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個好習慣,幫你養成規律生活

四個好習慣,幫你養成規律生活

軒言

心理學者劉軒的進步空間

我們常說要養成好的習慣,過規律的生活,但常常又不自覺的「步步放棄」,原因無他,我們很難找到一個監督或測量的機制,來時時提醒自己該休息了、要運動了、不能再吃下去了……

就像手機快耗盡電,那麼它會「滴滴」響,或者變更屏幕顏色,來提醒你充電,但我們的身體不會。

GIF

在這一點上,我們的身體「很不智能」,或者說,「容錯率」太高,平時的拖延、晚睡、小放縱,都不會對產生明顯影響,只有累積到一定程度,你才發現,原來自己原地踏步了這麼久,或者,不少事情被拖延到了想放棄的地步。

所以,想要養成好習慣,逐步走向規律生活,你需要在生活中放置幾個「錨」,讓它來提醒你:要做改變了,要進行下一步了,等等。這樣的錨不必太多,但會成為你開始規律生活的基石。

有幾個很好的「錨」習慣,今天推薦給大家。

一、堅持早起

早起真的對人的影響特別大,不僅讓一天多出許多可用時間,能更從容的處理事情,還給心理帶來很積極的暗示,讓你有一種持續的「成就感」。

我也前也是個夜貓子,喜歡半夜工作,後來有了小孩,不能晚睡,就改為早起,結果發現了一片新天地。這個過程,我在之前的直播講到《早起的奇蹟》這本書時講過,在此不再贅言。

但要注意,工作日要早起,周末也不要懶睡,保持天天早起的自律習慣,堅持一段時間,你會感謝你自己的。

二、在疲倦時,切換做的事情

大多數人每天都要工作八小時,有時候一坐下就是一整天,但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均衡,能夠穩定的供給我們使用,所以,工作一段時間後,必然會感到疲倦。

這個時候,我們往往喝杯咖啡或茶,給自己提提神兒,或者閉上眼眯一會兒,還有的人不管怎麼疲倦,還是繼續工作下去。但從大腦的生理特點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來看,這些都不是良好的方式,因為你始終在用大腦同樣的部分在持續輸出精力。

比較好的方式,是當你感到疲倦時,如果不是說「困得想睡覺」,只是工作累了,腦子累了,那就建議你去做跟眼前工作完全無關的另一種事情。比如去做做運動,看會兒書,或者看個短視頻。切換大腦的工作模式,要比單純的休息,更能夠激發大腦的活力。

但這需要你刻意的去執行,所以,要有行動的決斷力。

三、要有早起鬧鐘,也要有睡眠鬧鐘

現代社會的電力、傳媒、城市系統,早已把我們的生活打造成了24小時的狂歡現場,只要你想要,就可以無限流的玩下去、看下去,這已經完全打破了我們的生物鐘規律。

GIF

你可能習慣了早晨定一個鬧鐘,讓自己按時起床(雖然很多時候,鬧鐘只是提醒我們還能繼續睡多久),但比早起鬧鐘更重要的,是晚上的「睡眠鬧鐘」。因為我們的睡眠時間,不是由你早晨幾點起決定的,而是由晚睡幾點睡決定的。

所以,你需要一個睡眠鬧鐘提醒自己。並且,你要和自己約定好,睡眠鬧鐘響起時,無論在做什麼,只要不緊急,就要馬上睡覺。如果沒法立即睡覺,你要如何補償這一次的晚睡。

四、每天都有一段「離線」時間

現在我們每天在虛擬的網路上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在「現實」中的時間。這樣說應該不誇張把?手機+電腦+互聯網,幾乎鎖定了我們所有的注意力,有一部分原因是工作、學習確實需要,另一大部分則是為了打發時間。

這些聚集在小小手機里的社交、短視頻、遊戲、購物、資訊app,牢牢的抓住我們的注意力,並且切割的支離破碎,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們意識不到自己在這些app上投注了多少精力和時間,卻丟掉了對自己的關注,和自己生活的關注。

往往一天下來,刷完手機,臨睡覺時,你都想不起來除了工作,今天還做了什麼,完成了什麼,只剩下似乎看了很多東西的空虛感。

所以,每天都拿出一段固定的時間,比如二十分鐘,遠離手機和電腦,你可以出門散步,也可以去運動,這個時間完全屬於你自己,讓自己放鬆下來,去反省一天的表現,思考未來的計劃,等等。

將這段「離線」時間,視為自己不可動搖的「自留地」,為自己的身心,保留住成長和調試的空間。

以上是四個建議你嘗試的習慣,都很簡單,但效果很明顯。當你把這些好習慣,養成一種規律的生活,乃至不用刻意堅持,也會保持這些好習慣時,那麼,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感受到生活返回給你的饋贈。

因為自律,給我們自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軒言 的精彩文章:

TAG:軒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