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海經》傳承千年,為何是清朝的禁書,還被紀曉嵐親手燒毀

《山海經》傳承千年,為何是清朝的禁書,還被紀曉嵐親手燒毀

《山海經》具體成書於哪一年,到現在仍然未知,最早記錄《山海經》的是漢書,當時許多人猜測,這本書的作者是禹,博益等人,又或者這本書早在上古年間,就已經開始流傳,但毋庸置疑的是,《山海經》是一本奇書,古今罕有,裡面的內容更是紛亂,神話,歷史,人物,異獸,民俗,很多更是現代人所不能理解的。

據傳山海津是大禹王統一天下後,鑄造了九鼎,九鼎上面有圖案,大禹王命人刻畫下來,再用文字進行記錄,這個九鼎上的圖案各代表九州,當時的九州就是全世界,所以按照《山海經》的敘述,當時的世界是統一的,並沒有像現在分割為七大洲四大洋,如果《山海經》為真,那麼我們可以推斷,《山海經》所記錄的內容是大陸漂移之前。

我們現代人所熟知的精衛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都是《山海經》所記載,這些故事也許是神話,但是其中的一些記載,更加證實了《山海經》的世界大同之說,當時全世界的人都是居住在一起的,擁有共同的語言和生活方式,這種觀念並不是在《山海經》中才有,許多西方的神話故事中,對於上古年代的敘事,也如同《山海經》一樣。

比如說西方神話中的巴別塔,當時世界所有人居住在一起,為了能夠觸摸到天,他們建立高聳入雲的巴別塔,這個舉動惹怒了上帝,就將世界分離,人們都遷往不同的地方生活,語言和人種也不再相同。

《山海經》對此也有很多的敘述,比如在西南邊,住著一群人,他們像黑炭一樣,中國的西南邊,越南,寮國,印度,這些都是黃種人,而如果這個西南邊擴大到全球,我們就可以看到,這裡描寫的人種就是非洲的黑人。

剛果地區,生長著一類人種,叫做俾格米人他們四肢短小,皮膚黝黑,而在《山海經》也對這種人種有過記載,此地被稱為肱之國,意思是這些人長的矮小,剛剛到我們屁股的高度,他們長得很是矮小,如同侏儒。類似於此的記載,在《山海經》還有很多。

也正因為這些記載,傳承了千年的《山海經》,在清朝成了禁書,當朝統治者給出的原因是,《山海經》描述之物,多與現實不同,而且裡面有很多的宗教宣傳,過於血腥暴力,這與聖人之道嚴重違背,所以是巫蠱之書,理應被禁。

紀曉嵐在修撰《四庫全書》時,也將此書列為了禁書之一,在編撰《四庫全書》時,紀曉嵐對這些禁書幾乎做的也是絕戶的事情,這些書被集中起來,全部燒毀,以至於許多書遭到遺失,雖然《山海經》被禁,但是也擋不住人們對於這本書的熱情,他成了當時人,理解世界最好的書。

對於《山海經》的禁止,也並非統治者給出的理由那麼簡單,清朝閉關鎖國,而且還是滿人統治漢人,為了愚弄民智,更好的統治,實行了閉關鎖國,讓百姓難以看清外面的世界,像是《山海經》這種書籍,總不是符合統治者觀念的書,尤其是對於上古神人的記載,更是自稱為天子的皇帝的大忌,所以《山海經》被禁,也在意料之中。

如今我們所看的《山海經》更是遺失嚴重,其中圖片內容遺失十之有九,文字十之有三,這大都數都是因為清朝編寫《四庫全書》時所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不盡歷史 的精彩文章:

康熙老當益壯,63歲再生一子,比孫子乾隆還要小5歲,享福一生

TAG:道不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