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入世出世的成就,皆以博學為基礎

入世出世的成就,皆以博學為基礎

這兩年,「佛系」一詞很流行。

這其實是近幾年隨著禪修和國學的復興,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對禪修現象起的一個很外行的稱呼。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其實,佛系真正所指,就是國學精髓之一的佛家學說,是包含科學、哲學高級成就的精密體系,需要高智商的人研讀專修幾十年才有可能徹底通達的,連愛因斯坦、恩格斯這些牛人在晚年研究佛學之後,都自嘆只能望其項背,何況現在這些分工細化下知識嚴重碎片化的知識分子,搞不懂,只好用「佛系」這麼個似是而非的詞來指代。

其實,琴棋書畫只算是國學的外圍,真正核心的東西,主要還在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三大精神歸宿:儒、釋、道三家學說。

其中,照一般人的理解,道家與佛家偏重於出世法,儒家偏重於入世法。

其實,真正通達之後,入世法與出世法本是一回事,不過是一體兩面。

對於我們初級入門的人來說,可以暫時先這麼區分一下。

所謂出世法,用佛家的話說,是明心見性,用道家的話說,是煉神還虛,回歸道體,用西方靈修界的話說,是回歸本體。

所謂入世法,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所接觸的,政治經濟天文地理歷史文化等等。

現在,隨著心理疾病的流行,國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加上國家領導人的提倡,中華五千年古老智慧日益復興。

其實,有2500年歷史的儒釋道三家內容的精華,可以統稱為東方心學,最大的作用,就是幫人斷除心靈的煩惱,獲得心靈的自在,而相比之下,僅有200年歷史的西方心理學,其實還在初階,雖然他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當然,我們不必非要分個高下,兼收並用即可。

現在我們經常看到許多人,在煩惱的時候,也會隨手發發一些禪宗的警語之類,這些當然有用,但修心是要契合自己的機緣和根器的,禪宗的一些話,往往是不了義說,或者只針對上根者才講,普通人隨便學不一定有好處。古往今來,專修的人很多,盲修瞎煉以致出問題的也不少,這些教訓值得警醒。

其實,不管出世法還是入世法,都需要相當的博學。

首先說出世法,古往今來修出世法的成就者,不僅通達哲學與心學,更是通達世間的學問。西藏密宗頗負盛名,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著名的喇榮五明佛學院,這個「五明」就包括了五種大學問:

醫藥

工巧(就是今天說的科技,比如電腦手機都要玩的溜,office,photoshop都能運用自如),

語言(比如今天這個時代,英語最起要過個六級),

天文(現代的天體物理只能算是天文的一小部分)

佛學三藏十二部

這些加起來,至少是二十個博士學位的含量,而世間一個博士學位,至少要寒窗苦讀20載。所以,出世法是綜羅百代,廣博精微。碎片化的取其一點,容易偏差,容易誤解。

想真正了解,需要系統學修。

而入世法,也遠不是我們理解的那麼簡單,因為人生很複雜,事業,家庭,商業,子女教育,為人處世,都是很大的學問。想要人生幸福,那麼每個方面都需要具備較高的智慧修養,否則就容易痛苦煩惱。

用儒家的話簡單的說,就是修身,齊家,治國。

修身,就是保持身心健康,這需要懂中醫、心理學,心學,

齊家,需要明白家道,懂人情世故,養家還要懂經商,創業的還要懂管理

治國,需要懂領導學,管理學,還要能把握好人的性格心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仔細反觀自己,這每一樣都是不小的成就。

現代社會分工過分細化,導致大多數的大學畢業生,高學歷,低學問,除了狹窄片面的專業知識外,對於人生一片茫然。

等人生出問題了再想解決,哪是一下子能辦到的呢?

所以,真正追求生活質量的人,懂得在平常堅持積累學問和修養,這也符合中醫「上工治未病」的思想。

因為人生的學問很多,不是一時半會就能通達的。

今天轉幾篇心靈雞湯,明天發幾個禪宗語錄,碎片化的蜻蜓點水,無法形成系統的修養,自然也無法有效的對治人生的煩惱。

不管入世出世,學問修養都要靠日積月累,不斷:聞、思、實修,知行合一。

這樣子,才有把握走向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寧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康寧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