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如何坑殺二十萬降軍?為何唇齒相依的東方五國袖手旁觀?

長平之戰如何坑殺二十萬降軍?為何唇齒相依的東方五國袖手旁觀?

公元前262年,為爭奪上黨地區,秦、趙兩國爆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此戰之後,趙軍幾乎全軍覆沒,死傷四十五萬,秦國六十五萬兵力死傷過半,加上後勤人員等共計百萬!長平之戰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場持續最久、規模最大、最慘烈的戰爭,古人論及東周五百年歷史,有這樣的評價「長平之戰,血流漂鹵」!

大家對長平之戰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秦軍坑殺趙軍士卒二十餘萬吧!為什麼要把降軍全部殺掉呢?殺降不管在哪個朝代哪個時期可都是不光彩的行為啊!其實不難理解,長平之戰秦軍雖然贏得最後的勝利,但稱得上是慘勝,大軍折損一半,此時要帶幾十萬趙國降軍回秦,不說可能會出現的危險情況,單說二十萬張嘴,一天得吃掉多少斛糧食!秦國肯定不願意給他們提供食物,到時更容易引起動亂。所以白起決定將他們全部殺掉。有人不禁要問:二十萬,那埋也得埋好幾十天吧,趙軍就甘心被殺死嗎?他們不會反抗嗎?白起肯定想到了這一點,就像一塊大蛋糕要切成好幾塊吃一樣,白起將降軍分成幾部分關押,並阻斷他們彼此之間的聯繫,隨後對各部分進行集體坑殺,據史書記載,白起只放了年紀較小的240名趙國士兵回去報信,其餘降軍都深埋大地!

秦昭王時期,秦國加快了兼并六國的步伐。垂沙之戰,大敗楚軍;伊闕之戰,戰勝韓、魏兩國,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鄢郢之戰,獲得了楚國大量國土;華陽之戰,大敗趙、魏聯軍,攻取了魏國的幾座城池和趙國的觀津。而長平之戰,則將秦國統一最大的敵人——趙國徹底擊垮。那為什麼其他五國沒有出兵援趙呢?首先,由秦國上述戰績可知,韓、魏已經被秦國打怕了,而且沒有強有力的君主敢和秦國繼續鬥爭;楚國雖然強大,但與趙國不接壤,而且楚國君主沒有足夠的魄力,沒有發兵援趙;齊國,昔日五國伐齊,它怎麼會願意和其中之一的趙國打交道;燕國距離秦國最遠,危機意識不是那麼強,也沒有出兵。

除此之外,商鞅之變後的秦國經濟實力極強,秦國派人對其餘五國王宮貴胄恐嚇、拉攏,因此很多大臣和將領反對支援趙國,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不發生在自己身上永遠無法體會到那種絕望!

長平之戰中,秦國擊敗了六國中唯一有實力與其抗衡的趙國,秦統一天下的形勢已經不可逆轉,一個史無前例的中央集權大帝國即將建立!

歡迎大家和不懂君探討交流哦!也請批評指正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春秋戰國歷史:假如長平之戰白起面對的是李牧,秦國能大獲全勝嗎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