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就算5G發牌,運營商也不能盲目投資建設5G

就算5G發牌,運營商也不能盲目投資建設5G

中興解套、5G測試重新提速、也許2018年年底5G就會發牌……但,就算5G發牌,運營商也不能盲目投資建設5G。

5G分配的頻率過高,3.5G頻段起步,就算引入3D MIMO或者Massive MIMO技術,覆蓋能力最多接近TDD@B38。目前就算是財大氣粗的中國移動在省會城市中心城區,也不可能靠TDD@B38實現無縫覆蓋、深度覆蓋,5G獨立組網就更難實現無縫覆蓋、深度覆蓋了。目前比較現實的選擇是5G+4G混合(聚合)組網,其實質與4G+載波聚合是一樣的,差別無非是:4G+載波聚合,各載波都是4G模式,只需要4G+手機即可支持;5G+4G混合(聚合)組網,至少4G載波一個+5G載波一個,至少需要4G/5G雙模手機才能支持。

既然說到終端,不得不承認,5G終端(如4G/5G雙模手機或者3G/4G/5G多模手機)複雜性大增,就算晶元採用10nm甚至7nm製程,功耗上也未必滿足手機續航要求,因此5G手機在2020年前都難以普及。

終端情況既然如此,在三家運營商價格戰如此激烈、運營商已然是微利或負利潤情況下,何必要投入巨資大規模建設5G?

為eMBB?——要提升網路容量,eMBB在5年內不是必須的;5年內,靠FDD B3/B1、TDD B40/B41擴容+Pre 5G技術的4G AAU,4G網路容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且成本便宜;最重要的是,只要是支持FDD/TDD的手機,就算只支持Cat4,也能享受百兆峰值速度、平均20~30M速度。

為mMTC?——NB-IoT才建起來,應用都還沒有做起來,現在搞mMTC,NB咋辦?

為uRLLC?——個人認為此需求完全是偽命題,只是一群商人故作高深的騙錢把戲!例如百度或谷歌研發中的無人駕駛汽車需要依靠uRLLC的1ms時延嗎?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無人駕駛汽車的設計者都採用汽車本地AI實時處理+雲端AI深度學習,本地AI和雲端AI是結合的,無人駕駛汽車在行駛中的實時判斷和處理絕對要放在汽車本地AI進行,如果遇到某種情況,汽車本地AI不知如何處理,系統只能做立即剎車處理,確保安全後再將情況上報到雲端、由雲端AI來給出下次遇到類似情況的處理方式,再發送回無人駕駛汽車的本地AI——這個過程,並不需要無線蜂窩網延時多低、也不需要什麼邊緣雲計算,而是純OTT方式。說白了,百度或谷歌之類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的互聯網公司,如果他們相信了uRLLC的鬼話,那他們的無人駕駛汽車早就廢了;互聯網公司肯定不傻,他們的無人駕駛汽車AI設計肯定不會受限於運營商無線蜂窩網。無人駕駛汽車用來確保安全性的,必須是本地AI、而不是雲端AI。

運營商,該醒醒!什麼網路切片、邊緣雲計算,都是用來忽悠的。現在看不到運營商自有業務有需要部署邊緣雲計算,也看不到互聯網公司有租用運營商邊緣雲計算服務的需求。

5G的3種場景,只有eMBB相對比較實用,算是全民不限流量後,確保人員密集的大中城市主城區無線上網速度的保證。當然,上面提到eMBB只是用戶流量需求大爆發情況下可選方案之一;其實,在未來3-5年5G手機仍不普及情況下,與其耗費巨資去建設5G/eMBB,還不如規模建設採用5G技術的Pre 5G(或者叫4G+++)技術,一方面兼容現有4G手機;另一方面也可以成倍提升4G網路容量。

來自:通信人家園

通信路上,一路相伴!

一個有態度的圈子!

官方微信號:tongxinquan_168,免費訂閱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通信圈 的精彩文章:

TAG:通信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