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小剛回鄉祭祖,其祖上曾在大清朝為官

馮小剛回鄉祭祖,其祖上曾在大清朝為官

去年10月,馮小剛與夫人徐帆、他的御用作家劉震雲及好友張國立回鄉祭祖。按其老家規矩,一般是每年的清明或十月祭祖。

58歲的馮小剛不僅在娛樂圈混得風生水起,而且,也迎娶了徐帆這樣貌美如花的老婆,如今的馮小剛絕對可以算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可是,事業順利,婚姻幸福的馮小剛在回鄉祭祖時,卻略顯冷清和尷尬。

馮小剛在去年10月19日的時候,帶領妻子徐帆回到老家祭祖,因為馮小剛的家庭環境比較特別,馮小剛在很小的時候就出門打拚,而且早在他少年時期,他的父親和母親就已經離異,所以,一直以來,跟隨母親生活的馮小剛和其父親之間的感情算不上有多麼深厚,而此次馮小剛回鄉祭祖時,場面也略顯尷尬和冷清!馮小剛雖然如今已經是一個功成名就的名人,可是父親那邊的親戚對於馮小剛都不太熟悉,而且馮小剛多年以來也很少回家。這一次是馮小剛首次回到父親的家鄉,所以馮小剛和鄉親們之間的交流也的確是少得可憐。

在不少父老鄉親的眼中,馮小剛很可能只是電視上的那個名人,而並非是與他們有著密不可分關係的親人,所以,當馮小剛回家祭祖時,吃飯的時候都是獨自坐在座位上的,鄉親們都自顧自的談話,有些人還拿著手機在拍馮小剛,但是,就是沒有人跟馮小剛搭話,網友們看到這樣的景象表示非常的尷尬,甚至還有一些黑子直接吐槽馮小剛說:你也有今天。

馮小剛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父親馮孔修(後改名馮飛)在馮小剛年幼時就與其母離婚,馮導跟著母親在北京長大,據說馮母一直給他灌輸「仇父」教育,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他不願意提及自己的父親和籍貫。

這次馮小剛回湘祭祖,應該說是將到花甲之年的他,原諒或者理解了父親。看到一些自媒體的敘述,才知道馮父並不是通常所說的「不負責任的丈夫拋棄妻兒」,應該是那個時代造成的悲劇。西南聯大畢業的馮飛,留在北京當教師,在六十年前那場運動中被劃成「右派」。——否則很難想像一個名校畢業生已經留在北京做幹部的人怎麼會回到老家,只能是被遣送回籍。馮母與丈夫的離婚,雖然使兒女經受比平常人家的孩子更多的苦難,但在那個時代是一種不得不採取的「止損」——馮小剛的姐弟保住了北京戶口,否則想像一下他要是隨父親遣送回湘潭,還能在文藝圈出頭么?

有一篇文章《「馮褲子」的來歷:馮小剛和王朔、葉京、徐帆等人的故事 》在網上流傳,我看完後,對馮小剛的「雞賊」有了一種理解。文章說:

馮小剛進入王朔的朋友圈後,一直處於飯局末席的地位,主要就是因為他來自普通家庭,其他人都是大院出身。王朔和葉京是鄰居,住一個大院,訓練總監部大院,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位列八部第二,鄭曉龍是總後大院,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馬未都出身於空軍五七幹校。雖身份不匹配,但馮小剛一直都有進步之心,想往上走,他人聰明,也願意使勁。葉京講話:馮小剛最大的聰明,就是善於借鑒和利用比他還要聰明的人,如果聽到別人說了什麼段子,他第二天就能用上。

一個北京平民家庭(還是單親)中長大的子弟,托有北京戶口的福,當兵進了文工團做美工,轉業回到北京一家國企做宣傳。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皆嘗盡,他要改變命運,草根逆襲,不得不巴結王朔這樣的大院子弟呀。

或許父系的遺傳基因還是有影響的,馮小剛的父親一生痴愛書畫藝術,曾是中國書畫家協會的理事。詩書畫曾是馮氏家傳。有一篇文章說馮小剛引述其堂兄馮志安的話:

馮小剛的曾祖父馮紫垣,曾在清末任湖南布政使,是從二品官員,因此馮氏一門在當地也算是大戶人家。

這是不確的,清廷有嚴格的迴避制度,官員幾乎不可能在本省擔任布政使這樣的二品要職。據他們家族譜記載,馮小剛曾祖父馮澤煌,字紫垣,為清布政司理問職銜加二級請從五品封典。布政司理問是從六品官員,馮的曾祖父享受從五品待遇,其角色更多的是布政使的秘書、幕僚。在鄉下,這也是很大的官了,不過在近代的湘潭縣,從五品的官又算不了什麼。這個縣出了兩個黨的主席,一共一國,如果加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就是三個了。

馮小剛的家族可謂詩書繼世,耕讀傳家。馮紫垣在清朝光緒八年(1882 年)主修《湘潭馮氏三修族譜》,民國十三年(1924年),主修《湘潭馮氏四修族譜》。他的父親馮孔修這個名字就是典型的儒家底色,自己改名馮飛,也是時代大變遷的映射。那個年代能從湘潭農村考入北京大學,其天資肯定不低,也更能說明家庭重視教育還有能力送子弟上學。

這次歡迎馮小剛回鄉的一位當地的宗親代表馮氏家族發言,飽含深情且不卑不亢,分寸感把握很好,言辭雅馴,可看出當地猶存文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醫生這個職業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今天是溥儀的最後夫人李淑賢女士辭世二十一周年紀念日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