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投降簽字現場,3個細節讓鬼子感覺中國很「寬容」

日本投降簽字現場,3個細節讓鬼子感覺中國很「寬容」

1.投降不必交軍刀

軍刀作為戰場指揮工具,是軍權軍令的象徵,投降時交出軍刀是交出部隊指揮權,象徵軍隊失去戰鬥作用,歸順對方指揮。

1945年9月9日的南京簽字儀式上,並沒有交刀儀式。事實上,岡村寧次的指揮刀一直沒有交,只是投降簽字儀式上沒有帶過去而已。他的新職務是中國戰區日本官兵善後總聯絡部長官,之後又被當成寶貝聘為了帶兵顧問。

(日本投降簽字現場,南京)

2.禮尚往來

禮尚往來是一種外交禮節,但在有時候不能禮尚往來,比如這種投降、受降儀式,代表的是一個國家對戰敗國的征服,簽字儀式上是不能與他們對等的。

日本在中國的投降簽字之前,中國方面的何應欽就與岡村寧次商議好了,日方要在儀式上向中國行禮3次,而中方不必回禮。

這3次分別是:進場落座前、從中方手中取降書時、簽字後再遞交給中方手中時。

(岡村到現場簽字)

但當時還是出了意外,在日方第三次行禮,即在岡村寧次簽字後,日方代表把降書送給何應欽時,何應欽做了2個不應該做的動作,一是親自起身去接降書;二是接降書時彎腰點頭了。

對此,後來有人解釋是桌子太寬,何應欽夠不著,只好起身彎腰去接。

這一聽明顯是牽強的解釋。從內心他還是怕日本人現場「受委屈」。

對何應欽的這一舉動,岡村寧次在日記中寫道,感覺這個過去老朋友很溫暖,顯示出了「東方道德」。

何應欽曾在日本上軍校,當時在日本,岡村寧次曾當過他的老師。

(簽字現場)

3.地位顛倒了

這張經典的照片顯示,何應欽作為中國陸軍司令,作為代表中國受降的核心人物,他是起身而立的,而遞給他手中降書的日本人,卻並不是日方的最高代表、陸軍大將岡村寧次,而是岡村的參謀長,小林淺三郎。

就在這一瞬間,照片拍下,中日雙方代表已經錯位。岡村沒有出現在照片中,而是在桌子後面安靜地坐著。

投降者坐著,受降者卻站立,這是誰給誰啊,真是完全顛倒了。

無怪乎當年李敖大師嘲笑說,為了爭取戰後能與日本合作,這個儀式搞得丟死人了,對日本太「寬容」了,讓日本人看了都看不起。

(史料參考:《岡村寧次回憶錄》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春讀傳 的精彩文章:

她掌控萬妖,又是人類之母,卻受紂王輕薄,在自己生日拜其他聖人

TAG:飛春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