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當個念佛呆漢,不做賣弄聰明之人

當個念佛呆漢,不做賣弄聰明之人

黃念祖

凈土法門是易行道,是心要中的心要,捷徑中的捷徑。《無量壽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小本《阿彌陀經》以「信願持名」為宗,這就是凈土宗的宗要,也就是凈宗的正行。先師夏蓮老於正行外,兼及重要的輔行,寫了兩句話:「持戒念佛看經教,察過去習毋自欺。」 這兩句話是一切凈宗行人,背塵合覺的要徑,包括了最主要的相輔的修持。上一句即是「勤修戒定慧」,頭兩個字是戒學,末後三個字「看經教」是慧學。「定須習,慧須聞」,多看經教,正是聞,一切依據聖言量,禪宗不立文字,但禪宗的悟證,沒有不合於聖言量的。中間「念佛」兩個字是核心,念佛得念佛三昧。三昧就是三摩地、正定。念佛三昧是寶王三昧,是三昧中的王,三昧中的寶。念佛得正定,可見念佛正表定學。但念佛還不僅是定學,老實念佛就能暗合道妙,巧入無生……所以念佛也是慧學。

念佛時「都攝六根」,不但不做惡事,心中也不起惡念,所以念佛也攝「戒學」。念佛雖攝戒定慧,但夏師句中,還是指出了「持戒」與 「看經教」,喚起大眾的重視。夏師的第二句:「察過去習毋自欺」,正表「息滅貪嗔痴」。「察過」,就是檢查自己的過失,察是明察秋毫的察,要認真察看自己的過錯。「去習」去掉不好的習氣,一些不好的習慣叫作習氣,多生多劫的煩惱,成為積習,煩惱雖除,舊習未盡,這就是習氣,所以要去掉習氣。「毋自欺」,要認真,不能自己欺騙自己。這句話就是不但要除貪嗔痴三毒,還要對煩惱所留的余習,都要檢查除去,不可欺騙自己,這才真是背塵。兩句話合起來,就是凈土宗的人,背塵合覺的、全面的、具體的、必要的行持,是凈土行人修行的要徑。

「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拚此身作呆漢。」 我們能得人身,能聞佛法,能信凈土法門,實因多生的修持才有今日。我們既然多劫修行,為什麼現在仍墮輪迴,在生死海中頭出頭沒?就因為多劫的生死根本極難拔除,所以我們今生要奮發大志,決定在這一生之中,拔除多劫以來生死根本。這是衝天的大志,是多劫以來空前的壯舉,是真要自覺覺他的大心,所以要排除萬難奮不顧身,就像在敵人重重包圍之中殺出一條血路,這是你(業力)死我(真心)活的戰鬥,要用真刀真槍,不再是表演戲台上的花拳繡腿。所以要拚這一生當個呆漢,不做賣弄聰明的人,他們是心心念念都在投機取巧,看風使舵,結交權貴,盜名欺世,不惜用盡種種機關,到頭來受害者只是自己。真實欲同眾生出生死海的人,必然根除這些行徑,任憑舉世之人都說自己是個呆漢而無悔。

誦經修法都是好事,但均宜精要,而不應繁多。總以隨時隨地持名為主,其它一切均是助行,不宜喧賓奪主。一切善行,一切功夫,一切境界,總不如老實念佛,念念相續。

這個「至心」到底指的是什麼心?「十念」到底是怎麼樣的念?對於這個問題,引證鳩摩羅什大師的話,是最恰當的了。大師打個比方:譬如有人在曠野荒郊,沒有人可以求救,碰見強盜了,他拿著槍、拿著刀,要來殺你。這人趕緊逃跑,拚命地跑,可是看見眼前有條河擋路,必須過河。但這可麻煩了,後頭有追兵,前頭有條河,要活命就得渡河。渡河的時候,我穿著衣服渡,游泳不方便;脫衣服,哎呀,又恐怕來不及了,他追上來怎麼辦呢?此人這時心裡所想的就是這個事:怎麼過河,脫衣服還是不脫衣服?沒有別的考慮。他不會再想「我還有兩萬元錢的帳,人家還沒還我呢,我怎麼找他還帳?」 不會想了,什麼事也不想了,這個時候就是想渡河,就只是一個念頭——渡河,沒有其它念頭了。如果念佛的時候,和這個人一樣,心中只有一句佛號,沒有任何其它雜念,就對了,就是「至心」。

「一心」,在這裡指的是純一堅定的信心,這個心不被他心所轉換,不會被別的心,什麼貪求心、憎恨心、愚痴心、淫慾心,侵佔奪走你的信念。《教行信證》說:「信心即是一心。」 因為信心就是清凈心,清凈心就是一心,所以一心就是真實清凈純一的信心。「一心念我」。《止觀》說:「修此法時,一心專志,心不余緣。」

一心念佛,就是念時心中專一,只有這句佛號。念時萬緣放下,一切都不想,心中沒有任何其它念頭,就是「心不余緣」,這樣念就是一心念。所以願文(四十八願文)中「一心念我(佛)」的意思,就像善導大師所說的:「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卧,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舍。」 就這麼專念,行也念,坐也念,卧也念,不管時間多長,念念之間都不離開這句佛號。

您當前的第一件大事,同時也是唯一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萬緣放下,一念單提」,了生脫死,唯此一法。所謂萬緣,不僅柴米油鹽、妻兒子女、富貴榮華、地位聲名、功勛事業、學術文章等等世俗之緣,實則您今日信中所問之咒名,與所求之聖像等等,亦在萬緣之中。以上對於初修,當然是正事,但對於您八十一高齡,終身習凈之老修行,則應一刀斬斷,一齊放下。萬緣放不下,則此一念決定提不起。往生之關鍵,在於一念。不管你是在家中念,還是在寺中念,所貴者是你們的念是否「一」?您當前迫切之務,就是把一切善緣、善行、善法等等,完全打疊在這一句佛號之中,一切不管,一切不問,心中孤零零地單提這一聲名號,一句念完,又是一句,老老實實,綿綿密密,一直念到佛來接引,一氣念到花開見佛。

凈土宗不像禪宗和密宗,密宗師父很重要,禪宗同樣地要選擇師父、相信師父、依靠師父。如你遇見一位無面目的長老,被他拿一個冬瓜印子,給你一印。就是說,你本來沒有開悟,偏偏又遇見一個不長眼睛的長老拿一個用冬瓜刻成的印,給你蓋印。冬瓜刻的印,印文必定模糊不清(這是譬喻)。這位長老有名無實,他自己並沒有開悟,偏要強作會家,給你一個糊裡糊塗的證明,印證說你開悟了,你自己也相信是如此,那就永沒有出頭之日了,所以禪宗的師父也很重要。但是凈土宗不需要這些,為什麼修行難?難就難於生信。但是凈土法門「十方諸佛同贊,千經萬論共指」,十方諸佛、無量經論,都在給我們作證,啟發人們的信心,所以對凈土法門的信心容易建立。你只要能信這個法門,由信生願,由願起行,都可以成就。很平安,沒有任何危險,只要老實念佛,不須東參西訪,自然遠離惡師惡友,不易上當,最穩當啊。

虛雲老和尚有幾句談到神通方面的事情:「一般不明佛法,未忘名利,求通求變,存此妄想非邪即魔。」 一般人不明白佛法是什麼,名利之心根本未忘,念念之間所盤算的是如何爭奪佛教中的名位與權利。學法之後就想得神通,就想能變化,存在著這種妄想,不是邪徒就是魔的眷屬,非邪即魔。須知心外無法,一切法是在自己心內。……虛老又說,神通「豈可起心希求,有此用心,豈能證無住真理?」 《金剛經》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先有一個要求得通的心,就有所住,怎麼能夠相契無住的真實道理?「此類人們」,佛就稱他們為「可憐憫者」!

阿彌陀佛放光作什麼?十方世界念佛眾生,佛光都會攝受,而且不舍,不放棄我們,不舍離我們。所以說,我念佛時,就是佛念我時。為什麼你能念佛?就因佛也正在念你,正在攝受你。你能念佛還有什麼畏懼?應該是無所畏懼,因為佛常放光在攝受,而且阿彌陀佛派二十五位大菩薩隨時隨地護持你,所以就沒有魔障。這 —點大家要堅決相信。

這老實念,就是這樣子:在念的時候,一切不考慮,就是這一句,就是這一句跟一句念哪!我常說,你能這麼念的時候,一切都不換哪!有的說見佛見光,那都不能拿我一句清清凈凈的念去跟他作交易去換哪!這個要堅持的啊!

長明燈供燈共修

長明燈,即供於佛前日夜常明的燈。積福慧應眾生因緣,六時燃此長明燈。通過供燈的方式啟發自性功德,與佛菩薩之功德互含互攝,破無明業障、種善根福德,自他皆獲殊勝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無阿彌陀佛 的精彩文章:

在一個清高的時代,凈土信仰開始在中國生根開花
6月11日-6月17日佛法盛筵直播預告·往期講法回顧

TAG: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