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青花為什麼這麼貴?元青花貼塑龍紋梅瓶賞析

元青花為什麼這麼貴?元青花貼塑龍紋梅瓶賞析

元青花

元青花瓷(又稱元青花),即元代生產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產於唐代,興盛於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

元青花瓷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後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

元青花完整器十分稀少 元青花的異常珍貴與它的稀少大有關係。目前學術界公認的說法是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約三四百件。

元青花不僅是令人心醉神往的一個瓷器品種,更是在藏市高度受到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

元青花開中國陶瓷裝飾的先河。在它之前,瓷器的裝飾都不這麼強烈。

眾所周知,10年前,一件元代青花瓷器——鬼谷子下山圖罐曾在倫敦佳士得舉行的拍賣會上,以2.3億元人民幣拍出,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也使元青花這一罕見珍品成為家喻戶曉的頂級藏品。

此梅瓶,蓋鈕形如火焰寶珠,器身青花滿繪,貼塑龍趕珠紋,卷草紋中繪元代常用三爪蒼龍紋,龍首莽身,氣勢磅礴,一對蝦米眼奪人魂魄,凹底無釉,值得珍藏

提到梅瓶會使人想到梅花,「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可見梅花是一種品性高潔的花,曾被很多的文人雅士稱讚有加。梅瓶是一種小口、豐肩、鼓腹的酒器,曾叫做「經瓶」,後來人們常用於插花,因其「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當」,故曰梅瓶。古代工匠藝人們在設計與製作梅瓶時,將人體美的因素融入梅瓶抽象的造型中,瓶體細高,短頸小口,豐肩瘦腹,猶如古代淑女,亭亭玉立。梅瓶就是因為她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哦!元代的梅瓶,繼承宋代形制,只是肩部更加豐滿,帶蓋,蓋成鐘形,中有管柱形子口,蓋可倒過來當酒杯用。

元青花怎樣識偽

元青花的器型種類很多,絕大多數是生活實用器,有部分祭供專用器和少量的裝飾器。宋無大器,相比之下元瓷胎厚體大,但也有精製到薄如蛋殼的小碗。

景德鎮仿品

贗品元青花的器型整體感覺不協調、不規矩。溜肩不圓潤,帶蓋的器物吻合不好,間隙過大。紋飾大多數按照真品原作去摹繪,但由於是仿畫,必然拘謹,顯得生硬、呆板。動物不生動,人物不傳神,花葉鬆散不緊湊,海濤紋也多數走形。器型、紋飾是斷代的重要依據,不同時期有當時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徵。贗品的紋飾只能說相像,但缺少真器的內涵,更無法畫出真品的神韻。

景德鎮仿品

如果把一件瓷器比做人,胎是人的骨架,釉面就好似人的皮膚,白細光滑的皮膚世人都喜歡。元青花的釉面一部分泛青色,多為白色,積釉處呈水綠色。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所以有肥厚凝重的特點,有些器物表面有輕微橘皮釉和縮釉現象。民國以前的傳世古瓷釉面,都有沉穩、老舊、釉厚的玉質感,上手柔和。微觀看留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磨痕,稜角、凸起部分會有歷史的烙印。元青花的仿品,釉面火氣還沒散去,更沒有真品那種穩重、老舊感。釉色有的偏白,積釉處太綠,整體釉面沒有自然使用痕迹。有些贗品仿出土器,釉面有大塊偽沁。現代仿品多用電、氣燒窯,氣泡相對均勻,沒有層次感。

一般贗品元青花的胎泥是用機械攪拌,密度要高於真器,胎骨顯得硬。真、偽相比同樣規格尺寸的器型,贗品多數要比真品重。器底沒有老胎風乾滑潤的感覺。偽造的火石紅較為死板,多為人工噴、刷氧化鐵,沒有過渡。由於是新作,器物底部沒有老舊變化的層次感,更沒有真品的油潤感。有些贗品圈足沒有刀削痕,有的雖可見到,但能看出很笨拙。

元青花繪畫使用的氧化鈷多數是進口料,有不規則黑褐色的斑塊或錫光點片,並有凹凸感和暈散。有的流淌,還有的泛紫色。青花發色具有青翠濃艷、深淺不一的效果,有的能產生水墨畫的效果。由於是天然礦,金屬含量不一樣,提煉使用效果就有區別。國產料是低鐵高錳,發色灰藍、淺淡,也有藍黑色,重筆處有藍褐、紅褐斑。部分是使用混合料。於畫師在配比上隨意性較強,以及受窯溫、胎質、釉色的影響,青花發色的差異也很大。元青花鈷料已使用了700年,無論是進口料還是國產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乾枯、下沉現象。

現在仿進口料看上去很像,但沒有真品天然的聚集絲線、珠點等特徵,有些珠點是人為點畫的。鐵斑、錫光飄浮表面,也不見濃淡有致的過渡感。最重要一點,由於是新畫在坯胎上的,沒有歷史的沉澱,青花浮於器表,沒有沉於釉下的效果。

從製作燒造工藝上看,有些低仿器不是手工拉坯,是機械製造,可見機械紋。採用電或氣燒窯,所產生的氣泡均勻。元、明至清康熙早期,罐的製作腹部都有內介面,有些元青花仿器腹部、足部不見介面。有的贗品為了省工時,把盤口、罐頸部介面,對接在明顯的上方位置,違背了時代特徵。元青花梅瓶、玉壺,除六棱八棱外,腹部必須有內介面,這才符合當時工藝。有些仿品為了遮掩新作新胎,把器內施滿釉,而真品只有在元末時出現非常少的罐內、瓶底施釉,而且非常稀薄,手感滑潤。有些仿品內介面有帶狀接痕,而且留下修理毛刺,沒有真器介面風乾的特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如何鑒定田黃
雍正時期的鬥彩工藝是否已經超過明成化時期呢?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