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波//原創微劇評:刻在話劇舞台上的一部《金剛經》

張波//原創微劇評:刻在話劇舞台上的一部《金剛經》

微劇評:


文/張波

圈內人早有耳聞,繼《五個夜晚》瘋狂過後,「市話人」忽然像一個猛子扎進水底,屏住呼吸,神神叨叨的玩起深沉來。

朋友圈裡,常常見到「市話」好友「馬小寧」,「劉二花」他們,不斷發帖,透露著一星半點的排練場花絮,抓拍。

知道他們在忙著把先前搬上過舞台的那部《金陵刻經》,改成了《楊仁山》。還請來了上戲編劇高城,京城大導胡宗琪,中戲舞美黃楷夫。

我說過,「市話」團長顏鋼要麼不發力,要發力就三個字:「穩」,「准」,「狠」。

前一晚《楊仁山》首場,我還在保利劇院觀看北京人藝的《北京人》。看完回來,沒什麼寫劇評的衝動,直接上床看電視催眠了。今晚看完《楊仁山》回來,再也按耐不住,泡上一杯咖啡,坐在書桌前,有不寫點什麼睡不踏實的亢奮。

照說之前聽過,也看過朋友圈裡熱議過這部劇,所有人也都紛紛在叫好,喝彩,心理準備早就有了。當真自己去看,往往會有一些先入為主的落差。然而,沒有一點,好就是好,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好。

為話劇叫好不容易,前些日子,外地院團帶給南京觀眾的一部《平凡的世界》,遭到圈內外觀眾劈頭蓋臉的一通差評。昨晚,保利劇院賴聲川的那部《北京人》,因為是曹禺老先生的經典名著,即便想挑出點什麼刺兒,也覺著大有不敬。

這部話劇《楊仁山》就不一樣了,從劇本,到舞台,到演員,到音樂,到每一個流程和細緻入微之處,都像是精心「雕刻」出來的一般,而且,「刻」的那樣精細,那樣傳神,那樣栩栩如生,畢恭畢敬。

偌大一個舞台,舞美空間設計無疑源起於金陵刻經處的「版經書架」,三維空間里,頂天立地的「版經書架」,象徵著如「楊仁山」那樣大寫的刻經人,在歷史長河中,窮其一生苦苦尋求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我們彷彿聽到一把把刻刀在鏗鏘作響,一陣陣墨香在溢著芬芳。

舞台上,除了一張刻經桌案,再沒有多餘的景片點綴,卻一點不顯空洞和單調。滿台層層疊疊的「經書」,已經足以豐富著這部劇的所有涵蓋和寓意。沉甸甸的書架和經書,是歷史的重量,文化的承載,佛學的經典,民族的脊樑。

如實地說,這部劇,從頭至尾,看來看去,考量的是劇本,是演員。看不出導演在戲裡把玩什麼新鮮的「噱頭」和花哨。其實,導演的「道行」是往深里去了,是在很多看不到的細微之處,不動聲色的使著他的巧勁兒。比如,他運用的舞台調度,他對整個戲劇結構和節奏的把握和駕馭。對演員塑造和台詞處理的精心設計,他對音效和音樂掌控的適度和力度。

憑空在一個大面積的舞台上,導演的魔法施展得遊刃有餘又驚心動魄。幾位主角穿行在舞台各個角落和演區,沒有一絲擰巴。即使是背景中的群演,也像一幅流動的群雕,不僅有質感,而且有著濃濃的韻律感。

還沒見過楊彥在舞台上主演過一部大劇,還只是在前不久與市話合作《紀念陳白塵誕辰110周年——情景戲劇沙龍》中,選中楊彥飾演過中年時期的「陳白塵」。

這部劇中,楊彥主演的「楊仁山」,完全改頭換面,從聲音塑造到人物造型,到一招一式,幻化成了另一個時代的一位居士形象。

幸運的楊彥,幸運的趕上了這樣一部好戲,用他準備好了的實力和功力,也成就了這部戲。

像這樣一部看得見,會有一鳴驚人前景的好劇,楊彥會因此在話劇舞台上,在他們這個年齡層的青年演員中崛起,爆發的。他將「楊仁山」這個人物的善良與虔誠,隱忍與堅毅,仁義與博學,智慧與豁達融合在他沉穩,持重的表演基調中,收放得當,氣韻自若,神形兼備。

可以想見,這部劇的創作過程,他也是「一筆一畫」的把這個人物下了不小的私功「刻畫」出來的。

他還有一點應該值得欣慰,值得感恩的是,團里的那些老戲骨,好演員們,你像於東江,馬小寧,常小川,庄瑾,崔鍾,劉政凱他們,都在他的身後,甘願做他的配角,甚至無怨無悔的成為「楊仁山」的背景牆。

這部劇,從幕啟到劇終看的就是「楊仁山」,在整部劇中,穿針引線,引經據典,插科打諢的卻是那位「不聞師傅」。這位相當於整部劇的「說書人」,把語言節奏拿捏的恰到好處,時而不緊不慢,時而快馬加鞭,時而和風細雨,時而暴風驟雨。馬小寧的「妙空法師」雖說只有幾句念白,他也沒含糊放過,出口叫彩,舉步唬人。小川最後出場,戲份不多,霸氣不少。是好演員,怎麼演怎麼都會好看。

每部劇都是由編劇先寫出來,然後就是導演,演員,舞美等等眾人給二度,三度加工,喊著一二三把它使勁哄抬起來。

不難想像,這部劇卻是一板一眼,一字一句,一刀一刀「刻」出來的。當然,一旦放在桌面上請來大咖,大佬們上下左右,橫豎撇捺的盯著看,或許還是能看出些小小「刀疤」和「筆誤」來的。

既然已經下筆「刻」了,也不在乎繼續精雕細刻下去。

回到老話上來;我真心佩服「市話人」會選戲,會推戲,會演戲,會玩戲。

「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

高平台上,能拿出《雨花台》《一代楷模》,坡台上,能站得住《楓樹林》,《大江奔流》,即便升降台往下降,也還有《平頭百姓》,《民生巷11號》和《五個夜晚》。

可以預見,這部「刻」出來的原創話劇,將會是近期江蘇話劇舞台上的一部「金剛經」。只不過,這部「金剛經」寫的,說的,演的,不光是佛學,國學。更主要的是政治經濟學,藝術語言學,中國革命史學,南京歷史文化文脈。。。。。。

用不了多久,來南京旅遊的中外遊客的人流量也會暴漲起來;到了南京,你信步穿行在《民生巷11號》,你隨處可見的是煩不了的《平頭百姓》。《雨花台》上,你抬頭會望見一片茂密壯觀的《楓樹林》。逛到金陵刻經處,你會遇見話劇里的《楊仁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波純文學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張波純文學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