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香港警方偵破虛擬貨幣詐騙案,涉5800萬港元似「傳銷」

香港警方偵破虛擬貨幣詐騙案,涉5800萬港元似「傳銷」

投資虛擬貨幣風險大,涉及虛擬貨幣的詐騙案件也屢禁不絕。香港警方近日偵破一宗牽涉虛擬貨幣的投資詐騙案件,涉及資金高達5800萬港元,12人落網,受害人多達百人,其中大部分為內地人。有業內人士稱,這種宣傳手法與「傳銷」類似,投資者需要特別小心。

香港西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張樂泉在簡報案情時稱,受害人自2017年11月起,分別與涉案的3家投資公司接觸,期間公司職員向他們推銷不同的「投資」項目,包括一種虛擬貨幣,並作出虛假保證,聲稱投資相關項目後,可短期內得到豐厚利潤。

根據現場消息稱,案中牽涉的虛擬貨幣,可能是「CIACIACOIN」(恰恰幣,簡稱「CIA」),推出者曾在社交網站發布一段簡介,稱CIA將「顛覆歷史,創造奇蹟」,CIA將通過創建一個對開發者友好的區塊鏈底層平台,支持多個應用同時運行,每秒可處理百萬筆交易等。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這種方法屬於小圈子買賣,可接觸人數有限,也不會太過於張揚,如果這些人是騙錢的,用這種方法也沒有那麼容易被人揭發,通常投資者想套現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他奉勸投資者在投資前要認清投資產品,分辨真偽並了解承受的風險,再決定是否投資。

根據受害人提供的信息,詐騙集團的推銷人員稱,只要投資該集團,每隔50天就可以「分賬」一次,又稱3個月後投資者就有機會取回本金,一年後更可獲得超過13倍利潤,而且每介紹一位朋友加入投資項目,就可以獲得一成回佣。可是有受害人在投資4個月後,仍取不回本金,更沒有任何「分賬」,這才發現上當受騙。

張樂泉稱,受害人在作出投資決定後,按照對方指示,通過其他已在該公司投資的親友將投資本金帶到內地,存入指定的公司或私人銀行戶口,然後才可以通過公司的手機應用程序開設個人賬戶,在程序內控制及管理自己的投資項目。今年5月,陸續有受害人發現手機應用程序埠出現故障,無法操作,更無法取回資金,於是向涉事公司查詢,但公司職員卻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釋,受害人懷疑受騙,於是報警。

案件涉及三家在尖沙咀區設有辦事處的香港公司,為母公司與子公司的關係,三家公司在2017年11月之前已經在運作,其中兩家在香港註冊,一家還沒有在任何地方註冊。據了解,目前向警方求助的受害人有116人,其中30人為香港人,其餘大部分來自內地。張樂泉稱,受害人損失的金額由1400萬至4500萬港元不等。

方保僑稱,目前虛擬貨幣交易及發行仍屬於灰色地帶,監管層也很難對其相關產品進行有效監管,普通投資者無法核查虛擬貨幣或相關公司的真偽,因此監管層應該儘快落實虛擬貨幣監管,例如設立保證金制度,讓不合格的公司或平台不能買賣虛擬貨幣,減少投資者上當的可能性。

香港證監會在今年1月曾要求下架多款「證券」類虛擬貨幣,無論是股份、債權或集體投資計劃的權益都被香港證監會視為「證券」,這類數碼代幣提供交易服務或提供意見,或者管理或推廣投資數碼代幣的基金,都可能構成「受規管活動」。從事「受規管活動」的人士或機構,不論是否位處香港,只要其業務活動是以香港公眾為對象,便須獲香港證監會發牌或向香港證監會註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投資P2P理財的5點心得
擠兌,真的可以弄垮一個平台嗎?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