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一大將如果去東北,會不會比第三元帥打得更好,肯定不行

第一大將如果去東北,會不會比第三元帥打得更好,肯定不行

原標題:第一大將如果去東北,會不會比第三元帥打得更好,肯定不行


經常有粟粉喜歡說,如果把粟裕調到東北去,東北將會更早被解放。


好吧,雖然說是個偽命題,可既然有人這樣說,那我們就來「紙上談兵」式的分析一下兩人當時的情況,看看粟裕如果去了東北,有沒有可能會表現得更好。


我們先來看看東北這邊,因為之前有張氏父子在東北經營多年,加上後來日本人為了掠奪東北的各種資源,所以東北有大量的工廠、鐵路、礦山。儘管抗戰結束後,東北遭到蘇聯人的洗劫,但是留下來的工業基礎仍舊不可小視。所以當時的情況可以說是「得東北者得天下」。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共雙方都把手伸向了東北。毛主席派出來自己的心腹愛將林彪,而常凱申甚至直接把手頭上最精銳的部隊,即新一軍和新六軍以及其他部隊調往東北。


看到這裡,估計有人要抗議了,國軍有「五大王牌軍」,為什麼是這兩支部隊最精銳?


好吧,我說的肯定不算,看看常凱申在敗退台灣後是怎麼說的吧:至於軍事失敗的近因,乃是由於我們戰略的錯誤。我們政府誤信馬歇爾的調處,將最精良的國軍開到東北,以致內地空虛,各戰場都感到兵力單薄。戰略上一經犯了錯誤,那在戰術上是無法補救的。何況我們一般將領對於戰術又毫無修養,對於剿匪戰術又未能深切的研究,如此,當然失敗得更快!


我們再來看看林彪當時的情況,當時東北局書記彭真先一步進入東北,他將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城市上面,可惜收效不大,所以林彪到東北的時候,幾乎連一塊成熟的根據地都沒有。也就是說,林彪剛到東北的時候,應該算是外線作戰。


加上林彪當時的部隊雖然有11萬,但是大部分都是新兵,幾乎沒什麼戰鬥經驗。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來,雙方存在著巨大的實力差距,如果硬拼,可能連手頭上僅有的一點本錢都要賠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撤退以保存實力,難道留下來請國軍吃餃子嗎?


事實上粟裕在外線的戰績也遠遠不如在內線打的好,最典型的便是1947年「七月分兵」之後,就先後在南麻、臨朐打得損兵折將,當時甚至還有人說:「反攻反攻,丟掉山東。」更別提那時候粟裕的部隊,由於此前「運輸大隊長」常凱申的貢獻,裝備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至少比林彪剛進東北時的部隊強得多。



所以說,像東北初期那樣的條件下,不管派誰去都沒用。


包括後來胡宗南在進攻延安的時候,毛主席不也說過:「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顯然林彪當時的撤退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後來的「四平保衛戰」更是直接證明了這一點。


很快,林彪一路從山海關撤到松花江,個人威望跌到了冰點。就在這時,毛主席力排眾議,不僅沒有撤換林彪,反而委以重任,將其推上了東北局書記的位置。


從最終的結果上來看,正是這一次任命開啟了扭轉東北局勢的鑰匙。


1946年7月,在林彪的主持下,東北局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七七決議》,將進行自衛戰爭與建設根據地作為中心任務,為全局工作指明了方向。


解決了根據地的問題之後,林彪重啟開掛的人生,先是通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兩大戰役成功消磨掉敵軍的銳氣,繼而連續打出組合拳,通過夏季攻勢、秋季攻勢、冬季攻勢,一口氣消滅掉三十萬敵軍,並且把東北敵軍分別壓縮包圍在瀋陽、長春、錦州三個孤立地區。


試問這樣的戰績,就算是粟裕親自指揮,也未必能做到更好吧?更別提武將出身的粟裕能否在東北局站得住腳。從這一點上來看,1942到1945年這三年里,毛主席把林彪放在身邊培養,也是大有用意的。


好吧,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粟粉最喜歡談的遼瀋戰役。


在遼瀋戰役期間,林彪一度和中央產生了戰略方向上的分歧,中央要求林彪直接進攻錦州,從而封鎖東北敵軍與華北的陸上通道。可是林彪從戰場上分析,他認為錦州守軍有十五萬,而長春只有十萬,所以應該先打長春再打錦州。


我們從後面的結果來看,中央的意見顯然要比林彪高得多,如果是粟裕來打這一戰,肯定也會與中央的意見一致,會不惜一切代價先拿下錦州。


可惜當時的林彪因為過於求穩,他選擇了先打長春,中央從實際情況考慮,最終也同意了他的意見。


然而林彪在攻打長春的時候也沒敢放手一搏,在試探性的攻擊了一番後,覺得長春也不好打,終於同意去打錦州。


中央對林彪的態度轉變還是很高興的,可沒想到的是,林彪聽說國民黨軍在葫蘆島增兵後,又想回過頭去打長春。


這一下子可把毛主席惹火了,毛主席將其嚴厲地批評了一番,總算是讓林彪清醒過來。


下定決心攻打錦州的林彪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戰鬥力,在掃清了外圍陣地之後,於10月14日向錦州發起總攻,15日便一舉攻佔了錦州城,順利完成了毛主席的戰略意圖。在攻打錦州的戰役中,常凱申一度飛抵瀋陽坐鎮指揮,也未能改變國民黨軍的頹勢。



在拿下錦州後不久,長春的鄭洞國、曾澤生便宣布起義,長春宣布和平解放。林彪則馬不停蹄的前往遼西,將試圖「收復」錦州的廖耀湘部全殲。


要知道,這時候的廖耀湘部可不僅只有一個新六軍,還包括新一軍(這時只有當年孫立人麾下新一軍的一半,另一半為守長春的新七軍)、新三軍、四十九軍、七十一軍(陳明仁守四平的部隊)及二零七師的一個旅,及三個騎兵旅。


可是在林彪的指揮下,東野僅付出極小的代價就將其迅速殲滅。


對比起淮海戰役期間,同樣是打追擊戰,粟裕啃一個黃百韜兵團都一度損失慘重,要是遼西戰役讓他來指揮,就算能贏,只怕也是慘勝。

在消滅了廖耀湘兵團之後,林彪又指揮部隊順利解放瀋陽,遼瀋戰役宣告完勝,整個東北獲得解放。


我們再回過頭來梳理一下林彪在東北的戰鬥歷程,雖說林彪有表現不完美的地方,包括攻打四平不力、長春和錦州之間的戰略猶豫以及未能儘早攻佔營口,導致少量敵軍撤離。其實整體上,並沒有重大的失誤,而且僅僅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徹底扭轉了東北的戰局,總體來說應該是瑕不掩瑜。


至於在戰役的指揮上,林彪也有眾多亮點,最經典的一次就是在遼西打廖耀湘的時候。當時兩邊的部隊攪到一起去了,根本就沒辦法順利的指揮,結果林彪一聲令下:「告訴部隊,哪裡有槍聲就往哪裡打,哪裡槍聲密集就往那裡沖。縱隊不要去找師,師不要去找團,大家都去找廖耀湘就行了。」



對比林彪與粟裕的戰術特點,林彪是比較求穩,不喜歡打無把握之仗,可是一旦確定目標,便是雷霆萬鈞之勢,極少有失手的時候。


粟裕作為野路子出身,打起仗來不依常規,又擅於撲捉戰機,故而常常能出奇制勝。但是其缺點就在於,有時候會對困難估計不足,導致部隊傷亡慘重。


所以說,對於戰術的指揮上,兩人並沒有高下之別,只是風格不同。


綜合來看,也許粟裕在軍事才華上能與林彪打個平手(至少戰略眼光比林彪強),然而林彪在東北是黨政軍的一把手,名副其實的「東北王」。而縱觀粟裕一生,始終只是個武將,顯然,粟裕是無法代替林彪在東北的位置。


還有人喜歡說,林彪在東北打勝仗是因為有蘇聯人的援助。對於這一點,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實事求是的講,林彪在東北的時候的確是獲得過蘇聯的援助,可是援助的裝備基本上都是蘇聯人從日軍手裡繳獲的武器。論先進程度,根本就不能和蔣介石的美械王牌相比。而且很多還不是無償的,而是用其他物資與蘇聯人交換的。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其實粟裕在淮海戰役期間,其所用的彈藥,大部分也來自於蘇聯的援助。在這一點上來說,林彪並沒有占太大的便宜。再說了,在東北肯定還要與蘇聯人打交道,林彪曾赴蘇聯療養,與蘇聯高級領導人有一定聯繫,在這個方面,粟裕的個人經歷則略顯蒼白。


要說起林彪與粟裕的交情,其實兩個人的關係還是比較要好的,在開國元帥中,林帥似乎也是最欣賞粟裕的。他在點評兩人戰術風格時就曾說過:「我因為長期肩負保衛黨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揮的主力,擔子很重,打仗較慎重。一般情況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風險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會失去戰機,無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長期遠離中央,孤軍作戰,一般都是在敵人包圍的態勢下打的仗,不冒險就無法生存,養成了他敢於冒險的特點。如豫東戰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我是不敢輕易下決心打的。」

反觀網路上兩邊粉絲的一些言論,經常為了吹捧其中一人,而刻意去抹黑另外一個人,如果這些話讓九泉之下的兩位名將聽見了,不知會做何感想?


本文作者 :逍遙王,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戰爭 的精彩文章:

血戰死鷹嶺,美軍一次空襲殺死一個營的志願軍?這是造謠
這個連長是偵察兵的恥辱,不敢戰鬥,躲在車裡發抖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