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故宮文物醫院迎來首批觀眾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故宮文物醫院迎來首批觀眾

6月9日,故宮文物醫院內,市民在參觀鐘錶修護。當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故宮文物醫院首次試開放。武亦彬/攝

6月9日,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人們在猿人洞內部了解遺址保護棚的工程情況。饒強/攝

原標題:故宮文物醫院迎來首批觀眾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故宮文物醫院首次對公眾開放。首批40名預約觀眾,走進這座國內面積最大、功能最完備、科研設施最齊全、專業人士最多的文物科技保護機構。

精挑細選的文物醫院志願者正式上崗,他們穿著白大褂,為觀眾講今論古。

「這件古琴和琴匣都是明代末年的,現在正在進行的是漆器修復。」大學生志願者趙奕珂,指著窗里,為觀眾講解傳承千年的修復技藝。「古琴旁邊的匾額昨天剛送來『就診』,上面的花紋都是一點點鑲嵌上去,又被打磨平整的,手藝絕了。」

300餘米長的文物醫院裡,「古陶瓷保護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中國-希臘文物激光技術聯合實驗室」「同步輻射與文物保護聯合實驗室」等一字排開,每一「診室」前都有一位志願者。故宮文保科技部副主任屈峰說:「這裡每一位講解員的講解詞都是自己寫的,而且會隨著修復師手裡活計不同隨時調整。」志願者鄭樹紅就準備了兩套講解詞,「我是一名中學語文老師,負責講解木器組的傳承修復工藝,為了讓觀眾聽得過癮,我還設計了打油詩。」

在採用傳統工藝保養修復文物的同時,這間醫院也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文物「診療」設備,如文物專用CT機、顯微觀察設備、材料分析設備、無損探傷設備等。

文物專用CT機是故宮首次使用。故宮文保科技部工作人員雷勇介紹,如果醫用CT機一次能拍10張片子,這台就能照100張。通過不同角度以無損方式拍出器物內部構造和傷況,再通過數學建模重構的方式把被拍攝物體重建成三維模型,就能給出不同斷面的信息。

「我們這台機器可以說是文物醫院最貴重的儀器了。」志願者張學靚描述,「它相當於文物醫生的透視眼,原本看不到的一些內部細紋也都能看到。」

未來,故宮文物修復都將先經CT,形成完整的體檢報告後,才進入修復室分診,按病情有針對性地給「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這些『病例』都將計入文物檔案,文物外展、途中運輸時的溫濕度等將被詳細記錄,文物上的歷代痕迹等,都將成為診病保養的依據。」

下一步,故宮將根據此次試行效果,儘快發布正式預約開放方案。「我們希望,在保證文物修復工作的同時,與觀眾預約數量之間達到平衡。」單霽翔直言,「希望使觀眾通過參觀,可以了解文物修復的科學性,體會到文物修復工作者崇高的『工匠精神』。」(劉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