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熊孩子怎麼養成的

熊孩子怎麼養成的

在排隊買東西的時候,遇到了熊孩子。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孩子也在排隊買東西,女孩大約8.9歲,男孩大約4.5歲,非常活潑。在輪候的時候,小男孩不斷反覆地推著商家的紗窗,那一刻好多顧客都失去原有的安詳,有點躁動不安起來,大家的注意力不再是商品而是小孩,都生怕自己變成小孩頑皮的犧牲品。

小男孩不斷推著紗窗,每個人都感覺會被卡到,都紛紛閃躲,於是有序的隊列有點變形,大家無法專註商品挑選,眼光都隨著小男孩的動作而轉動著。熊孩子首先就令人失去了安全感。大家都在希望他的媽媽阻止他的破壞性行為,好一會才聽到他的媽媽對孩子說:你這樣做人家要生氣的,卻沒有指出這種行為為啥會令人生氣。那一刻似乎不是在批評孩子的錯誤行為,卻更像在指責大人們生氣的表現。於是媽媽的話抽象了孩子行為的性質,只是讓孩子變得更加興奮起來。

一直期待他的媽媽能指出孩子錯誤的點,給予糾正。可惜自始至終媽媽就沒有明確告訴孩子,在外面要守秩序和規矩,沒有徵得別人的同意,不能隨便碰別人的東西。直到店家忍無可忍的對孩子說,這樣推紗窗是會弄傷別人的,小男孩才暫時停止破壞性的動作,而他的媽媽非常遺憾的一直沒有出聲批評孩子。熊孩子的行為就像記憶里的一幕,在面對哥哥欺負妹妹後,媽媽也是指責妹妹,不要總是大聲尖叫,讓人心煩,而不是批評哥哥的攻擊性行為和惡作劇的錯誤。

孩子的是非觀是父母給予的,如果父母都沒有明晰的是非觀,怎麼可以教出正確是非觀的孩子。接下來,那位媽媽抱起了小男孩,就看到小男孩不停去擰他姐姐的臉蛋。他的媽媽對小女孩說,你走開啦,不要被他擰臉蛋。就是這樣的媽媽們肯定是養出熊孩子的。作為母親,看到女兒的臉蛋被弟弟擰著,不是制止小男孩的不妥行動,並告訴他這是不對的,不能持寵而驕,而是錯誤的一味讓女兒躲開。這本身就是在為熊孩子培養土壤。

許多熊孩子的父母總是一臉無辜的認為他們盡責儘力了,其實並沒有。就像小孩子並沒有因為她媽媽的話而停止惡作劇,直到有另外一個顧客看不下去了,批評了熊孩子,她對熊孩子說,你長得那麼可愛,卻做出了那麼不好的行為傷害姐姐,是錯誤的,是不可以的。他才停止擰他姐姐的臉蛋,趴到他媽媽的肩膀上,一副不好意思的樣子。所有的孩子都是可以糾錯並幫助他們修正行為的,而錯失了機會的,恰恰是父母。

為啥他的媽媽沒辦法阻止他的錯誤,那是因為他媽媽沒有明確指出孩子的錯誤,其實孩子還不太清楚自己行為的屬性,僅僅是好玩。在這個時候,就需要理性的家長及時判斷並指出孩子的錯誤,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當一次次不厭其煩的重複以後,孩子就會慢慢形成是非觀,懂得什麼是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如果錯失了最好的教養機會,那麼熊孩子的養成就是必然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自樹業里的女子 的精彩文章:

TAG:來自樹業里的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