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市的富士康不能只是獨角獸

上市的富士康不能只是獨角獸

富士康「血汗工廠」的報道並沒有因為熱鬧的上市冷卻。北京時間6月11日路透社稱,富士康本周一表示,正在調查中國內地一座為亞馬遜生產設備的工廠的勞動環境問題。一家勞工權益組織6月10日發布報告稱,富士康衡陽工廠存在加班嚴重超時、臨時工人數超過法律規定上限等問題。

勞工問題在富士康身上並不陌生,但並不妨礙資本市場對富士康不吝嗇的「喜愛」。6月8日,富士康正式登陸上交所,開盤大漲44%。在此之前,富士康IPO歷程僅36天,刷新了A股市場IPO過會紀錄。

富士康一邊頂著超級代工廠的光環,一邊總也擺脫不掉「血汗工廠」的陰影。富士康在普通民眾心中不僅僅是一家大型企業,它帶有鮮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符號,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它伴隨著iPhone稱霸全球而成長。

它將代工業務做到極致,幾乎成為這個領域產業鏈的最頂端,又始終難以擺脫關於自身的定位尷尬,諸多輿論對富士康的評價並不客氣,要獲得更高的市盈率,富士康需要更核心技術的競爭力,這種競爭力的天花板對於富士康複雜而模糊。相反,關於「血汗工廠」的大規模負面衝擊,卻因為此起彼伏的勞工矛盾而令外界印象清晰。

工業互聯網成為了富士康尋找的新盈利增長點,這也是在原有製造業基礎之上的升級和商業模式的延伸。但富士康的老問題如何解決,同樣迫不及待地需要富士康給出答案。而立之年的富士康光靠上市解決不了所有問題。

工廠固然不是天堂,但也不是地獄,只是富士康所能呈現的真實狀態。富士康還沒有甩開現有的老本行。而作為蘋果亞馬遜等高科技消費品的代工廠,意味著富士康要比普通的代工廠具備更高的生產能力,這種生產能力離不開嚴謹高效。極度緊張的勞動意味著強硬的管理不可或缺,在勞動密集型模式下,加班近乎於「明規則」。

解決富士康「血汗工廠」的問題僅憑企業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作為勞資雙方的一方,資方的管理方案往往從滿足自身需求出發,不能真正保障工人權益,政府需要提供更多制度性保障和有效的監管約束。

富士康講給資本市場的故事不能只是個故事。橫亘30多年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模式,儘管在經濟層面上是有效的,不代表上市之後還能一勞永逸。

不同的產業創新階段,對企業創新能力的要求並不相同。能夠成為全球第一的代工廠,富士康在大規模製造下的工藝創新和流程管理是重點;而到了上市之後的獨角獸,需要的是向研發創新階段發力,體現在如何有效激勵與整合研發人員的生產力,並有效管理自身的專利標準體系與產業鏈,這才是富士康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商報 的精彩文章:

蘋果大中華區收入已持平歐洲市場
美歐貿易戰一觸即發?

TAG: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