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不限量套餐有貓膩?不全是,但運營商也別覺得冤

不限量套餐有貓膩?不全是,但運營商也別覺得冤

當移動通訊服務進入4G時代,中國移動在4G網路全面發力,4G用戶規模突飛猛進,而且在家庭寬頻服務市場通過與4G的聯動,中國移動家庭寬頻用戶規模很快超過中國聯通成為行業第二。中國聯通由於高層決策判斷,吃3G的老本,在4G的競爭中出於明顯落後力不從心的狀態。

為了應對這種局面,2017年初,中國聯通首先在國內祭出了頗有爭議的「不限量」套餐——冰激凌套餐同時推出了各種與互聯網公司合作的流量定製卡。在拉動4G業務上挽回了一陣。「不限量」套餐,總體上讓用戶以更加低的單位資費享受服務,同時明顯的降低了對於流量使用的「恐懼」或者說「憂慮」。這對於用戶而言,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由於運營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特別是對於「不限量」實際有限制的提示不到位等問題,從而引發了用戶的投訴。最終演變成一場較大規模的針對運營商的批判!

官方要求規範「不限量」套餐宣傳行為

2018年6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微信公眾號工信微報發布消息,2018年6月7日,針對基礎電信企業「不限量」套餐隱藏限制條款等宣傳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組織召開會議,明確提出有關要求: 一是要求企業提高認識;二是要求企業規範宣傳;三是要求企業舉一反三;四是要求企業強化服務。

從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不點名通報的內容來看,不限流量套餐引發用戶投訴的關鍵在於電信運營商在營銷宣傳規範度不夠,存在誇大宣傳或者不醒目標示的行為。從而在標價等方面,讓消費者存在變相提高其消費金額的認知。進而引發了投訴,甚至是越級投訴。

2018年6月11日晚間,人民日報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最新文章,批評手機流量「不限量」套餐暗含限制條款。律師從專業角度指出,運營商針對「不限量」的宣傳存在虛假或者誤導,特別是在營銷過程中又針對關鍵限制性的信息刻意弱化顯性提醒。因此,這也成為辦理「不限量」套餐用戶的主要投訴焦點。

運營商,尤其是基層員工可能會覺得很受傷

權威直接主管政府部門不點名批評,權威媒體發文批評,這可能會讓一些運營商的員工,尤其是基層員工會覺得很受傷。基礎電信服務企業,一直這麼努力的提升服務質量,同時快速的在降低資費,為什麼還會有這樣的評價,甚至是不公的回應。如今的用戶,似乎越來越不講理,越來越挑剔了。

就在2018年6月9日工信微報發布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對運營商的不點名批評的文後的第二天,2018年6月10日,工信微報又發布了另外一篇文章,文章對於基礎電信服務的努力給予了肯定。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5月,通信工具價格環比跌幅達0.3%,同比跌幅達2.4%,1至5月同比跌幅達2.5%;通信服務價格環比持平,同比跌幅達0.9%,1至5月同比跌幅達0.8%。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三年來,通過提速不提價、流量不清零、取消語音通話的長途和漫遊費等措施,我國寬頻用戶的單價下降了90%,移動通信用戶的單價下降了83.5%。

難能可貴的是,在不斷降價的同時,通信業還很給力地在持續提速呀!


要怪就怪耍心眼的慣性思維太強

一邊使勁降價,一邊還在拚命提速,這就是通信業給廣大用戶最大的實惠!這也正是不少運營商人感到不可理解覺得特別「傷人」的地方。

但是,如果換位思考,好好站在用戶的角度,其實也很容易明白。提速降費的努力,大家也都感受得到。只不過,還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用戶對於提速降費力度的要求和運營商對於營收增長的要求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或者說,不是運營商人不夠努力,而是用戶對於提速降費的訴求,有些急迫,甚至說有點「貪心」。

另外,最重要的 一點,不管是價格高還是價格低,用戶都希望是消費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什麼限制或者約束,在宣傳推廣的時候就要醒目的提示,免得受了誤導性宣傳的鼓動,跑一趟營業廳發現和自己想像的不同,白跑一趟,又是一肚子怨氣。而運營商又總是在實際操作中,慣性的耍心眼。從而加劇了 用戶的不滿。

而在營銷推廣商提醒不醒目,也是比比皆是。今天筆者上班的時候,正好發現還有中國聯通宣傳冰激凌套餐的刷牆廣告。那些關於限制性的文字,小的不能再小,恨不得沒有。

大紅的巨型「不限量」宣傳無任何限制性提醒

30G省內流量,括弧里限制說明字體顯灰且明顯小

所以,運營商人,還真別太覺得委屈。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還是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所謂的舉一反三。同時,這也是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的典型表現。在這種宣傳上決策者耍太多心眼,最終辛苦的還是基層員工。而且,還是白白辛苦了。如果基層員工基於個人關係去拓展一些新套餐客戶,由於處於個人信用背書,還可能影響到基層員工的個人信譽問題。所以,以「不限量」套餐為戒,該好好深入反思改進了。整個外部經營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稍微有一些過頭的耍心眼,都很容易被放大,被吊打一番。

2017年年初,當中國聯通首個強力祭出「不限量」套餐這個大殺器的時候,筆者就曾經在文章中指出,用「不限流量」或者「無限流量」的概念表述,這是運營商自己給自己挖坑。因為,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實際上都有流量上限,一旦超出限額後,繼續使用,會從4G網路降到3G網路,而3G網路實際上在上網的時候,就可能跟沒有網路差不多。由於在推廣不限流量套餐的時候運營商的醒目的提示不夠,這成為被一些媒體質疑吊打的關鍵細節。也是運營商在營銷推廣中耍小聰明的典型表現。這種耍小聰明的做法,最終以被工信部要求進行整改的方式出現。


基礎電信業的套餐模式向何方?

電信運營商自3G網路服務以來,在流量的資費定價策略上一直在變化。大體上就是兩種方式:按流量位元組計算;按時長計算。運營商主要選擇按照位元組的方式來計算。因而,也引發了運營商的流量計費系統的準確可靠性的質疑。特別是當一些第三方的互聯網流量監控工具出現後,更是引發諸多質疑。這是由於計費的基本模式所決定的。

針對流量計費的問題,筆者過去曾經從水電煤氣的政府公共品的定價方式上做了分析,發現這種方式運營商從根本上不會採用,原因在於不利於基礎電信服務業務的利潤最大化。在對於運營商的企業定位沒有像水電煤氣這些公共品那樣的時候,這種模式仍然是不可能,儘管類似水電煤氣的計費方式,極為簡單好計算。

所以,針對流量計費的套餐模式設計,我們回到運營商所有的套餐形式上,我們就可以發現,包月模式其實還是最有可能的,這是一種雙方都比較簡單省事的資費模式。儘管不同的套餐包含的內容會不同,那只是選擇具體套餐的差異問題。但對於用戶更加放心的使用而言,是非常有利的。當然,對於運營商而言,包月模式最大的挑戰在於網路承載能力。所以,包月模式在移動上網方面,可能是局部的。擴大到全部,還需要網路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最好是網路能力極大豐富。

而從實際效果來看,對於一些並不是重度手機用戶來說,選擇一個相對高額的流量上限的「不限量」套餐,起到的效果就是包月。但由於實際案例中出現的那樣,當自己還沒有使用到就被限速的時候,用戶就會感到吃虧了。

所以,在個人看來,在「不限量」套餐已經無法回頭的情況下,下一步,就是奔著包月套餐模式去。在過去的文章中,就曾經預計過,「不限量」套餐,只是中間過渡形式。

因此,在運營商還沒有進入到手機上網流量包月模式之前,在現有的「不限量」套餐模式下,按照工信部整改的要求,從宣傳方面入手進行改進,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隨著7月1日,手機上網流量漫遊取消的到來,用戶對於「不限量」套餐的情況,可能會更加關注。因此,運營商的整改,也要隨著這一政策的實行而加速了。

而從影響上看,「不限量套餐」最中國移動帶來的衝擊是最大的,因此,中國移動一方面要跟進這個套餐,另一方面,還需要按照工信部的要求,更加規範進行宣傳。否則,輿論吊打中國移動會更多。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華誼瘋狂套現,股份幾乎全質押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