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盜版業出現官商勾結,作者求告無門自辦印刷,成就百年書屋

古代盜版業出現官商勾結,作者求告無門自辦印刷,成就百年書屋

原標題:古代盜版業出現官商勾結,作者求告無門自辦印刷,成就百年書屋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子繇

中國歷代文人輩出,縱筆一揮便是一篇錦繡文章。由於古代沒有版權意識,好的作品常常會被人們爭相傳抄誦讀,作品傳抄越廣,作者的名氣也就越高,而文人們對此更是樂見其成。但這卻也成為後世盜版書屢禁不止的一個緣由,盜版書質量低劣,還肆意刪改原作,不僅擾亂市場,也大大損害作者名譽,於是乎不少文人選擇與盜版行為展開智斗,為自己維權。


猖獗的盜版行為


盜版書究竟起於何時,並沒有確切的說法,但可以確定的是,至少在唐朝時就已經出現了盜版書。唐文宗時期,東川節度使馮宿給皇帝上表時說到,「劍南兩川以及淮南地區出現大量擅自盜印曆書的情況,這些盜版曆書甚至在每年司天台還沒有公布新曆之前就已經盜印發行了,希望朝廷下令禁止」。


古代曆書是百姓農耕時日的重要指導,本應由朝廷統一印發,卻被盜版書商搶了先機。商人爭利事小,若是因為時日錯漏而影響了百姓的收成便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了。可見在唐朝時,盜版書商已十分猖獗,竟敢擅自盜印官方曆書。

唐朝盜版書的大量出現與雕版印刷術的發明不無關係。印刷技術的跨越性發展給這些盜版書商提供了技術上的便利,而唐朝文化的繁榮,也給盜版書提供了豐富的原本。


到了宋朝,由於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更多的人加入到盜版這一行列中,盜版書商比之前朝更是變本加厲,盜印官方用書,甚至連朝廷官員都加入其中。



北宋慶曆年間,杭州的一個地方官員,將宋代刑法全書《刑統律疏》改名為《金科正義》,偷偷刻印出售。盜版行為如此猖獗,朝廷自然不會坐視不管。大宋朝廷對此出台了保護政府印刷物的相關法令,書商印刻發行前必須先將樣本交給有關部門審核,刻印書籍者還可以請官府出面進行版權保護。


但饒是如此,在利益的驅使下,盜版行為依舊屢禁不止。

先發制人的智慧


明朝時期的江蘇吳中地區是盜版書的一個重災區,當時有一個名叫俞羨章的文人編纂了一本《唐類函》。考慮到當時盜版盛行的亂象,俞羨章便想出一個先發制人的辦法。在書籍還未發行出售前,俞羨章先到當地官府報案,謊稱自己印刷的《唐類函》在運送途中遭人搶劫。他一方面請求官府下令抓捕賊人,另一方面自費懸賞,宣稱一旦有人發現出售《唐類函》,就能得到賞錢。


俞羨章此行,一來可以依靠官府的力量震懾那些意欲盜印的書商,將盜版行為扼殺在萌芽之中;二來又藉此行為宣傳了自己的新著《唐類函》,不愧為一石二鳥之計。


鬥智斗勇的決心


清代著名文人李漁也深受盜版書之害。李漁的著作不少,較著名的如《閑情偶寄》、《無聲戲》、《合錦迴文傳》、《十二樓》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無奈在當時,越是炙手可熱的作品就越會成為盜版書商的目標,李漁的小說一上市,就隨之有盜版書進入市場。一些無良書商甚至在一些毫不相干的書籍上直接刻上李漁的名號「湖上笠翁」,以冒充李漁的作品。李漁對此十分氣惱,表示:「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當決一死戰,布告當事,即以是集為先聲。」


為了與盜版行為作堅決鬥爭,李漁可是著實下了番苦功。他先是四處查找盜版源頭,並向官府狀告不良書商。但此行收效甚微,盜版行為仍是履禁不止。接著李漁破釜沉舟,竟將家中房宅賣掉,舉家遷往當時盜版行為最為猖獗的金陵地區繼續查訪。


經過一番明察暗訪,李漁分析了當時的盜版情況,最終決定建立一間書屋,全權由自己印刷出版,以此來打擊盜版書商,而這間書屋就是著名的「芥子園」。

李漁後期還改良了印刷術,在印製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裝幀風格,他的書籍在市場上的辨識度很高,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使當時的讀者很容易分辨出正版與盜版,真正打擊了盜版行為。而芥子園也一直在清朝延續了二百多年,成為中國出版史上著名的百年書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風雲派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風雲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