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數字故宮:一個緊跟時尚的弄潮兒

數字故宮:一個緊跟時尚的弄潮兒

2015年1月8日,故宮博物院的《韓熙載夜宴圖》App正式上線,當天即獲得App Store編輯推薦。

在故宮博物院院藏繪畫中,五代時期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宋摹本)堪稱經典中的經典。但由於珍貴書畫藏品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這一珍品能夠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機會十分有限。

正如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所說,按規定,這種極其珍貴的古書畫面世一次就得「藏入深閨」三年不得見人。而《韓熙載夜宴圖》App的推出,正可彌補這一缺憾:高清的文物影像、專業的學術資料、豐富的媒體內容和創新的交互設計,讓觀眾隨時隨地可以欣賞、探究這幅傳世經典中的種種精妙之處。

數字故宮

其實,運用數字技術讓藏在禁宮中的文物「活」起來,是故宮人一直努力的方向。從20世紀末開始,故宮博物院就開始了「數字故宮」的構想與建設。

1998年,「信息化」成了故宮博物院的熱詞。這一年,故宮資料信息中心成立,其中心任務就是利用信息技術,突破古建環境及文物保護等方面的局限,打破在展示、收藏、保護等管理機制、工作方式上相對滯後的傳統手工作業狀態,使其儘快進入世界一流博物館的行列。

2000年,「數字故宮」橫空出世。2001年7月16日,作為「數字故宮」建設的起點,故宮博物院網站開通。

如今的故宮博物院網站,已是全世界博物館中最強大的網站之一,平均每天的點擊量在100萬人次以上。但是故宮並不滿足於此,據單霽翔介紹,故宮網站正在進行兩個方面的提升:一是使外語的功能更加強大,讓世界上不同國家的人們可以隨時了解故宮文化;二是知識性和趣味性並重,增強對青少年的吸引力。為此故宮人不斷將古建築信息、文物藏品信息通過高清晰攝像進入網站,使網站常辦常新。

影像故宮

正如原故宮資料信息中心主任胡錘所說,不同於銀行以數字、圖書館靠文字信息的特點,博物館的信息系統建設是以影像為核心資源的。因而,他們在影像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建立了影像採集的流水線和影像相關資源的資料庫,並在此基礎上推動核心管理資料庫的建設。

在利用數字技術展示故宮文化方面,除了在網站開設「虛擬展廳」,故宮還製作了一批精彩的影像作品。

早在2003年,故宮博物院就與日本凸版印刷公司合作,共同成立了故宮文化資產數字化應用研究所,利用尖端的數字化技術,以虛擬現實作品為載體,全面、直觀地記錄古建築及文物的三維數據,相繼完成五部大型虛擬現實作品——《天子的宮殿》《三大殿》《養心殿》《倦勤齋》《靈沼軒》,從建築場景的展示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再現,再到文化氛圍的表達,不斷深入探索故宮的文化內涵。

在研究所的演示廳里,記者看過《天子的宮殿》。在高4.2米、寬13.5米的曲面屏幕上,可以看到高清晰度的虛擬現實圖像,操縱搖柄,我們就可以瞬間「飛」上太和殿的藻井俯視大殿,「鑽」進大殿斗拱零距離觀察彩繪,「坐」進龍椅體味君臨天下的感覺……然而,這個劇場只有幾十個座位,根本無法適應目前巨大的遊客量。

而將於今年開放的故宮數字博物館將彌補這一缺憾。據單霽翔介紹,數字博物館設在端門城樓和大高玄殿,由於它們都位於故宮博物院院牆之外,所以博物院夜間閉館後,它們仍可開放,繼續向觀眾傳播故宮和中華傳統文化。

時尚故宮

充分利用現代傳播的各種新技術來進行更多層面和視角的文化展示,已成為故宮人的自覺。

故宮博物院的官方網站和新浪、騰訊、人民官方微博現已成為對外發布信息的主要窗口和與廣大公眾交流溝通的主要平台,三大微博以「接地氣」的風格吸引了近450萬「粉絲」。

故宮博物院還推出了公眾微信號「微故宮」和「掌上故宮」智能導覽應用,文化信息、導覽講解等功能讓觀眾的參觀更加便捷、輕鬆。故宮愛好者足不出戶就可了解更多古代建築、館藏文物、虛擬展覽等方面的信息。

隨著手機終端的日益普及,故宮及時推出若干款App應用。記者了解到,端門數字博物館開放後,《韓熙載夜宴圖》將以8米數字長卷的形式展示給觀眾,屆時將有更為有趣、震撼的交互體驗項目,讓大家眼前一亮。

如今,故宮正轉變過去刻板、枯燥的宣傳方法,抓住時代的特點,用現代、活潑的傳播方式,讓古老的傳統文化變得更時尚,讓禁宮裡的文物「活」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藏天下 的精彩文章:

按1:1比例重建,「敦煌石窟」現身在浙江的博物館
乾隆竟然這麼熱愛買一送一?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