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則天的心腹裴炎入獄後,主審官獻出2字信,武則天大怒:砍了

武則天的心腹裴炎入獄後,主審官獻出2字信,武則天大怒:砍了

原標題:武則天的心腹裴炎入獄後,主審官獻出2字信,武則天大怒:砍了


公元684年九月,李敬業起兵於揚州,自稱為匡複府大將軍,以勤王救國、匡扶盧陵王李顯複位為名出師,由駱賓王寫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以號召天下。李敬業的士卒很快增至十多萬人。


面對李敬業來勢洶洶的大革命,武則天又是如何應對的呢?她的應對之策概括起來為五個字:攘外先安內,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盛讚一個人。


武則天盛讚的人的名字叫駱賓王,看到了他寫的檄文後,武則天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聲:「宰相之過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


武則天面對駱賓王謾罵加誣陷的「攻心計」,非但不惱,而且淡然一笑,大讚其才,其冷靜的處事風格,其寬闊的胸襟,其為人的大度,讓朝中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欽佩。


其次,打壓一個人。


當李敬業謀叛的消息傳到宮中,武則天的第一反應是找人問計,馬上把頗為器重的一號丞相裴炎找來商談應對之策,結果裴炎的表現讓她大跌眼鏡,他說了這樣兩句放話:


第一句話:卻示閑暇不急討。


第二句話:皇帝年長,未俾親政,乃至猾豎有詞,若太后返政,即此賊不討而解矣。

這兩句話的意思很明確,征討不是上策,太后主動讓賢,歸政於皇帝,禍亂自然就平息了。



面對裴炎的不戰而屈人的之戰略,武則天的表情有二:


一是怒,憤怒,怒不可遏。裴炎作為「受顧命重臣,大權在握」,自己待他也不薄,視為心腹中的腹,此時怎麼能說出這樣落井下石的話,獻出這樣令人的心碎的謀來呢。


二是疑,懷疑,疑神疑鬼。裴炎的外甥薛仲璋現在是革命隊伍中「大師」級人物,很難排除裴炎也有裡應外合,內外勾結的嫌疑啊。


正在這時監察御史崔詧來了個落井下石之舉,一句裴炎「如果沒有心懷異志,又怎麼會逼迫太后歸政呢」把裴火打入了十八層地獄。此時正值火燒眉毛之際,武則天沒有絲毫猶豫,立馬將裴炎打入大牢。


原來負責主審裴炎的御史大夫騫味道和御史魚承曄充分發揮快、准、狠的特長,很快就給出了審理答覆:裴炎謀反證據確鑿,理當問斬。理由歸納起來大致有兩點。


一是有童謠有為證。幾乎在一夜之間,大街小巷流傳了這樣一首童謠:「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這是一段解字謎,解析如下:「一片火,兩片火」即火,「緋衣」即裴,「小兒當殿坐」即子隆(裴炎的字),童謠的完整意思就是裴火要當皇帝了。據說這首童謠是駱賓館王的傑作,目的是想通過這樣「無中生有」的手段,達到的先入為主的目的——拉裴炎加入到革命的隊伍中來。


二是有書信為證。查獲了裴炎寫給李敬業的一封信,據說信上只有兩個字:青鵝。這是一道折字謎,解析如下:「青」字折開來就是十二月,「鵝」字折開來就是我自與。信的完整意思就是我(裴炎)要在十二月親自參與(革命)。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面對裴炎從天而降的「謀反罪」,武則天大怒,直接下達命令:砍了裴炎的人頭。鳳閣舍人劉景先、鳳閣侍郎胡元范、右衛大將軍程務挺、侍中劉齊賢、吏部侍郎郭待舉等人都挺身而出,為裴炎說情。


但武則天並沒有因此而手下留情,她回復道:「裴炎謀反是有真憑實據的,只是你們都蒙在谷里,不知道罷了。」


「如果裴炎有謀反之心,那臣等都有謀反之心了。」眾人都願意以自家性命和人格為裴炎擔保。


面對眾人的「逼供」,武則天以不變應萬變,很是老練地回答:「我知道是裴炎謀反,我也知道你們沒有謀反。」



就這樣,武則天力排眾議,硬是把裴炎推向了斷頭台。他這樣做,傳遞了這樣一種信號:順我者生、逆我者亡。裴炎被斬殺的同時,為他說情的劉景先、胡元范等人也噹啷入獄。而支持武則天的崔詧和賽味道等人則分別得到了提升。


知歷史工作室歡迎您來稿,來稿需是原創首發


謝謝參與支持,讚賞是動力,轉發是鼓勵,原創不容易,請多珍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知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漁民在海上撈上一網子瓷器,眾人:海底有寶,專家:趕緊打撈
諸葛亮六次北伐失敗真實原因驚人,他病逝後司馬懿嘆服:天下奇才

TAG:新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