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在中國古代,端午節可是相當隆重的節日,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序》中記述:皇宮端午日盛況,召來儒雅臣僚,大張筵席,「廣殿肅而清氣生,列樹深而長風至」。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端午節在古代各個朝代和地方,紀念的風俗都有或多或少的區別,但是從現在看來,大體是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尤其是賽龍舟和吃粽子,成了過端午佳節的象徵。

一直以來我們接受的教育,賽龍舟和吃粽子都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傳說中,那些敬愛屈原的人們,駕著龍舟在汨羅江撒粽子,避免河中的魚蝦吃壞屈原的屍體;而屈原也因此成了端午節的象徵人物。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但是真是這樣嗎?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端午節由來已久,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吳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之說。

而後世學者聞一多認為把屈原和端午節捆綁在一起,是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中才出現的,而端午節很早以前便已存在。學者胡適一直懷疑是否真的有屈原這麼一個人,因為在司馬遷的《史記·屈原列傳》之前,史書上沒有關於屈原的記載。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在司馬遷之前至屈原所在的戰國時期這段時間內對屈原的記載是空白的。如果真的有屈原這麼一牛人,史書上不該空缺的,司馬遷有可能道聽途說寫了個《屈原列傳》。把屈原和端午節捆綁在一起始於南朝的文獻,而南朝離屈原跳江自盡間隔了七百多年。

在《荊楚歲時記》記述中,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殉國的時間是公元前278年前後,愛國地點和目標是楚國。假如屈原真的是愛國,那他愛的只是他的楚國,屬於當時楚國的後裔吃粽子紀念屈原是有道理的。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但是當時的秦、齊、燕、趙、魏、韓這六個外國的後裔,吃粽子紀念屈原就莫名其妙了。據考,許多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也與屈原毫無關係,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

再來說一說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由來;據考證,端午的"龍舟競渡"習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古代南方百越的吳越一帶於春秋之前就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詩作中,也可以反映出當時競渡的風俗來,如《楚辭·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屈原所乘的這種狹長而輕小的舲船實質上也就是當時一種競度所用的船。

而吃粽子也是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據記載,當時的人們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而端午節的真正發揚光大,還是在隋唐時期,原來有特定意義的節日風俗活動,到此大多演變為節日娛樂活動。「惡日」已不惡,逢凶化吉,充滿了節日的歡樂。

唐代端午龍舟競渡尤其值得一道。在唐代全盛時期,經濟繁榮,人民生活相對穩定,在節日娛樂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風氣,另一方面對民間的一些風俗活動也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競渡之風尤為鼎盛。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不過,既然這個誤會已經形成,就讓它存在下去吧,有了屈原為國跳江自盡這個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端午節明顯豐滿了很多;就讓端午節的真正的起源及含義,留在學術界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盤點古代神話中的八部正神,有一人轉世後被李元霸所殺
姜子牙72歲學成下山,結拜兄弟給他找了個68歲黃花閨女做老婆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