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書法·史》|從凶宅到福地的九成宮│小夫子

《書法·史》|從凶宅到福地的九成宮│小夫子

原標題:《書法·史》|從凶宅到福地的九成宮│小夫子



采藍《書法·史》

第二期 從凶宅到福地的九成宮


此帖如深山至人


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


能令王者屈膝

非他刻可方駕也


——【明】陳繼儒


本文2400餘字


在長安城的西邊,岐山山脈的北側,隋文帝楊堅建造了一座離宮,叫仁壽宮,但是住在裡面的楊堅卻被兒子楊廣殺掉了,仁壽宮成了凶宅!


三十多年後,這座仁壽宮進入了唐代,李世民把它改稱為九成宮,因出醴泉,而成了福地!

隋文帝楊堅定都長安(公元581年)。十年後,為避長安酷暑,楊堅在開皇十三年下詔營造避暑離宮。命右僕射楊素為工程總監、宇文愷為總工程師、封德彝為結構工程師。督調幾萬人投入了浩大的工程。工程歷時兩年三個月完工,楊堅取「堯舜行德,而民長壽」之意,將此離宮命名為仁壽宮


這麼大的國家工程,時間緊,任務重,工程總監楊素,急國家之所急,想國家之所想,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沒日沒夜在現場監修。總監在現場監督,下面的人哪敢怠慢,也是日日夜夜嚴格督導。結果,傷亡人數大大地超標了,民工死了一萬多人,發生了如此大的傷亡事故,他楊素哪裡敢聲張出去,趕緊壓下去吧。就命人再往下挖開一層,把這一萬多民工的屍體扔進去,蓋上土,建上樓,隱瞞下去了。


工程竣工,楊堅派人前去驗收,回奏道:「頗傷綺麗,大損人丁。」不知道這個「大損人丁」是揭發楊素的傷亡事故還是說這裡的以後將有命案發生。反正楊堅聽後不高興了,斥責楊素說:「為吾結怨天下。」楊素害怕了,知道這事瞞不下去了,就想到了找獨孤皇后的門子。楊素竭見了獨孤皇后,只強調了「頗傷綺麗」,淡化了「大損人丁」,獨孤皇后一聽,挺高興,住進豪華的宮殿還有什麼可挑剔的,死一些人給些撫恤,家屬不再追究也就行了。楊素總監有功,也很辛苦,應當獎勵,升職提干。就找到楊堅,說:「我夫婦年邁無以自樂,盛飾此宮豈非忠孝。帝王法自古有離宮別館,今天下太平,造此宮何足損費。」楊堅一聽有道理,自己這麼大歲數,也該奢華一把享受享受了。再者一說,人家總算是在很短時間就把這項大工程給建起來,怎麼說也是有功的。沒再追究,還獎勵了楊素錢百萬,錦絹三千。


不過這座豪華宮殿楊堅住的一點也不開心。開皇十五年楊堅首次來仁壽宮避暑,那一萬多役夫死者夾道靜坐,擋住楊堅前行,還是在楊素的一把大火下給焚除了。開皇十九年的大年除夕之夜,楊堅還在仁壽宮看見了滿宮闕瀰漫鬼火,還有哭聲伴隨。楊堅驚悸地說:「此系修宮時服役而死的鬼魂。」趕緊派人釃酒祭奠一番,才算過了一個安穩年。


幾年後,楊堅死於仁壽宮。在這座仁壽宮裡,傳說著一次安靜和諧的帝位交接,就是隋文帝與隋煬帝的帝位交接:臨終的隋文帝一一與大臣們握手,靜靜和諧的告別,之後,停止了呼吸。隋煬帝在靜靜的和諧中登上皇位。既然是對外的宣講傳說,那事實上就可能不是這樣,因此還有另一個版本。

本來這個時候隋煬帝楊廣已經被立為太子,坐穩了將來的皇帝位置。可是偏偏隋文帝納了兩個妃子,可是偏偏這兩位妃子又及其的美貌。美貌得楊廣開始覬覦,饞得不得了。最後終於按捺不住,在老父楊堅病重期間騷擾了其中的一位妃子,也就是後媽。病重的楊堅知道後的反應可想而知,隨即傳出旨意:速傳楊勇前來。楊勇就是前太子,現在已經被廢黜,被軟禁在長安。用意很明顯:要廢黜楊廣了。


楊廣得知消息,當然不能等死。迅速包圍了仁壽宮,並且遣散楊堅身邊的全部宮女及一切人等。很快,宮裡傳出消息:隋文帝楊堅駕崩,死了。怎麼死的?之後也是傳說,因為當時的情況誰也沒看見。有一點不是傳說,楊堅死的當晚,楊廣就把他的兩位美貌後媽傳到自己房裡,辦的事有個皇室專用字叫「烝」。翻譯出來就是專指皇帝或相當於皇帝的人與別人的通姦行為。


之後楊廣順利登上皇位,隋煬帝的時代開始了。


又過了36年,這時候已經是唐貞觀五年(631),唐太宗下詔改仁壽宮為九成宮。派將作少匠行本為項目總監,修葺九成宮,又增建禁苑、武庫、官署。這一次和楊堅修的時候不一樣,「行素惜民力重節儉、以勤濟著稱,在受任後去其太甚,葺其頹壞,雜丹墀以砂礫、間粉壁以塗泥,玉砌接於土階,茅茨續於瓊室」。這種低調奢華顯內涵的做法,受到了李世民的褒獎。

這回開始說《醴泉銘》了(轉譯自《九成宮醴泉銘》)。



李世民住進九成宮以來,有一個大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就是九成宮裡沒有水。隋時有池沼,水都是從山裡引來的,宮城裡面沒有水源,生活用水一度成為難題,何況景觀用水,更是沒有。要解決這一難題,很顯然,人力辦不到!唐太宗對此念念不忘,毫無辦法,一籌莫展。也是天意,貞觀六年四月十六日,唐太宗與長孫皇后夫妻兩個在九成宮散步,沒有目的信步閑逛,就這麼走到了西城的一處樓閣下。唐太宗發現這裡的土地很特別,看著略顯濕潤,覺得奇怪,於是就用手杖掘地,梆梆梆幾下過後,奇蹟出現了!竟然掘出了泉水,泉水隨之流涌而出。「其(泉水)清若鏡,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東流度於雙闕,貫穿青瑣,縈帶紫房,激揚清波,滌盪瑕穢,可以導養正性,可以澄瑩心神。鑒映群形,潤生萬物,同湛恩之不竭,將玄澤於常流,匪唯乾象之精,蓋亦坤靈之寶。」


醴泉的湧出,大出李世民意料,繼而就是狂喜。因為不僅僅是解決了生活用水,而是跟著醴泉湧出的政治意義。


《禮緯》說:「王者刑殺當罪,賞錫當功,得禮之宜,則醴泉出於闕庭」。《鶡冠子》說「聖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醴泉出。」《瑞應圖》曰:「王者純和,飲食不貢獻,則醴泉出,飲之令人壽。」《東觀漢記》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師,飲之者痼疾皆愈。」


按照這些記載說來,神奇靈異的醴泉出現,當是祥瑞之兆。那是為了扶助聖明的君主來的。它既可「蠲茲沉痼」,又能「延彼遐齡」。


君臣上下一片歡呼雷動,一時間,讚美者,拍馬者,溜須者,上下齊踴躍。這是上天顯示的瑞徵,也說明天子的盛德,一下子,九成宮成了福地。


這當然要刻之金石,廣播萬世,發揚光大!於是乎,唐太宗就安排魏徵寫了一篇《醴泉銘》,把這件功德記錄下來,又讓歐陽詢書丹此銘,全文1176字,時年已七十六歲的歐陽詢,用楷書一氣寫畢。不說文字本身,單就這體之力氣之精,今人也難以望其項背!



但是真正讓九成宮廣播萬世的,卻不是唐太宗用手杖掘出來的醴泉,也不是魏徵的文采,而是歐陽詢的字,是這幅被後世冠以「正書第一」、「楷法極則」的《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全文每一字每一筆都是理性的、恭敬的,都好像有精密的計算一樣,這讓《九成宮醴泉銘》充滿廟堂之氣,命中注定,其問世,就是讓人敬畏、讓人仰視的!


文:小夫子/ 圖:來自網路


關注小夫子的《書法-史》系列:


另類書法史|因見《張翰帖》,乃思關東羊湯花捲│小夫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賽一家子 的精彩文章:

」每個孩子都是正版,照著別人去複製,孩子就變成山寨版。「
三多瑣談|20餘年的守候,孩子們的幸福時光|黃益

TAG:林賽一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