,全程醫護人員指引協助,對無家屬陪護的特殊胸痛患者,主動提供救治幫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確保各急救措施在時間節點內完成,落實胸痛中心各項指標達標率為100%。

28、多功能醫用測量固定架——14W

多功能醫用固定架解決了腰穿引流管的位置測量和固定、膀胱內壓測量固定、中心靜脈壓測量固定及輸液泵固定的問題,大大的保證了測量的準確性,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避免了患者導管滑脫、輸液泵和微量泵摔泵的可能,提高了療效和安全性。

29、病理科微信-快遞會診和多學科討論平台——病理科

病理科將電話、微信、快遞和現場接待整合為一個即能互相補充又能互有側重的聯繫平台,方便了患者就醫,減少患者或家屬來回奔波。患者與病理科聯繫後,由專人告知聯繫流程;在收到會診材料後,病理科及時進行會診和相關項目的檢測。檢測完成後,用微信平台與患者交流病情或進行多學科討論,指導患者的下一步治療方案,並能進行有效的科普。

請為支持的項目投票喲~可多選!

小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的精彩文章:

減肉肉不能走彎路!這裡有減肥的正確姿勢
6月5日愛眼日醫療諮詢活動等您參與

TAG: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