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著名「仙宗十友」指的是誰,他們大都信奉黃老之道,又以詩歌聞名

著名「仙宗十友」指的是誰,他們大都信奉黃老之道,又以詩歌聞名

"仙宗十友"是五代以降的古代文人,出於對活動於初盛唐時期的司馬承禎、李白等十位文人群落的追慕而提出的一個稱美性質的範疇。

1、司馬承禎

司馬承禎(647-735),字子微,法號道隱,自號白雲子,人稱白雲先生。晉宣帝司馬懿之弟司馬馗的後人。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少時篤學好道,無心做官。拜師嵩山道士潘師正,得受上清經法、符籙、導引、服餌等道術,隱居天台山玉霄峰。

2、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詩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3、陳子昂

陳子昂(約659~約700),字伯玉。唐代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武則天重視,授麟台正字。其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

4、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出身河東王氏,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吏部郎中、給事中,被責授太子中允,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5、宋之問

宋之問(約656 — 約712),字延清,名少連,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宋之問的詩以屬對精密、音韻協調見長,大多詞采綺麗,對仗工整,對律詩體制的定型頗有影響。

6、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生當盛唐,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孟浩然的詩雖不如王維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故後人把孟浩然與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7、王適

王適,初唐人,卒於公元814年,生年不詳。著有《舊唐書經籍志》。

8、畢構

畢構(650—716)唐代大臣。字隆擇,少舉進士。神龍初遷中書舍人。睿宗時任吏部尚書、廣州都督。景雲時歷任陝州刺史、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充劍南道按察使,所任均有治績,曾受睿宗璽書嘉獎,後任御史大夫、封魏縣男。玄宗時官至河南尹、戶部尚書。?

9、盧藏用

盧藏用(約664 - 約713),字子潛,唐代詩人。少以文辭才學著稱,舉進士,不得調,與兄征明偕隱終南山。與陳子昂友善,曾編輯《陳伯玉文集》贊子昂「卓立千古,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是陳子昂詩文變革的積極支持者。能屬文,工草隸、大小篆、八分。書則幼尚孫(過庭)草,晚師逸少(王羲之),八分有規矩之法。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八首。

10、賀知章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少時就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八十六歲告老還鄉,旋逝。屬於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洒,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談古今 的精彩文章:

中國道教醫藥神,三大葯皇和十大藥王神介紹

TAG:小馬談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