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霍爾果斯當地浙商詳述20多年來 這個小城的巨大變化

霍爾果斯當地浙商詳述20多年來 這個小城的巨大變化

罕見的政策福利,讓霍爾果斯備受矚目。

以城市建設的角度看,霍爾果斯無疑是年輕的。2014年9月才正式設市,至今不到4年。即便將時間上溯至1992年8月國務院批准在霍爾果斯設立邊民互市,也不過20餘年光景。在當時規劃中,這座小城人口規模才5000人,用地僅3.58平方公里。

1993年,本地人孫兆和的家人從附近遷到霍爾果斯口岸不久,那時他才幾歲。

同年,在朋友的介紹下,謝虹妮辭去溫州的工作,跟著丈夫來到霍爾果斯準備打拚。

他們是這座城市的見證者,也是這座城市的建設者。錢江晚報記者在霍爾果斯,分別傾聽了本地人和浙商講述的霍爾果斯的變化。

每年替幾十家公司代理註冊

從大學到參加工作,孫兆和在烏魯木齊已生活10年。2016年,聽老同學說起家鄉霍爾果斯的變化,他有些動心。2016年年底,他回到了霍爾果斯,法務專業的他順理成章進入了一家商務諮詢公司,主營業務是招商代理、工商註冊、財稅諮詢、證照年檢等。

在霍爾果斯,財稅諮詢公司是一個相當發達的產業,「我也沒統計過,但將近百家肯定有。」孫兆和估摸。

錢報記者在天眼查中輸入「霍爾果斯」、「財稅」、「註冊」等關鍵字後彈出143家企業,其中多數成立於2016年和2017年,最近的一家註冊於今年的4月10日。

進入公司一年多以來,孫兆和所在的公司已為近百家企業提供了工商註冊、財務代理等業務,「我們公司算是規模小的,多的(註冊公司)一年至少有上百家的量。」在公司的前台,擺著一個「霍爾果斯優惠政策十問十答」的易拉寶,其中有4問涉及影視企業註冊。他告訴記者,代註冊的企業內有影視公司,但主要還是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類公司。

註冊公司其實並不難,「按照模板填寫相應的人員信息,法人、股東簽字,材料都齊全之後,到服務大廳等著叫號辦理就行。」每天去行政服務大廳,是孫兆和的工作之一。一趟跑下來,一家公司的註冊費用不過5000元左右。但「一址一照」政策推出後,算上租房及註冊服務費,註冊一家公司的費用至少在5萬元以上。

和去年相比,今年年初霍爾果斯的稅務政策有變,先是暫停了增值稅返還和個人所得稅優惠兩項地方性政策,4月後又要求企業註冊「一址一照」、實體辦公。這給孫兆和的工作內容帶來了不少變化。他忙著聯繫此前代理過的公司,和他們講明政策變動,「現在要求註冊企業必須在相應地址進行實體辦公,配備相應的人員和固定資產,否則就無法通過審核。」因此,變更法人和註冊地址成了目前他的主要工作。

政策變化另一方面影響,是凸顯了霍爾果斯人才的短缺。

「不少企業找我們在本地聘請財務人員,但合適的很少。」一名有工作經驗的財務在霍爾果斯的月薪可以達到12000元左右,即便如此還是招不到人,不少財稅公司的工作人員只能身兼數職,在多家公司任職。

孫兆和挺歡迎這樣的變化,「很務實,就應該多引進一些能夠吸引人才的企業。」近期已有包括一家軸承研發公司在內的數家科技公司開始向他諮詢註冊事宜,他覺得這是一個好的變化。

當地並非只有「空殼公司」

「要說起資歷,我比一些本地人,可能更老。」溫州人謝虹妮是最早一批來到這裡的外地人。

1993年,聽人說霍爾果斯設立了邊民互市,懷揣著溫州人對創業拼搏的那股子熱血,她辭去了校辦工廠的工作,帶著2萬元現金和丈夫來到新疆。

從烏魯木齊搭車,4天後才能到達當時還是一片荒涼的霍爾果斯,除了海關和互市商場等少數幾棟建築,周邊是大片的戈壁灘。謝虹妮用在烏魯木齊採購的鞋襪服裝,換來哈薩克的望遠鏡和刀具。這種原始的以物易物,直到半年多後才結束。

條件艱苦到讓人難以想像,當地只有土豆、雞蛋、大白菜寥寥數種食物,「想吃條魚,都要坐車去28公里外的鎮上才能買到。」謝虹妮在當地租了一間卡車車庫,用磚壘上床和灶,枕著引擎聲一睡就是兩年。

從服裝批發,到物流運輸,再到如今的進口煙酒,光是在霍爾果斯謝虹妮就轉了好幾次業。她告訴記者,即便10年以前,在霍爾果斯經商仍有諸多不便。「當時網路不通,為了和哈薩克的供應商聯繫,只能買哈方的電話卡來通話。」謝虹妮笑著形容,哈薩克電話卡信號不好,半夜貨發出後,常常要跑到國門附近才能通話,她就蹲在國境線旁,一打就是一小時。

浙商在霍爾果斯做實體的更多

2003年,霍爾果斯蓋起了第一棟6層住宅;2006年,才有了第一棟11層的小高層。謝虹妮清楚記得,2010年後在「五免五減半」等政策扶持下,霍爾果斯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也是從那時起,開始有空殼公司進入霍爾果斯。

從1992年以來,浙江人一直是霍爾果斯商業貿易的主力軍。「儘管從天眼查中可以檢索到上百家由浙江人成立的影視、文創類公司,但謝虹妮表示,浙江人在霍爾果斯實體經濟中占的比例更大。「如今的合作中心,三四千家商鋪中,有70%是江浙人開的。」她告訴記者,在霍爾果斯的小商品進出口、免稅品交易、物流運輸、服裝生產、房地產開發等行業中,都能看到不少浙江人的身影。確實,在霍爾果斯市區浙商開辦的賓館、飯店、娛樂休閑場所隨處可見。

談到近年「空殼公司」的湧入,謝虹妮承認這對霍爾果斯的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總歸不是長久之計。她也告訴記者,年初稅收政策收緊後,不僅狠狠限制了「註冊型」公司,對他們這些實體公司也有一定影響,「報稅辦證,比以前麻煩不少,辦事流程長了很多。」

此前,霍爾果斯招商局相關人士曾表示,今後招商重點將轉向實體企業。但在謝虹妮看來,解決人才和配套問題才是眼下的關鍵。她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前幾年有不少浙商來開廠,「就拿服裝廠來說,面料有了,紐扣又找不到人做。」這讓生產成本漲了不少。

政策收緊後,謝虹妮知道有企業選擇了撤出。「有人走,就有人來。」當初和她同時赴霍爾果斯的幾百家浙商,如今只剩下了2家,但後來者遠超其數。謝虹妮始終覺得,霍爾果斯的未來依然大有可為。 (受訪者均為化名)

轉載自:浙江在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房產杭州站 的精彩文章:

TAG:騰訊房產杭州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