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印人傳:「西泠八家」之黃易

印人傳:「西泠八家」之黃易

浙派是近代篆刻史上最重要的門派,特別浙派名家薈萃,篆刻家陣容之龐大,篆刻水平之精湛,都非其他小門派可以相比。在介紹蔣仁時,我們說,浙派直接開啟了近代篆刻,這是實事求是的,「浙派」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主要是「西泠八家」的名家迭出,各有創建,我們說,丁敬開啟了浙派,到蔣仁手裡,浙派基本確立,而黃易則是浙派印風的鞏固者。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黃易。

(黃易與他的「金石癖」)

一、個人簡介

黃易(1744-1802)字大易,一定小松,號秋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黃易的父親與丁敬是世交,兩人經常「析碑論古,晨夕過從」,黃易受家學影響,年少即喜金石之學,善詩文,工書畫,尤精篆隸,13歲時以隸書書《雲松巢志》上石,頗得時人好評,黃易是丁敬的入室弟子,篆刻直接師承丁敬,遠溯秦漢,兼及元明諸家。黃易學篆刻的啟蒙老師是何琪,何琪是丁敬的學生,後何琪將黃易薦入丁敬門下,入丁敬門下時,黃易年方19歲,而丁敬已60多歲,已近晚年,據《光緒杭州府志擬稿》記載:「鈍丁嘗見其少作,喜曰,『他日傳龍泓而起者,小松也。』」足見丁敬對於黃易的喜愛以及黃易篆刻水平之高。

(黃易與他的隸書對聯)

黃易父親去世後,因為家貧,黃易不得不習刑名之學(生活原因,學詩文書畫不能養家),為人做幕僚多年,後來又在山東兗州、濟寧做州府同知,在山東時,黃易常於公務之暇在山東遍訪群碑,所到嵩高岱嶽,攀蘿剔蘚,磨墨捶拓,無碑不搜。黃易也因此成為清代少數躋身一流學者之列的印人,著名的嘉祥《武氏祠堂畫像》、《祀三公山碑》等皆黃易所訪得。後與錢大昕、翁方綱、孫星衍、王昶並稱」金石五家「,他常把治印視作檢視自己學力的方法,在他的印作」金石刻畫臣能為「的印款上,他記稱:」……余素有金石癖,又喜探討篆隸之原委,托諸手意寄於石,用自觀覽並貽朋好,非徒娛心神,亦以驗學力。「足見他的篆刻是依託於金我石成就存在的。或者是因為長期的探尋訪求工作艱苦的原因,黃易壽未滿60即逝。

二、印學貢獻

1、鞏固、定型」浙派。黃易最初即學丁敬,後又入丁敬室,實為張大丁敬一派有重大功勞的人物,不僅作品水平高,更兼交遊亦廣,在推廣浙派印風方面,他比蔣仁的作用要大得多,因此,我們說黃易實際上是鞏因、定型「浙派」的人物。他一方面師法丁敬, 方面從宋元印章帶有的一些媚妍弊病中生髮了對丁敬「六朝唐宋妙」的反思調整,進而包容並舉,風格多樣,此後他的作品章法穩健優雅,圓潤和諧 ,篆法結體舒展生動,率真自然,筆畫線條又富於變化,渾然天成,邊欄若即若離,用刀則爽利遒勁,深得漢印的平正大氣,渾厚古樸的氣韻,浙派到了黃易手裡,才真正顯現出成熟期的特徵風貌。到了黃易晚年,黃易創作更趨向秦漢傳統審美,白文與丁敬、蔣仁比更趨定型。技法上也更趨成熟,他大量採用了短刀碎切的方法,增加了筆畫的立體感和斑駁的金石味,用篆多保留書法意趣卻又不怪異生僻,他研究六書,又用碑版文字入印,印風返樸歸真。邊款則單刀、雙刀作品均有,造詣亦相當高。

2、「小心落墨,大膽奏刀」。黃易篆刻技法精進之後,理論上也有創見。黃易自小學篆刻,入手即是浙派風格(師何琪),到晚年浙派切刀法已掌握得非常精熟,起伏波折不溫不火,既節律優美,又線條溫潤,轉折自然,他的重要印學見解是」小心落墨,大膽奏刀「,一方面強調了創作中印稿的重要性,一方面同時突出了刀情石趣,以不猶疑的爽利精神用刀。至今這句名言仍在篆刻界廣為流傳。

(《祀三公山碑》實物與拓本及黃易的印、款)

3、《祀三公山碑》。1744年,黃易在河北元氏縣訪得《祀三公山碑》囑縣令王治岐將碑移至龍化寺內保存。這件事記錄在黃易的「小松所得金石」一印的邊款里。我們知道:《祀三公山碑》是名垂書史極有價值的碑刻之一。漢元初四年(117)刻,篆書,10行,行17—20字。全稱《漢常山相馮君祀三公山碑》,俗名《大三公山碑》。碑文結體介於篆、隸之間,其實就是我們後來說的「繆篆」。清楊守敬評:「非篆非隸,蓋兼二體而為之,至其純古遒厚,更不待言,鄧完白篆書多從此出。」後世鄧石如、齊白石書法即取法此碑,現在我們刻漢印也必精熟繆篆,可知此碑價值。黃易訪此碑於民間,功莫大焉。

三、篆刻作品

黃易因為一生醉心於金石,又多與人交往,他的作品要比蔣仁多得多,我們只選一些經典的作品來看:

(姚立德字次功號小坡之圖書)

(琴書詩畫巢)

(尊古齋)

(梧桐鄉人)

(畫秋亭長)

(一不為少)

(少年曾任俠晚節更為儒)

(大司馬總憲河東河道總督章)

(冬喦書畫)

(未山)

(芝山)

(心績雙清)

(在湄書屋)

(花之寺僧)

(青齋)

(松窗)

(定齋)

(春淙亭主)

(俯齋)

(陸奎私印)

(喬木世臣)

(瑤華道人)

(魯英父)

(凝庵)

(魏氏上宿)

(黃柱私印)

(蓮湖)

黃易在當時已負有盛名,有「丁黃」之稱,浙派發展到黃易一代,已經歷一代人的時間,風格趨於定型,黃易成名早,又曾官山東地方同知,遊歷豐富,勤於研討吉金樂石,廣納博取,晚年黃易用刀沉穩老辣,波動小而筆力健,線條凝重遒勁,轉筆、交筆處的結點處理已至「愈工愈拙」之境,更兼著有《小蓬萊閣金石文字》、《小蓬萊閣集》、《秋景庵印譜》,印學成就顯著,實在是浙派重要的印家。趙之謙稱浙派名家的巧拙之致時這樣評價:「浙宗見巧莫如次閑;曼生巧七而拙;龍泓忘拙忘巧;秋庵巧拙均;山堂則九拙而孕一巧」。是精準的論斷。

(【印人傳】之22,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人文掌故:那個讓梨的孔融,真的不是么簡單
印人傳:「西泠八家」之蔣仁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