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球學習兩不誤,俄羅斯藝術了解一下

看球學習兩不誤,俄羅斯藝術了解一下

盼望著,盼望著,六月來了,世界盃的腳步近了!

身邊的直男們默默開始行動,歡慶四年一次的狂歡。比如萃花親眼所見,鄰居大哥買了一整箱的啤酒,同事小哥哥的手機鎖屏換成了賽程表,朋友圈的老鐵的定位已經變成了俄羅斯。

俄羅斯,全稱俄羅斯聯邦,又被網民愛稱為戰鬥民族、毛子,今年是世界盃足球賽首次在俄羅斯境內舉行,要說其中有多大意義也沒什麼人關心,畢竟不管在哪個國家踢,只要在東半球踢,什麼都好說(想想上次的巴西世界盃那可怕的時差……)。

而且今年俄羅斯世界盃對球迷非常實在,只要你買了世界盃門票,去俄羅斯都可以免簽。

俄羅斯作為中國的鄰國,歷史上與中國有過衝突爭端,也曾並肩作戰,由於蘇聯解體也不過二三十年,中國人民對俄羅斯的感情總體還是比較積極的,至少比美國、日本要正面一些。

由於歷史原因,西方人總覺得俄羅斯很神秘,不過大多數中國人都或多或少了解過這個國家。畢竟90後以前的人,都是被蘇聯式審美澆灌過的一代人。

我們上學時,就在課本上見過《伏爾加河上的縴夫》《無名女郎》等俄羅斯名畫

列賓《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克拉姆斯柯依《無名女郎》

我們念過普希金的詩句,也知道列寧小時候打碎了花瓶、列寧登山、列寧在野外露營、列寧去理髮、列寧參加星期六義務勞動等諸多八卦小故事。

前蘇聯電影《戰艦波將金號》至今都是電影學科的教學片,還有《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戰爭與和平》等經典。

《戰爭與和平》(1966)

還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車》《喀秋莎》這些經典旋律,只要開個頭,就能跟著唱起來。

還記得前幾年,俄羅斯紅場閱兵時,中國解放軍唱了一首《喀秋莎》,視頻在網路上瘋傳,勾起了中俄人民的共同回憶。還引發文藝青年寫情感小散文來著:

即便是比較年輕的90後,也非常熟練地把普京P成表情包

為俏皮可愛的花滑美少女梅德韋傑娃打國際call

GIF

某種意義上來說,每當複習俄羅斯藝術時,便複習了自己的青春與童年。

如果你打算去俄羅斯看球,那麼不僅與各國球星同處一個球場,還意味著你與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冬宮(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承包你童年回憶的特列季亞科夫畫廊也近在咫尺,可以順便學習一下藝術史,豐富自己的裝X知識庫呢!

當然啦,如果沒有去旅遊、看球的打算,萃花也建議多看一看俄羅斯藝術,當我們理解了這個曾經對我們影響很大的國家的藝術文化,也能更好地理解我國的近現代藝術。

快速入門俄羅斯藝術,去這幾個地方就對了:


第1站 有錢就是任性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位於聖彼得堡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看起來很有錢、實際比看起來更有錢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我們所知道的「冬宮」只是艾爾米塔什的一部分。

艾爾米塔什最早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宮邸,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從柏林購買了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將它們存放在這裡。這一買買買從此就剎不住車,藏品越來越多,收藏的繪畫、雕像、陶器等收集品高達300萬件以上。400多個展廳展出的只是其中的5%。

在這裡,可以欣賞到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倫勃朗、魯本斯、畢加索、馬蒂斯等多位藝術大師的作品,有來自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中國等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

達芬奇《哺乳聖母》

米開朗基羅《縮著身子的男孩》

梵高《埃滕花園的記憶》

為什麼女皇如此喜歡買買買呢?由於18世紀彼得大帝的一系列改革,俄羅斯全面「歐化」,大量藝術家出國學習,對於歐洲藝術非常崇拜,甚至當時的貴族流行說法語,法語的地位甚至高於俄語。

因此艾爾米塔什,不僅是一座世界藝術博物館,也藏著俄羅斯藝術的因。


第2站 童年回憶打卡之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是收藏俄羅斯繪畫作品最多的博物館,別看它叫畫廊(gallery),60個展廳中陳列著克拉姆斯柯依、列賓、蘇里科夫、瓦斯涅佐夫、列維坦等巡迴展覽畫派大師的作品,時不時就能出現你覺得眼熟的作品。

這裡最著名的藏品是一系列 19 世紀末和20 世紀初巡迴展覽畫派大師的油畫。由於18世紀開始俄國畫壇非常歐洲化,作品多取材於基督教傳說和神話故事,極力迎合貴族審美。1870年,克拉姆斯科伊、彼羅夫等成立了「巡迴展覽美術學會」,他們的作品多反映俄國人民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農奴制。

最著名的《無名女郎》就是在特列季亞科夫畫廊里~

希施金《松林的早晨》

謝洛夫《少女和桃子》

這裡還有一大批名人肖像畫,如作家列夫·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普希金、奧斯特洛夫斯基、涅克拉索夫等,他們一定曾在你的課外閱讀列表裡吧。

列賓《列夫托爾斯泰肖像》

吉普林斯基《普希金肖像》

巡迴展覽畫派對中國建國後的油畫審美影響很大,1955年,馬克西莫夫曾來到中央美院油畫訓練班執教,「馬訓班」里走出了中國學院派油畫大師靳尚誼、詹建俊、侯一民等一代油畫大家。如今中央美院的油畫教學模式也是以俄羅斯寫實教育為基礎的。

不過,大家從小看到大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並不在這兒,而是在


第3站 童年回憶打卡之俄羅斯博物館

俄羅斯博物館是聖彼得堡必去的景點之一,本是為沙皇保羅一世皇太子米哈伊爾而修建,1898年對公眾開放。這裡收藏了古代聖像、油畫、俄羅斯雕塑家和素描版畫家的作品近40萬件,尤其是非常全面的展現了12-20世紀蘇聯美術的整個俄羅斯美術史。

在這裡,你可以得到清晰的時間線,以肉眼可見的差別發現俄羅斯藝術發展軌跡。

從這樣的中世紀繪畫

到非常「歐洲化」的這樣的

勃流洛夫《龐貝城的末日》

演變成到巡迴畫派這樣的

列賓《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蘇里科夫《攻陷雪城》

再到這樣的抽象畫……

馬列維奇《黑方塊》

不要小看最後這幅黑方塊,作者馬列維奇是至上主義藝術的奠基者,所謂至上主義,就是在繪畫中的純粹感情或感覺至高無上的意思。否定了繪畫中的主題、物象、內容、空間,「無」是至上主義最高的繪畫原則。

馬列維奇的另一幅作品《至上主義構圖》在今年5月的佳士得春拍中,以8581萬美元成交,5.37億元,是目前最貴的俄羅斯藝術品。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構圖》

所以說,戰鬥民族始終是戰鬥民族啊……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萃 的精彩文章:

書畫集市開張啦!
有句話我憋了很久,再也忍不住了……

TAG:藝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