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六次北伐為什麼會失敗?原因很震憾

諸葛亮六次北伐為什麼會失敗?原因很震憾

眾所周知,敬業的諸葛亮在輔佐蜀後主劉禪期間,先後六次北伐,歷時八年,當真幫到了「鞠躬自萃,死而後己」。然而,他費力甚大,但收效甚微,六次北伐可以都以失敗告終。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諸葛亮六次北伐為什麼會失敗?原因很震憾

首先是糧草運送的問題。

巴蜀是一個巨大的盆地,四面都是山,同中原地區相比交通很不方便。地理環境看起來好像只是個自然條件問題,但是由地理環境所造成的交通條件同經濟條件結合就變成了經濟條件,同軍事條件結合就變成了軍事條件。交通條件不好好,經濟條件、軍事條件就相應地處於不利的地位。

在北伐戰爭中,這個不利的交通條件,就像一把鐵鉗,緊緊東縛住了諸葛亮的手腳。蜀漢本來就有限的經濟力量、軍事力量,受到這個不利條件的限制,更加難以充分發揮其作用。

諸葛亮六次北伐為什麼會失敗?原因很震憾

諸葛亮儘管親自創製了較好的運輸工具木牛流馬,但仍不能解決大量軍隊的糧草供應問題,歷次北伐,打到最後,常常都是因為軍糧告竭,只好撤軍。諸葛亮為解決這個問題,採取了分兵電田的辦法,但是未能貫徹到底。這個問題解決不了,一切都沒有辦法,再好的作戰計劃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諸葛亮六次北伐為什麼會失敗?原因很震憾

其次是軍事行動的問題。

不利的交通條件在防禦作戰中有時是很有利的軍事條件。但是在進攻作戰中,它卻妨礙大部隊的迅速行動。軍隊大踏步地前進或後退都受它的限制。

在巴蜀與中原交往中,這個不利的交通條件問題,已經存在幾千年了直到近現代,也沒有完全解決。為什麼這個經濟富庶的地區從來沒有一個政治、軍事集團能夠在中原逐鹿中捷足先登呢?為什麼在歷次的中國統一戰爭中,巴蜀總是不能起到主要作用呢?為什麼歷史上常常出現「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後平」的怪現象呢?

諸葛亮六次北伐為什麼會失敗?原因很震憾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要命的交通條件。諸葛亮亮說,劉邦是依靠關中建成帝業的,巴蜀只是他的偏師還有政治條件。蜀國的人民對這場諸葛亮為之日夜憂嘆、鞠躬盡瘁的事業,是不感興趣的。什麼「光復漢室」,什麼「還於舊都」,它本來就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事務,同人民關係甚少。在這場戰爭中,人民非但得不到好處,還要增加負擔。甚至蜀國的地主階級對這場代價很大,但是勝利希望很小的戰爭也沒有興趣。他們們感興趣的事情,只是保住自己的地盤。這些情況反映在軍隊中,就是士兵的作戰積極性不高這種種不利的條件,諸葛亮看到了沒有呢?看到了。不僅他看到了,蜀國其他許多政治家也看到了,朝廷中強大的要求停戰的輿論,就說明了這點。

諸葛亮六次北伐為什麼會失敗?原因很震憾

為什麼看到了這些不利條件,諸葛亮仍然要堅持北伐戰爭呢?難道他真是一個「光復漢室」的正統迷?也許是。但是僅僅這麼一個思想情結問題還不能說明他進行這樣龐大的歷史活動的原因。

他之所以要在這樣不利的條件下進行這場勝利無望的戰爭,其戰略意圖有兩個:

一方面是以進攻的形式,進行戰略防禦御,以確保蜀國的安全;另一方面爭取較好的戰略地位,以伺機擊破魏國。

諸葛亮六次北伐為什麼會失敗?原因很震憾

總的來說,北伐戰爭在軍事上的意義是進行積極的戰略防禦。《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分析其原因說:「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一語道破真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的精彩文章:

她在海灘上撿到一個漂流瓶,打開後驚呆了,知情網友說:趕緊丟掉
她是「王的女人」,後成寶藏的唯一知情者,此地人找到她後,竟外發生了

TAG: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