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創造美好生活必須教育好每一個普通人

創造美好生活必須教育好每一個普通人

作者簡介: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督導專家、廣東省督學,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專家組成員、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培訓專家委員會成員、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教師教育、教育經濟與財政、教育產業資本化、校長領導力與學校發展、基礎教育、比較教育(中美教育比較)。參著《2001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簡明教育經濟學教程》《教育財政學研究》《流動兒童子女義務教育及財政問題研究》等。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新年賀詞中「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最偉大」的鏗鏘話語讓我震撼也深有感觸,作為教育工作者,唯有教育好每一個普通人才能真正為未來創造美好的生活。

我想起親身經歷的兩件事。一次是和朋友一起外出吃飯,因為走錯了停車場入口,必須出去。但是那個入口是個很陡的斜坡,又因雨天,變得又陡又滑。由於我和朋友的駕駛技術都比較差,要我們倒著開出去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就向停車場的保安求助,希望能允許我們開進停車場繞個圈再出來,沒想到保安不僅不允許,反而說我們故意搗亂擋住別的車輛入庫,甚至還報了警。好在警察勸他讓我們開進去繞一圈再出來,但一天的好心情卻被破壞得蕩然無存。

另一件事發生在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飛機場安檢處。我帶著到美國學習的中小學校長返程,有位女校長忘記把1瓶容量超過100毫升的化妝品託運了,剩餘的時間又來不及重新辦理託運,就卡在安檢口了。由於那個校長不懂英語,在安檢處和安檢員說了半天誰也不明白對方說的是什麼。我詢問之後才明白,那個安檢員想幫助校長把那瓶化妝品分裝到幾個小容量的盒子里,這樣就不用扔掉了,但是必須重新過安檢,需要有人跟她一起去到安檢口重新過一遍。她看我懂英文,二話不說拉著我就往外沖,懷裡抱了一堆小盒子,跑到外邊跟我一起分別把化妝品擠到若干個小盒子里,又讓我走綠色通道快速過了安檢,順利登機。我非常感動,連連稱讚,而她說的一句話讓我至今不能忘記:「I want to betreated as I treat others.」(如果我希望別人善待我,首先我要先善待別人。)這件事雖小,但卻因為一個普通人的善解人意讓我們同行的校長一路都心懷美好。

其實,美好生活的感覺是由每一天生活的點滴體驗積累起來的,生活在我們身邊的那些普通人,他們的每一次行為選擇、每一件小事的處理方式都會隨時隨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影響著我們對生活的體驗。

羅素在《教育與美好生活》中提出,教育通過培養和發展人類普遍需要的素質或普遍價值來實現理想的社會。他所追求的這種與「美好」「幸福」相聯繫的教育其實就是對普通人的教育,唯有當絕大多數普通人都具有這種人類普遍需要的素質和價值觀時,這個社會才可能是美好而幸福的。「教育好每一個普通人」是對教育的功能、使命定位的回歸,它所要闡釋的是教育究竟是為誰而存在以及該怎樣履行教育的使命。「教育好每一個普通人」決定了教育的使命應該是面向絕大多數人的教育,是面向生活的教育。

然而,反觀我們的教育實踐不難發現,我們通常並沒有把普通人作為我們關注的重要對象,而總是習慣性地把目光投向最少數的塔尖人群:高考關注的是「狀元」,一所學校即便能夠讓99%的學生都考上不錯的大學,但只要沒有出過「狀元」就難以成為「名校」;課堂上教師關注的是「優等生」,即便明知道有些「優等生」除了會考試啥也不會,但是因為他們能讓自己的業績榜「光鮮亮麗」,所以根本就顧不上考慮只會應對考試的他們未來在生活中會是什麼樣子;即便明明知道絕大多數人不過是中人之智,但也總恨不得對所有的學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用少數天才的標準去要求絕大多數普通人。於是,這些普通人不僅慢慢地在天才標準面前,在遠離生活、不明意義的學習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快樂、失去了自信,甚至也在被忽視、被慢待中失去了善良。

「教育好每一個普通人」並非反對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應該有精英教育的存在。相反,真正的因材施教一定是要分層次的,分層次的教育就一定會有精英教育。強調「教育好每一個普通人」,是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繫,強調教育為生活而培養人,強調教育「促進人的成長與發展」這個樸實的本體價值而非「服務於某種功利目標」的工具價值。教育實踐中對少數精英群體的關注必不可少,但那不應當成為教育的主體功能和主體價值。如果教育者都傾向於把目光聚焦到少數天才的身上,傾注更多資源到他們身上而忽視或弱化了對絕大多數普通人的教育,教育的價值和標準就會偏離它的本原,就會脫離與生活的聯繫。我經常跟一些教師、校長說這樣的玩笑話:當我們不知道究竟該培養什麼樣的人、該怎樣培養人的時候,我們不妨用「丈母娘」或「公公婆婆」的心理想像一下,那就是,把學生培養成你所希望的未來兒媳或女婿的樣子。

教育不能成為遠離生活的神壇,不能成為為少數精英服務的工具,教育是大家的,只有帶得回家、落得了地的教育才是能夠創造美好生活、普惠人民大眾的教育。作為教育者,培養出「狀元」自然會讓我們高興,但是,假如我們在生活中遭遇因某些人素質不高而帶來不愉快的情緒體驗的時候,作為教育者的我們,首先要反思的是,當年他們還在學校的時候,他們是不是被我們忽視的普通學生?他們是不是因為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而變得缺乏責任心、不懂變通?

教育好每一個普通人,是教育者最樸實也是最神聖的使命。(作者:王紅)

《北京教育》雜誌普教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一本改變家教理念的動物小說
博士爸爸來上課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