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巨頭高管自殺身亡!一場風暴或將到來!

巨頭高管自殺身亡!一場風暴或將到來!

1

近日,一個大消息傳來:又一大佬自殺身亡!

這一次故事發生在地產業。這個過去被認為「躺著賺錢」的暴利行業。

最近,有網友通過一則微信截圖爆料,稱南京萬達茂總經理因為在開會時被萬達南京公司總經理責罵,隨後在棲霞山上自殺,其遺體已經在佘山腳下找到。

據報道,徐毓是一位擁有豐厚經歷的項目操盤手,而作為其職業生活最後一站的萬達茂,六一才剛才開業,總投資150億元,總體量120萬方。

起初傳出來的是這位萬達女高管墜樓身亡,是因不堪工作壓力而自殺,但直到目前,具體死亡原因仍在調查之中。

真實的事件我們暫時還不得而知,但外界還是不由將此與地產行業的壓力聯絡起來。特別是在風向巨變之下,樓市往日風光不再、導致地產普通從業者壓力倍增的現實更是有目共睹的。

再了想打前段時間,紹興知名企業家周建燦跳樓身亡後,他的窮盡一生精力創建的金盾集團也將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周建燦控制的金盾集團及相關企業已經進入破產程序。

那麼,是什麼逼死了這位市值近百億的企業家?

很簡單,巨額債務,比市值還高的的巨額債務!

2

其實,這兩起令人扼腕嘆息的事情背後,反映的很可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次重大經濟的轉向!

先來看一下地產行業的危機:

這堪稱一場生死時速的狂奔!

高周轉,是房地產企業經營一個公開的秘密。其要義,就是一個「快」字:快拿地,快蓋房,快出售,然後再趕緊拿地......以快貫之,循環往複。

為啥要搞得這麼奪命狂奔呢?

因為,房地產企業的資金,無論拿地還是建設,大都來自銀行、信貸公司等貸款。很多項目每耽擱一天,便是一輛寶馬扔海里,這便是為什麼幾乎所有房企都在用生命在狂奔。

特別是前幾年,在那個地產行業躺著都能賺錢的「黃金年代」,太多的房地產企業在銀根放鬆、資金寬裕時候,由於沒有抵禦住金錢誘惑,盲目擴張,槓桿支得過高,戰線拉得太長了。

銀行委託貸款高速發展,5年激增10倍,總規模高達14萬億。大量的銀行理財資金最終投向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等領域。

2018年一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34.1萬億元,136家上市房企負債算計超越6.58萬億元,平均每家負債高達484億元,這136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負債率為79.1%,有35家資產負債率超越80%紅線。

所以,別看房地產企業表面上風風光光、紅紅火火,其實背後,他們玩的是一場高槓桿、高負債、高周轉的、驚心動魄的遊戲。

然而,高槓桿必然帶來高風險!

當房企在資金寬鬆環境中盲目大幹快上的時候,宏觀環境悄悄改變——隨著金融去槓桿趨嚴,貨幣政策趨緊,加上打破剛兌導致違約事件頻發,房地產企業貸款和發債融資也不再那麼便宜了、那麼容易了。

「金融王氣黯然消」。反映在資金面上,是社會融資規模正在銳減。2018年1季度,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為3.8萬億,比起2017年、2016年同期直接銳減了0.96萬億、1.63萬億元。

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當「高周轉」再也周轉不下去的時候,房企的「存亡時速」來了。而對很多地產人來說,首先感覺到的,是無盡的壓力。

這一切,就像已經上岸的老王說的那樣,「自作孽,前幾年看著地產火熱,瘋狂加槓桿負債搶錢,最近政府對地產企業融資五花大綁,集中兌付期快到了,聞到風險的機構要跑了。」

3

如果說,在資金面松時過高加槓桿彷彿一種吸毒,那麼,去槓桿則類似戒毒,必然引發錐心刺骨的陣痛。

這並不是地產業的個例,實際上,整個宏觀環境都是如此。在監管趨嚴、融資渠道受限的大環境下,那些高槓桿、高負債的企業,要麼已經爆倉、要麼正在爆倉的路上!

從企業看,今年初至今,已經有19隻信用債違約,違約金額合計171億。

就連曾經資質優良的發行主體都接連「爆雷」,富貴鳥、凱迪生態、中安消、神霧集團等民營上市公司接連出現違約,中科金控、天房集團等國營上市公司也出現信託貸款逾期或被提示風險。

不少企業家,因為資金鏈斷裂,和萬達女高管一樣,走上了絕路。比如陝西聖豐乳業法定代表人權天林,大名鼎鼎的浙江金盾集團董事長周建燦等。

這些悲劇,究其原因,既有企業本身發展路徑的問題,也有政府下決心去槓桿收縮流動性帶來的衝擊。一些高負債、高槓桿企業的覆滅,這是經濟肌體排毒、恢復生機所付出的代價。

這是一場刮骨療毒式的痛苦行軍,更是中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確保金融穩定的必由之路。其政策目的,就是用資金成本這條紅線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打破剛性兌付,釋放風險,並及時處置風險點、出血點。

4

今年越來越的企業都會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籌不到錢了!

我們都知道,融資分兩種,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通俗的說法就是入股和借錢。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2018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58萬億元人民幣,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33萬億,下降20%。

這5.58萬億社融資金裡面,除去1283億元的企業股票融資即股權融資,剩下的全是債權型融資,主要就是各種各樣的貸款(包括發債)。換句話說,絕大多數的企業都是只能靠借錢來運營的。

實際上除了最傳統的銀行貸款,企業通過其他方式獲得的貸款規模,無一例外全都是80%以上的斷崖式下跌。問題就在於很多無法從銀行貸到錢的企業,都是通過這些渠道來融資,這樣的斷崖式下跌,會讓這些企業很受傷!

如果你接觸的企業夠多的話就知道,很多企業都是靠貸款續命的,如果突然抽貸,沒有新的資金進來,就像上述兩家企業一樣,要麼賣資產,要麼信貸違約。

而事實上,今年企業違約將成為常態!

5

今年企業將迎來償債高峰!

據媒體報道,今年公司債迎來償付高峰:2016年以前公司債年均償還量不到1000億元,2017年償債規模超過3000億元,2018年將超過4300億元!

其實,不光是4300億的公司債壓頂。看一下央媽1月份公布的2017年的金融市場運行情況報告:

從圖裡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單單是官方認可的債務,就已經是一路攀升,如果算上民間和不合法不合規的債務,這個數字真不知道會有多大。

以前能夠還得起,並不是經濟有多好,企業收入有多高,而是搭上了央媽大放水的政策福利。

前文已經講了,今年企業的各種融資渠道都是斷崖式下跌,那就可想而知,今年會有多少企業扛不住債務的壓力而倒下!

當然,理性來看,為了去槓桿,刺穿信貸泡沫,是要淘汰一部分的企業,消除一部分不良負債,只是這個過程也沒辦法保證完全公平,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企業違約情況將會比之前更加嚴峻!

馬雲說過這樣一段話:「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但很多人死在了明天的夜裡。」

祝福中國企業家和投資者們!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複雜和動蕩的世界;

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

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恆的;

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提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過了商業模式和行業選擇,比你是否處於風口上更重要。

企業的死亡不是死於外部的競爭,而是死於企業內耗。

現實中,許多企業不知道應該按照可持續貢獻來分配股權,或者不知道該如何操作。公司的股權究竟應該怎麼分?分給哪些股東?

「誰出的錢多,誰佔大股」這句話真的讓很多人誤入歧途。如果資金型股東一直不參與日常管理,卻又喜歡關鍵事指手畫腳怎麼辦?一旦風頭不對,他想套現抽資怎麼辦?公司想要長遠發展,如何科學公平的分配股權?應該分給誰?怎麼分?老師今天告訴你。

股權分配

讓最有價值的人成為股東

作為一個企業的老闆或者合伙人你有沒有想過:

1、出資股東出錢不出力,老闆一個人干,分紅他拿大頭;

2、一旦虧損,有可能抽資走人;

3、兼職股東的心思都在自己的公司;

4、不參與公司日常運營,關鍵決議容易犯錯;

5、如果是均分出資占股,發展中股東心思不齊,公司散夥;

6、即使是老闆本人出資佔大股,也有注意資金型股東對公司的貢獻度參與度是否與股權相匹配的問題;

7、融資時,老闆很容易因股權結構沒設計好而喪失控制權;

8、其他股權問題等等... ...

作為老闆,當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學懂股權,學會分權,學會分錢才能保證自己的公司長治久安,反之莫名其妙的白打工,丟失自己的控制權。每年為3萬家企業提供了專業·權威的股權課程,相信一定能幫到您!

中國有句老話,生意好做,夥計難擱。

股權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

現在有這樣一句話:股聚未必人聚,人聚則必股聚;散得巧妙,散得藝術,散得眾人心服;方能眾心合一,方能企業強而事業久!

學習內容:

1.究竟什麼是股權?

2.股權該如何分配,哪些人可以獲得股份?

3.常見的分配陷阱有哪些?

4.股權激勵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5.如何將分錯的股權收回來?

6.如何利用商業計劃書輕鬆融資?

7.如何在做好分股權但在治理股東方面不放鬆?

8.好朋友一起創業,如何書寫出資協議才能不傷感情,不起糾紛?

9.家族企業應該如何規劃企業股權結構,使企業有序經營?

10.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走向集團化的過程中,應該如何做股權的頂層設計?

隨時隨地,學習股權

- 只講乾貨 不講理論 -

報名須知:

7. 報名僅限企業:董事長、法人、股東進群學習

進群步驟:

第一步:支付學習費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加入大佬群 的精彩文章:

TAG:加入大佬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