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宋代尚博:博學多識文人地位尊貴,拯救文化異珍自覺自愿

宋代尚博:博學多識文人地位尊貴,拯救文化異珍自覺自愿

宋代實行崇文抑武政治,由此導致文風、文品尚雅非狂。最高統治者的認同和推崇,文治的時代造就的「尚雅」和「尚博」的時代風氣,士大夫階層以追求高雅的情趣和廣博的學識為榮。

宋代文化的一大特徵是尚博。尚博簡言之就是崇尚廣博的學識。尚博之風始於宋代開國。開國宰相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馳名後世,《宋史》中記載他:「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晩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宋史》

宋代開朝之始崇尚文治的治國需要中,就有「尚博」的要求,因而博學多識的文人士大夫享有非常尊貴的地位,在君王的倡導下,這成為宋代文化的一種風氣。

宋人好古尚博

在這樣的文化精神氛圍內,尚博之風至宋大盛,成為文人的一種自覺追求。文化藝術各門類之間出現了互融互通現象,這是文化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和層面所必然出現的交叉互融現象。

蘇東坡懷古圖

宋代加速了官吏的文士化、學者化歷程,加速了文人的文化、審美素質全面提升的歷程,他們不是以單一的文化、藝術的角色出現,而是文化、藝術的全才、通才,而且在學識廣博,多才多藝,情趣高雅之上。他們身上總是兼備數藝、數技。例如蘇軾不僅詩詞文賦俱佳,還擅長書法繪畫;而作為政治家的范仲淹,既是詩人、詞人、散文家,還是音樂美學家。

范仲淹

宋代文人還具有自覺拯救文化異珍,填補前人空白的使命意識。以其間的代表人物歐陽修為例,他不僅詩文蓋世,是《新唐書》的主要撰寫者,還雅好集古,後編有《集古錄》,雖今散佚,僅余「跋尾」,仍為我國早期金石學研究的重要成果。

歐陽修

歐陽修的努力引發了宋代名士的競相效仿,於是推波助瀾,始成大觀。趙明誠就是在《集古錄》的感召下曠日持久的專於此道,終集錄《金石錄》兩千卷,其在《金石錄·序》中寫道:「余自少小喜從當世學士大夫訪問前代金石刻詞,以廣異聞。後得歐陽文忠公《集古錄》,讀而賢之,以為是正訛謬,有功於後學甚,大惜其尚有漏落又無歲月先後之次,思欲廣而成書,以傳學者。於是益訪求藏畜凡二十年,而後粗備上自三代,下訖隋唐五季,內自京師,達於四方遐邦絕域,夷狄所傳……凡古物奇器,豐碑巨刻,所載與夫殘章斷畫,磨滅而僅存者,略無遺矣。因次其先後,為二千卷。余之致力於斯可謂勤且久矣,非特區區為玩好之具而已。」

趙明誠《金石錄》

趙明誠集古之志,起於歐陽修著作及其精神的感召,而其投入其中之心力,較之歐陽修有過之而無不及,耗費時間和成書數量皆為歐陽修的兩倍,可見歐陽修對金石集古之風的倡導和帶動之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谷聽雨閣 的精彩文章:

嫻靜似嬌花照水,質本潔來還潔去——「金陵十二釵」之林黛玉
中國文人何以愛花?「春恨」「悲秋」成為重大文學藝術主題

TAG:元谷聽雨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