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劉備死前提這個要求,眾將士堅決反對,劉備:按他說的做
原標題:諸葛亮在劉備死前提這個要求,眾將士堅決反對,劉備:按他說的做
劉備在年少時吃過很多的苦,為了出人頭地也投靠過很多諸侯。經過重重的艱難險阻,終成帝業,實在是不容易。劉備自己也說他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在《三國演義》中還有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劉備在結交關羽和張飛後,如虎添翼。但後來劉備的死,也和自己的好兄弟有關。
在桃園中劉關張三兄弟義結金蘭,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關羽一不留神失了荊州,慘遭被孫權削首。劉備怒火中燒立即率八十萬大軍攻打東吳,結果卻不盡人意。被大將陸遜火燒連營,戰敗後的劉備倉皇逃亡白帝城。一時間又怒又病,在將年幼的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就一命嗚呼了,實在是時也命也。
在劉備彌留之際他把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將士詔到病床前,說他死後不準厚葬。這是軍師諸葛先生的意思,將軍資銀錢用在軍隊防衛上。將士們一聽,自然不會答應。劉備是蜀漢開國皇帝,薄葬國威何在,豈不是讓東吳笑話,歷史上哪一個皇帝的墓穴不是氣勢磅礴的。但劉備堅持按照諸葛亮的意思來辦,眾將士都很不解,但也無計可施。
其實諸葛亮的話是很有道理的,那時盜墓之風盛行,大一點的陵墓都躲不過盜墓者的摧殘。其實盜墓分為兩種,一種是求財,盜墓賊貪慕墓穴中的寶藏和陪葬品,想藉機發一筆橫財。另外一種是復仇,古人是很相信風水命理一說的,試圖破壞墓中人的風水。讓他們的後代都不得善終,可謂用心險惡。
直到現在劉備的墓也沒被發現,一方面是諸葛亮主張的"薄葬",為了防止求財的盜墓賊,沒有風光大葬,陪葬也只是貼身物件。另一方面,劉備的葬禮是諸葛亮一手操辦的,他本人是很反對大肆鋪張的,而墓穴的選址必然極其隱蔽。與曹操相比劉備還是比較正直的,所以後人也沒有去特地尋他的墓的。你覺得諸葛亮主張薄葬合理嗎?歡迎討論哦。


※黃金榮遭人暗算,杜月笙拒絕看望,還說出這六個字,眾人恍然大悟
※清朝滿族人死都不會吃的一樣東西,現在即使挨罵,還是很多人愛吃
TAG:遊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