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錢,不要命,「不要臉」,這些90後的老人們都怎麼了,看完後,真是感動……

不要錢,不要命,「不要臉」,這些90後的老人們都怎麼了,看完後,真是感動……

不要錢,不要命,「不要臉」,這些90後的老人們都怎麼了

作者:濤哥

不要命的戴維·古多爾

104歲的澳大利亞科學家戴維·古多爾5月10日在瑞士一家診所接受安樂死。

在巴塞爾市「生命之環」診所,古多爾在醫生指導下接受注射。澳大利亞非營利組織「退出國際」稍後代為發布消息:古多爾聽著《歡樂頌》,安然離世。

安樂死因倫理上有爭議,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屬非法,僅在瑞士、荷蘭等個別國家合法,但受到諸多限制,如接受安樂死一方必須受到難以忍受的病痛折磨且病症無法治癒、施受雙方無利益關係。

「退出國際」倡導安樂死合法化。古多爾20多年前即加入這一團體。他8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採訪時說,1998年喪失駕駛汽車資格後,他開始考慮接受安樂死;2008年生活開始無法自理、需要他人照顧,則是他人生一個重要轉折點。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2017年11月通過安樂死合法化議案修正案,允許臨終病人尋求安樂死。法案定於2019年6月正式生效。屆時維多利亞州將成為澳大利亞首個安樂死合法的州。

而在古多爾生活的西澳大利亞州,安樂死依然非法。本月早些時候,古多爾向公眾籌得2萬美元路費,踏上從珀斯市前往瑞士的最後旅程。

古多爾說,過去一兩年,他的體能持續衰弱;過去6年,視力不斷下降。作為一名植物學家、生態學家,古多爾生命中許多時間在野外度過。「可是現在,我無法再到野外去了。」

1914年4月、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古多爾出生在英國首都倫敦,後與家人移居澳大利亞。他獲得3個博士學位,在澳大利亞、英國、美國高校擔任教職。1979年退休後,他編纂《世界生態系統》叢書。這套書共30冊,作者超過500人。長達70年的研究生涯中,他共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2016年,他獲得澳大利亞勳章。

不要錢的葉嘉瑩先生

近日,在南開校友總會,94歲的中華古典文化專家葉嘉瑩先生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贈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用於設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目前,已完成初期捐贈1857萬元。

提起葉嘉瑩先生,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朗讀者》那個氣質卓越、文采斐然、主持人董卿尊稱為「先生」的老人。

有媒體評論她:為中國詩詞之美吟哦至今,更活成了人們心中的詩。九十載光陰彈指過,未應磨染是初心。詩詞養性,先生風骨為明證。

她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士」。在南開大學,沒有南開人不知曉她的名字。南開大學八里台校區的迦陵學舍即是為她修建的定居之處。她受聘於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她是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她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媒體更是敬稱其為: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士」!

「一生漂泊、半世艱辛」,詩詞承載她一生所向。大多數人知道的,是她才情縱橫。但很少人了解她經歷苦難、漂泊伶仃的一生是詩詞,帶她走過人生歡樂與無常是詩詞,伴她一路而來承載了她一生所向…

1924年,葉嘉瑩出生在北京一個書香世家。那是民國時期戰火紛飛,但奇女子輩出的「黃金時代」——那時襁褓中的她大概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會以「女先生」的身份躋身於這些傳奇女子之列。

在她三四歲時,父母就開始教她背誦古詩,認識漢字。

那時的她,沒有玩伴,只有詩詞,女孩子愛玩的遊戲,跳皮筋,扔沙包,她全都不會,因為家裡人只想讓她學詩,後來自己喜歡上詩詞,也就不想出去。

她過得孤獨但並不覺得苦,只是成長在風雨飄搖的戰亂年代,父親與家人聚少離多,後來杳無音訊,失去聯繫。只能靠著母親帶著一家人顛沛流離,勉強求生。

1948年,她結婚隨丈夫遷居台灣。1966年,她被台灣大學赴派往美國講學。在異國他鄉用英語授課,葉嘉瑩一方面大量閱讀西方文論;另一方面,她有著自己獨特的講課方法。

她對學生說:詩歌裡面是有生命的,我的英文也許不夠好,我的文法、發音或許不夠正確,但我講一首詩,會把我所體會到的其中的生命感情講出來。

她發自內心的真誠超越了語言和國界,在異國他鄉讓無數人愛上了中國古典詩詞。

學生們說「老師不但寫詩是天才,講詩也是天才」;更有人無限仰慕:「她站在那裡,就是對古典詩歌最好的註解。」

上世紀70年代,葉嘉瑩提出申請回大陸講學,並得到批准。此後,燕歸巢。

為中華古典文化而「吟誦」 。葉嘉瑩先生畢生摯愛是中華古典文化,是中國古代詩詞。葉嘉瑩先生畢生所向是將中國古詩詞發揚光大

是將古詩詞留存在每一代中國人心中93歲高齡,她依舊飽含深情地朗誦古詩詞。

她一直關心著國人對中國古典詩詞的學習。她曾拿出自己的十萬美金積蓄,以恩師顧隨先生名號「駝庵」設立獎學金,專門用於激勵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研習。

葉嘉瑩先生曾說:

「卅載光陰彈指過

未應磨染是初心。」

這一生有詩詞相伴

便將這一生投入它罷

她在詩詞中訴盡悲歡離合

書盡聚散無常…

她曾撰文鼓勵中國孩子們從小背誦古詩詞:

「小孩子是記憶力強而理解力弱的時候,此時,即使他不能理解,只要先背下來,等到將來理解力提高以後,這些早年記憶的內容就會被調動出來,如同智慧庫,為孩子一生提供不盡的資源。」

她曾在講座中這樣說道:

「我跟詩詞結了不解之緣,詩真是情動於衷而行與言,如果我們看古代的詩人,像李白、杜甫、辛棄疾,如果你懂得他們的道德,真是讓人感動,在這樣的自私、邪惡的、充滿戰爭的污穢的雜亂世界之中,你看到有這樣光明俊偉的人格和修養,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我之所以90多歲還在講,因為我覺得我既然認識了中國傳統的文化,這麼多美好、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我應該讓下一代的人能夠領會、也能夠接受。如果我不能夠傳輸給下一代,是我對不起年輕人,對不起古人,也對不起師長和老師。

「我平生經過離亂,個人的悲苦微不足道,但是中國寶貴的傳統,這些詩文人格、品性,是在污穢當中的一點光明,希望把光明傳下去,所以是要見天孫織錦成,我希望這個蓮花是凋零了,花也零落了,但是有一粒蓮子留下來。」

迄今為止,先生已在古典詩詞教育耕耘70餘載,先後在台灣大學、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講學教課,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不要臉」的文懷沙

2002年的某天晚上,央視四頻道《人物》欄目播放的名人訪談。受訪者是才高八斗的國學大師文懷沙老先生。

文老來到台上坐定,仙風道骨模樣。

主持人問:文老您今年高壽?

文老:46。

主持人:您這樣的一位老人,怎麼才46歲呢?

文老:哦!我不怎麼注意自己的年齡。要說年齡,我早以「公歲「計算了,我今年46「公歲「。

也就是說,當年文懷沙92歲。

在聊到人生觀時,文老說,我心中所想,都是那些美好的東西。我願意看的,也都是那些美好的東西。

他說,我解放前坐過國民黨的牢,文革中又坐過共產黨的牢,可謂歷經磨難。可是,我從來不把那些倒霉的事放在心上,始終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他講了兩個故事:

一次,他手上生了一個疔瘡,必須做手術,從骨頭上把瘡毒刮除。在301醫院,手術前兩位護士來給他打麻藥。他一抬頭,發現兩位護士貌若天仙,於是對她們說:「我有個請求,別給我打麻藥,等會兒醫生給我做手術時,請求你們二位美女就站在我眼前「。

俗話說「十指連心疼「,手指頭被切開,然後用手術刀在骨頭上刮除瘡毒,文老痛得內衣全被汗水濕透了,但他兩眼始終盯著兩位美女,終於在不做麻醉的情況下完成了手術。

還有一個故事更精彩。

有一年,他生病住院,專家給他全面檢查後,告訴他,肝癌晚期,已經肝硬化。他問專家,如此還能活多久,專家說最多一兩個月。

文老聽後沉默了,他忽然用手在大腿上掐了一把,感覺很疼,心想:我的知覺還這麼好,怎麼可能最多兩個月生命就結束了呢?

想到此,他突然放聲狂笑。醫生護士嚇壞了,以為文老聽說來日無多,嚇出神經病來了。

文老笑畢,坦然地對醫生說,給我開些葯,立即辦理出院手續!

文老出院後,攜同夫人離開了家門,離開了北京。他完全忘卻了面前的死亡之路,陶醉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流連忘返。兩個月的生存極限過去了,半年過去了,一年過去了,當兩位老人回到北京,文老再去301醫院檢查時,奇蹟發生了,文老的肝癌病灶不見了!

由此文老更加堅信:樂觀的心態對人的健康至關重要!

他在那次訪談中,他有兩段精彩經典的句子,值得回味:

1

少要沉穩老要狂

少時不穩小流氓

老來不狂病殃殃

2

多吃肥肉多喝酒

多與異性交朋友

最少活過九十九

他說,他之所以健康長壽,得益於每天吃下兩粒葯:早上一粒叫「知足「,晚上一粒叫「感恩「。因此,和包括鄰居在內的任何人都友善相處,心中只有陽光,沒有煩惱,人也就不覺得老了。不過,濤哥認為,還有個原因就是「不要臉」那就是文懷沙老先生對待生活的樂觀態度。

濤哥帶著好奇心在網上搜索了「文懷沙「,奇蹟再次發生:文老不僅以108歲的高齡仍然健在,而且活出了新的感悟。

讀完這三位「90」後老人的事迹,濤哥頗有感慨。從上面三位90後老人身上,我們看到,歲月的厚重,生命的光輝,對人生的感悟。

無論,他們放棄了寶貴的生命,放棄了寶貴的金錢,率性生活,都體現了對自己的內心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戴維·古多爾放棄生命,是因為他已經儘力了,儘力到無能為力,他不想再浪費生命,浪費資源,於是他選擇了放棄104歲的生命。當然,他也是尊重法律的,選擇了能夠合法地進行安樂死的國度。

葉嘉瑩先生選擇了「不要錢」,把自己畢生的積蓄都捐贈給了母校,獻給她鍾愛的中國古典詩詞的研究和普及上。因為,她這一生,是為了中國古典詩詞而生,不是為金錢財富而生。當母校能夠實現她的宿願時,她毫不猶豫地獻出了一切。希望南開能夠珍惜這份情懷。

文懷沙的「不要臉」,是對生命的豁達,對重要的豁達。在他看來,樂觀的心態對人的健康至關重要!常服「知足「、「感恩」兩顆藥丸。拋棄了小我,成就了大我。對一切世俗的舊觀念,都不在乎,真有點陽明先生的「我心光明」的氣度。濤哥特別喜歡,文懷沙先生的這種瀟洒。

對這些90後的老人,我們都抱有尊敬。漫長的人生,讓他們的身體老去,而精神則越擦越亮,直至發現耀眼的光芒,照耀我們後輩的路。

由此,讓我們思考生命究竟是什麼,我們的生命應該怎樣度過。

向不要錢、不要命、「不要臉」的三位「90」老先生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朗讀 的精彩文章:

TAG:我們朗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