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威尼斯電影節斬獲殊榮,美國雜誌好評如潮,國內卻遭遇滑鐵盧

威尼斯電影節斬獲殊榮,美國雜誌好評如潮,國內卻遭遇滑鐵盧

威尼斯電影節斬獲殊榮,美國雜誌好評如潮,國內卻遭遇滑鐵盧

作者:王傳言

文藝片的命運總是坎坷的,其總是與商業格格不入。比如2017年這部鵬飛導演的電影《米花之味》。大概,從電影的名字就足以窺見其中的文藝氣息。但結局卻是以票房的慘淡收場。這已經不是國產文藝片第一次遭遇了。

無論是《長江圖》還是《路邊野餐》,抑或是《八月》和《不成問題的問題》。文藝片的遭遇無一例外的悲慘。

但《米花之味》告訴人們的是傣族山寨的質樸無華、留守兒童的現狀、支教老師的付出、村民在傳統和現代,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迷離。

對於這樣的一部斬獲威尼斯電影節殊榮,且受到美國雜誌好評如潮的電影,竟然在國內遭遇了滑鐵盧。

這像極了當年劉燁和陳好出演的《那山那人那狗》,在國內無人問津,卻在日本引發強烈反響。

《米花之味》的情景是簡單的,甚至到了寡淡如水的感覺,沒有大的故事起伏,圍繞著外出打工回村的媽媽和留守兒童的女兒之間的故事展開。

每個留守兒童都是苦悶的,所以,喃杭出現了叛逆、撒謊、偷東西等行為,但其並不覺得是錯誤。

而回家的媽媽,帶著離婚的傷痛,在處理和女兒之間的關係上,也是從強硬到軟弱,從動輒就發脾氣到慢慢了解。最後,兩個人在一起舞蹈的畫面,定格了整部電影的旋律,可謂美極了。

其實,媽媽到底為何與爸爸離婚,媽媽又在城市裡做什麼工作,這些都是電影捨棄的情景。但當村人說,喃杭的媽媽在城裡做著見不得人的事。此刻,觀眾應該會明白其中的真實。

當然,做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回家,找尋到留守兒童的孩子,與其共同成長。

傣族村寨的一切,自然又符合規律,如果沒有現代侵襲,將是多麼美好。這,當然是人們的一廂情願。

當孩子們都玩手機遊戲,蹭無線網路。夜裡跑到網吧的時候。農村的一切秩序都在慢慢瓦解,都在向著現代妥協。

所以,當疾病發生的時候,人們想到的是山神,想到的是叫魂。但是,叫魂之後,還得去醫院。這就是悖論。

《米花之味》其實也在反思和思考,到底在現代和傳統之間的山寨,將會何去何從。

一個罹患紅斑狼瘡的孩子死了,人們沒有悲傷,不是不悲傷,而是離去的速度趕不上這種悲傷罷了。

傳統和現代,城市和鄉村,這是《米花之味》的兩條敘事線索,只是城市的敘事是隱含的罷了。

那個山村的支教老師,代表的應該是城市,他對學生看似霸道,但又帶學生去醫院,第一時間。

葉喃代表的應該是從山村到城市的女性群體,能在城市裡做什麼?才能開著車回去。這對村裡人來說,是一個疑問。

人們沒有答案的時候,只能夠猜疑。

只是,電影的開頭和結尾,都有那個賣雞蛋的小女孩,她應該是留守兒童的真實畫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言立方 的精彩文章:

TAG:言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