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好的人生,不能閑

好的人生,不能閑



文 | 李思圓 · 主播 | 絲語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前幾天,我去銀行找一個朋友辦點事,剛好碰到有個保潔阿姨,正在大廳里拖地。


 


朋友跟我閑聊說,能看出來,她的存款都有上百萬嗎?


 


我聽了後簡直不敢相信。


 

朋友跟我說,這是真的,這位阿姨老家搬遷,賠了不少錢。以前啊,她就是一個地道的農村婦女,沒有文化,也不識幾個字,更沒正式工作,可是她每天都要起早貪黑,要下地幹活,要回家洗衣服做飯。


 


那時她每天都在繁瑣日常中連軸轉,日子雖苦,但卻也過得很充實。


 


可是至從拆遷以後,有錢了,沒活兒幹了,她突然失去了生活的奔頭和重心,


 


她整天待在家裡,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日子過得越來越百無聊賴,甚至產生了一種莫名的空虛感。


 


後來她到銀行存錢,正好看到了招工啟事,於是就一直干到現在。


 

她兒子多次來勸她,辭了工作回家享樂,可是她卻說,沒事兒做,才遭罪啊。


 


如今她在這裡當保潔,不僅做事打發了時間,還讓她很有存在感,覺得自己至少被需要,而不是廢人一個。


 


我有個表弟,大學畢業以後,就蝸居在家啃老。


 


每天的任務就是吃喝拉撒,打遊戲聊天發獃,他的日子看似過得很瀟洒,可是卻絲毫沒有生活質量,


 


反而越耍脾氣越暴躁,性格越偏激,心情越來越鬱悶。




 


也許很多人認為,無事可幹才是最幸福的事,其實恰恰相反,


 


當你成為一個閑人時,日子不但不會越過越順,反而會滋生許多問題。《勸民》里曾說:不見閑人精力長,但見勞人筋骨實。


 


其實工作是一場修行,無所作為的人,無事可乾的人,不務正業的人,一旦閑散起來,


 


不僅活得磨皮擦癢,還會因為閑生出很多事端、惡習、壞毛病。


 

一個人活著,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它可以是體力的,也可以是腦力的。


 


但無論你再富有,如果每天只顧吃喝玩樂,什麼也不幹,就失去了做人的意義。


 



 


我們小區有個王大嬸,大家都不太待見她,因為她這個人,最喜歡夸夸其談,搬弄是非,說三道四。


 

她是全職主婦,除了收拾家務,就無事可做,於是她平時,就愛到院子里嚼舌根。


 


又因為她的生活實在枯燥無味,所以只得用別人家的家事,醜事,甚至無中生有的事,作為樂子,跟別人討論得熱火朝天。


 


剛開始,左鄰右舍都不跟她計較,可是時間長了,她開得玩笑太過火,甚至扭曲事實。


 


有一次,她居然編造隔壁王二哥在外面有情人,差點讓夫妻兩人感情破裂,後來人家找上門來,跟她大鬧了一架 。


 


而在家裡,她也是丈夫躲避的對象,她會因為丈夫晚回家半小時,都會掀起一場腥風血雨般的拷問。


 

丈夫一再解釋,是因為多加了一會兒班,可是她根本油鹽不進,執意認定丈夫另有隱情。


 


丈夫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哪怕看她的眼神,都會引起她莫名其妙的猜忌,於是她一個人沒事找事兒,自怨自艾,沒完沒了。







有一次他丈夫忍無可忍,居然提出跟她離婚,後來若不是親友相勸,他們早就各奔東西了。


 


我曾經看過一個故事,有個著名的企業家向朋友們訴苦說,他的妻子總是對他有一萬個不放心,


 

隨時都要打奪命連環call,讓他寸步難行,毫無自由可言。


 


有人建議他,要給妻子足夠的安全感,有人建議他,要給妻子更多的愛,


 


可是只有一個人說到了重點,給她找事干,只要是正當的,無論幹什麼,就是不能完全讓她閑著。


 


在生活中,人太閑,真不是一件好事。


 

一則無事容易生非,不僅得罪人,也會讓心情鬱悶。


 


二則太閑了,就容易胡思亂想,容易鑽牛角尖,容易把精力,放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讓自己和別人,都過得不舒坦。


 



 


我認識一個熟人劉姐,她曾經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雖然收入不高,可是養活自己不成問題。


 


後來她結婚以後,就乾脆辭了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剛開始,她的日子過得十分滋潤,


 


因為每個月她丈夫給她的生活費綽綽有餘,除了正常家庭開銷,還剩了不少錢,


 


她隔三差五的就去買新衣服,買新鞋,買新的化妝品,


 


那時她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過上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好日子。


 


可是好景不長, 再後來,她丈夫突然要跟她離婚。


 


她當時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死活糾纏著跟丈夫打了3年官司,後來婚照樣離了。


 


我們本以為,她一定熬不過這個坎兒,畢竟沒了丈夫,她既沒有了經濟來源,也失去了精神支柱。


 


可是後來她待在家裡,自暴自棄了一段時間,發現日子越過越糟糕。


 


於是為了轉移注意力,也為了自力更生,她決定早上去包子店打工,


 


下午就去火鍋店當幫手,每天從早上5點,忙到晚上10點。


 


一年以後,她就像是徹底變了一個人一樣,也不再像剛離婚那會兒,竟說喪氣話,也不再一哭二鬧三上吊,




而是一個人也練就了養活自己的本事和能力。




她說這全要得益於有事做,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即便遇到再心酸的事,也沒時間顧影自憐。


 


其實在感情中,越是閑的人,越容易依靠別人,越容易失去安全感。


 


記得《我的前半生》里有句台詞:人呀,不能太閑,得有事做,既能排憂解悶,關鍵時刻,還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不至於沒了依靠就倒下,走不動路。


 





而且有事干,生活就足夠充實,無論遇到再大的挫折,就可以消減現實生活中的苦痛感覺,


 


再者有事干,就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十足的底氣,會讓你活得更加從容且淡定。


 



 


其實人太閑,真的有很多弊端。當然也不是說,一味地忙,就是好事。


 


記得《菜根譚》里曾說:「人生太閑則別念竊生,太忙則真性不現。故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


 


太忙的人,所有時間和精力,都被工作,壓力,負荷嚴重壓榨,即便腰纏萬貫,生活亦是毫無質量和樂趣可言。


 


所以要學會給自己適當鬆綁, 可是閑,不是一味的無事可干,也不是什麼不做,


 


而是要學會張弛有度,能在紛紜複雜的瑣事外,給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一個緩衝的空間和時間。




可是大部分人,能準確理解忙的意義,他們知道忙,就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閑下來,這樣我們就能更好的去感知,去體驗,去嘗試更豐富多彩的生活。


 


可他們誤以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用幹活,不必辛苦的日子,就是閑的意義。


 


其實無論在何時何地,身於何種境況,處在什麼年紀,都要懂得在忙中偷閑,在閑中為自己充電蓄源。


 


彼此,你的人生就會在忙和閑中,形成良性循環。你的未來,也就更加光明美好。





-背景音樂-


楊宗緯《初愛》


-圖片來源-


部分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作者-


李思圓,十點讀書籤約作者,微信公眾號:溫暖的女子(ID:wennuan-312),新浪微博:@飲水-思圓。專欄作者,寫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的原創暖文。新書《生活需要儀式感》正在熱銷中。本文首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2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第一大號,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


-主播-


絲語,一隻書蟲,一個音符,一個夢想家,喜歡簡單,熱愛生活。歡迎你登陸喜馬拉雅尋找「FM919絲語」!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越會賺錢的女人,越喜歡這樣花時間
叔本華:不沉湎於過去,不牽掛於未來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