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構適應時代的教育文化觀

建構適應時代的教育文化觀

王世元的《教育文化建構的人性基礎》一書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的核心主題非常突出,就是「教育文化觀」。在論述中,作者不僅致力於從概念上釐清什麼是教育文化觀,而且致力於從實踐層面分析當下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教育文化觀及其對教育實踐活動的影響,並且基於自己對生命、人性、社會、歷史等的理論研究,從公民素養、學校教育、個體成長等三個維度提出理想的教育文化的基本特徵。

「教育文化」或「教育文化觀」這個概念乍一看比較難以理解。人們可能會說,「教育」不就是教少年兒童學習「文化」嗎?文化是教育的內容,也是教育的手段,因此,把「教育」和「文化」這兩個詞語連用構成「教育文化」,究竟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呢?作者也估計到人們理解這個概念的難度,所以用了不少筆墨來說明這個概念。他為這個概念所下的定義是「人類社會對教育賦予某種價值的追求,進而形成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從這個定義來看,作者將教育文化理解為一種理想的教育生活方式以及在這種教育理想支配下形成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從三者之間的關係來說,教育價值理想是深層的、支配性的,教育思維習慣是一個中介變數,教育行為習慣則是偏於表層的、外顯的,是一定的教育價值理想和教育思維習慣的產物。

教育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每一個民族在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育文化傳統,這種傳統塑造著一個民族基本的教育生活方式。這種教育文化一方面賦予教育實踐以一種歷史的延續性,另一方面也賦予教育實踐以一種文化上的保守性。特別是當教育內外環境都發生變化的時代,歷史生成的教育文化的保守性就比較突出,反思教育文化顯得必要。別的不說,家長「望子成龍」的觀念以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集體無意識,就極大地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影響到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創造性思維和健康人格的培養。對這樣的教育文化進行深入剖析,無疑是深化教育改革、激發學校活力、造就信息時代所需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孩子的必要條件。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文化模型及未來建設方向。作者認為,從社會角度來看,理想的教育應當體現尊重、民主、責任、科學的精神。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說,理想的教育過程應當是由「擾啟」開始,經過內省、質疑的階段,最後通過實踐完成發展的任務。這個觀點,體現了《禮記·學記》中所說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啟發式教學思想,體現馬克思主義所強調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從個體成長角度,作者提出獨立、追求、養控和審美的主張,反映了他對於人的幸福生活所必需的核心素養的見解。

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也是教育改革的實踐論。作者積幾十年教育實踐與思想的精華,完成這部頗有分量的理論著作。在理論建構告一段落之後,他還有意再次深入實踐,在這個全面深化改革的春天裡,創辦實驗性的學校,追尋教育的理想。我衷心地祝願他能夠帶著對新的教育文化的嚮往,在教育實踐領域做出新的成績。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三名朝鮮在押美公民獲釋!!乘美國務卿專機回國
連著WiFi的時候,要關閉移動網路嗎?流量會偷跑嗎?答案竟是…

TAG: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