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板量減價跌 大陸轉向49吋以上大面板;LG Display二季度開始向海信供應OLED面板;彩電行業「價格戰」重出江湖

面板量減價跌 大陸轉向49吋以上大面板;LG Display二季度開始向海信供應OLED面板;彩電行業「價格戰」重出江湖

1.外媒:LG Display二季度開始向海信供應OLED面板;

2.Micro-LED能超越OLED嗎?產業成熟還要三至五年;

3.彩電行業攻守道:「價格戰」重出江湖;

4.天馬6代OLED線量產供貨,華為小米老羅都不想錯過!

5.面板量減價跌 大陸轉向大面板;

半導體投資聯盟

概念股日報

關注

1.外媒:LG Display二季度開始向海信供應OLED面板;

【TechWeb報道】 6 月 11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LG集團旗下的LG顯示器公司,二季度開始向海信供應OLED面板。

外媒是在周日援引業內消息人士的透露報道這一消息的,LG向海信供應OLED面板,預計會有助於LG顯示器公司擴大營收。

外媒在報道中表示,在LG供應了面板之後,海信可能會在今年三季度開始銷售採用LG面板的OLED電視。

在採用OLED面板方面,目前智能手機更為普遍,但電視廠商也在採用OLED面板,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不久前發布的一季度全球電視出貨量報告顯示,OLED電視今年一季度的出貨量約為60. 2 萬台,去年同期為28. 7 萬台,同比增長了109.7%。

預計二季度全球OLED電視出貨67. 3 萬台,三季度則預計會達到74. 3 萬台,四季度則將超過 80 萬台,達到80. 4 萬台。(辣椒客)Techweb

2.Micro-LED能超越OLED嗎?產業成熟還要三至五年;

隨著LED燈進入千家萬戶、普及率達到一定程度,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因為LED比傳統照明更耐用、壽命更長,那麼照明行業如何持續良性增長呢?充分挖掘光的特性、不斷探索新的應用場景,成為照明行業共同努力的方向,Micro-LED(微發光二極體)顯示就是其中的熱點。

6月10日,在2018廣州國際照明展的高峰論壇上,與會嘉賓對Micro-LED顯示技術的發展現狀、困難挑戰與未來趨勢,進行了熱烈的探討。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Mini-LED背光今年就可望推向市場,但是Micro-LED要真正應用到AR、VR、手機、車載顯示等領域、實現產業化可能還需三至五年。

自今年年初三星在美國CES上首次展出146英寸Micro-LED電視以來,Micro-LED顯示不斷升溫。三星今年還與中國LED行業龍頭企業三安光電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展Micro- LED電視。

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技術中心總經理徐宸科在廣州照明展上演講時透露,三安光電新工廠將會有一條Micro-LED的中試線。

目前,全球主要的LED晶元商、顯示面板商,幾乎都在Micro-LED領域進行布局。涉足的LED晶元商包括三安光電、日亞化學、歐司朗、華燦光電等;涉足有顯示面板商包括三星、BOE(京東方)、夏普、群創、華星光電、LG、友達等。

徐宸科認為,小尺寸Micro-LED可應用於智能手錶、智能手機、車載顯示、AR、VR等產品上,目前其成本與OLED的成本接近;大尺寸Micro-LED可用於電視,由於65英寸以下的LCD(液晶)電視價格已經很便宜,因此Micro-LED更大的機會在65英寸以上的超大屏電視。

不過,徐宸科坦言,Micro-LED的產業化還有相當的困難,比如紅光的光效較低、光的均勻性不足、測試技術需要完善。所以,關鍵還在於提高生產的良率。

從顯示技術的演變來看,OLED正在開始逐漸替代LCD,尤其在高端智能手機屏的領域。但是現在,高亮度、低功耗、可彎折、長壽命、快響應的Micro-LED又想擠壓OLED,成為下一代顯示技術。Micro-LED到底能否替代OLED呢?

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ISMP國際智能製造平台總監廖本瑜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說,他不看好OLED,因為OLED在各種環境下的耐用性還不夠,而LED技術在照明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過千錘百鍊。他預計,Micro-LED將率先應用於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和車載顯示這樣的小尺寸顯示領域。今年Mini-LED(像素為100~200微米的Micro-LED)背光將有望出貨,而真正應用到產品、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預計還要三至五年。

南方科技大學Micro-LED研究中心劉召軍博士認為,Micro-LED今後可以應用於從顯示器、影院、電視及背光、手機、頭戴顯示、AR、VR、3D成像、醫學生物感測等廣泛的領域。所以,目前蘋果、谷歌、Facebook、LG、三星、三安光電、TCL、友達等中外知名企業都在布局。

劉召軍說,Micro-LED、OLED、LCD各有優缺點。如果Mini-LED背光與LCD結合,就幾乎沒有缺憾了。南方科技大學把Micro-LED技術研究的重點放在大屏幕的Micro-LED電視、柔性透明Micro-LED、Mini-LED背光與LCD結合、光通訊、生物醫學應用等方面。他們2018年已發布了世界上首款柔性透明的Micro-LED顯示屏,可以像創可貼一樣貼在身上。

研究OLED多年的韓國慶熙大學教授張震的課題組亦加入到Micro-LED 技術研發陣營,並在今年5月份的美國SID 國際顯示大會上發表演講。

不過,張震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認為,Micro-LED電視在未來5~10年都無法與OLED競爭,因為Micro-LED大面積顯示工藝複雜,所以如果把尺寸做大,價格就會很貴。與此同時,OLED的壽命不是問題,手機的亮度比電視低,電視也不是全天用,所以使用5~10年沒有問題。第一財經日報

3.彩電行業攻守道:「價格戰」重出江湖;

特約撰稿 尹麗梅 本報記者 石英婧 北京報道

在經歷了去年市場的沉寂、低迷之後,彩電廠商在今年一季度回暖升溫形勢鼓舞之下,終於按捺不住了。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伴隨著液晶面板價格的「滑坡」,彩電行業新一輪價格戰已經打響。此次價格戰部分電視品牌已經開始在挑戰電視價格的底線,而且這種勢頭不只停留在小尺寸段,還蔓延到了大尺寸段。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深入走訪了解到,在「618」大促來臨之際,諸多家電廠商打出了「降價牌」,以其在2018年打贏銷售翻身仗。

眾所周知,對彩電行業來說,2017年是坎坷的一年。受上游面板價格持續處於上升通道等因素影響,2017年彩電行業在銷售量、銷售額上均遭遇寒流。據第三方數據機構奧維雲網(AVC)報告,在過去一年內,彩電業全行業市場零售銷量為4752萬台,同比下降6.6%,創下了2003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如今,伴隨著面板價格的不斷「跳水」,2018年的彩電市場是否會迎來「基本面」的較大幅回暖升溫?值此液晶面板價格不斷下跌之際,行業果真再燃價格戰「戰火」?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先後聯繫海信電器、夏普、TCL、小米電視等企業進行採訪。

其中小米電視營銷副總裁高雄勇告訴記者,當前整個彩電市場的降價促銷,是受上游液晶面板產能過剩所致的面板價格下跌因素影響。而於小米而言,小米電視售價低,是因為小米的商業模式與其他品牌不同,硬體綜合凈利率永遠不超過5%是小米所秉持的運營原則。

再燃價格戰「戰火」

打「價格戰」在彩電行業並不新鮮。奧維雲網副總裁董敏告訴本報記者,由於彩電行業沒有寡頭存在,前六大品牌實力相當,競爭異常激烈,因此價格戰時不時就會打起來。

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市多家家電賣場了解到,三星、創維、夏普、康佳、TCL、長虹、海信等彩電品牌都在熱火朝天地進行降價促銷活動。其中,創維55吋電視價格低至2399元,三星的一款原價為26999元的量子點電視也降到了20000元左右,夏普的一款原價為13999的70吋4K電視也標出了「直降4000」的促銷標籤……

另據記者觀察,家電賣場里不僅老款電視產品在做降價促銷,新款上市產品也有較大折扣。同時,不僅線下家電賣場的降價促銷之風正盛,線上渠道也在遙相呼應。京東家電事業部黑電采銷部高級經理吳家利向記者透露稱,今年京東平台彩電產品的價格也同比去年下降20%左右。

「現在各大電視廠家紛紛讓利促銷,一是因為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這一體育賽事將至,二是為『618』大促提前預熱。」在實地走訪中,北京市大興區一家國美電器的銷售負責人告訴記者。

實際上,家電賣場電視廠商大舉讓利促銷的原因不僅於此。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獲知,前述提到的面板價格下跌也是誘發彩電市場降價促銷舉動的重要因素。

「液晶面板在2016年、2017年大幅上漲,平均價格漲幅達到了50%以上,但是從2017年底至今,液晶面板價格持續處於下行通道,這使得液晶電視整機廠商的上游採購成本得以明顯降低,並最終出現整機廠商讓利於消費者,以刺激終端消費的所謂『價格戰』現象。」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梁振鵬向本報記者說道。

與此同時,記者採訪了多名專家、廠商、渠道商、研究機構等業內人士,大多數受訪者認為,降價促銷並不就意味著在打價格戰,這不過是行業當前多重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面板因素之外,彩電廠商降價促銷的第二個誘發因素是『618』大促,價格對消費者來說是最具殺傷力的武器,因此很多廠家將價格進一步下調。『618』大促與價格戰分不開,其表現就是廠家降價。」梁振鵬並未將此波彩電行業降價促銷浪潮完全與「價格戰」相對立。

「當下所謂的彩電行業掀起的價格戰與行業在2016年前後進行的價格戰有很大差別。兩三年前,樂視等互聯網電視品牌掀起的以虧本銷售產品為特徵的價格戰,是一種不可持續的、惡性的、無底線的價格戰,而2018年彩電市場燃起的價格戰,則是彩電廠商在保持基本合理利潤的前提下進行的讓利促銷活動。」梁振鵬說。

「如果可以保證彩電產品至少保有20%的毛利率,那麼也可以打價格戰。如果達不到,那這種時候的價格戰就無異於自殺。」在梁振鵬看來,彩電行業並非不能打價格戰,關鍵在於能否保持一個基本的經營利潤。梁振鵬傾向於認為,2018年彩電市場的降價促銷主要還是上游面板價格下降之後,彩電廠商讓利於消費者,進而擴充市場份額的一種手段。

除了面板價格的下跌使彩電整機的價格有了更大的降價操作空間這一因素外,董敏向記者解釋稱,另一觸發因素是,整體彩電市場比較蕭條,行業在一季度也並未出現大規模的促銷,到了上半年的最後一個月,彩電廠商都希望借這個黃金促銷季來完成上半年的考核任務。

「『618』大促是上半年最大的一個促銷節點,所以彩電廠商都在積極調整策略,通過降價促銷提高銷量,以達到在緩解庫存壓力的同時搶佔市場。」吳家利對記者表示。

海信方面給出的回應是,作為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官方贊助商,海信不會錯過這一銷售良機。「公司當前的促銷與價格戰是兩碼事,我們並沒有主動地去打價格戰,我們還是堅持推激光電視、ULED電視等一系列高端產品的市場策略,只不過同其他廠家一樣,迎著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熱點做促銷活動。」接受記者採訪的青島海信電器營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於文傑說道。

眾所周知,小米的產品一向以高性價比著稱,而此輪行業內各企業大舉掀起的降價促銷是否會對小米電視銷量造成衝擊?針對此問題,高雄勇回應本報記者稱:「(友商降價)對我們沒什麼影響,相反,我們的感覺還挺好。」

對此,記者同時致電致函夏普電視品牌營銷總監,但截稿前對方回應稱:「最近公司在準備集團30周年的活動,忙得沒時間處理其他事務。而且最近時間段比較敏感,此間公司不便對外披露信息或接受採訪。」

「當然,小米電視不是單一憑價格取勝,小米電視也憑藉好的產品拼攢起了好的口碑。」在高雄勇看來,彩電行業打價格戰之舉時有發生,但主要靠打價格戰制勝的案例基本沒有,真正能夠制敵取勝的法則是企業產品與價格協同的雙輪驅動。

瞄準「618」大促於疲軟期蓄勢發力

毫無疑問,面板價格低位運行將使彩電整機廠商得以降低採購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不過,董敏表示:「電視面板是先於電視其他材料採購的,如若面板價格持續下跌,那麼對彩電整機廠商來說操盤的難度也大了許多。一旦整機廠商產品周轉不利,那麼就有可能會造成整機廠商的跌價損失。」

縱然從大體上來看面板價格的下探利好彩電行業銷量的回暖,但目前彩電市場需求比較萎靡確也是不得不正視的行業現實。在採訪中,多位受訪人士均表示,彩電行業2018年市場的總銷量將趨於飽和,預計將出現恢復性增長。

當前我國彩電行業處於規模盤整階段,將進行產品以及產品結構的升級。董敏認為,在規模盤整階段,中國彩電行業內的國產品牌、互聯網品牌以及夏普這種改變了經營觀念的外資品牌三大陣營之間一定會出現大魚吃小魚、搶奪市場份額的廝殺局面。

面對彩電市場需求萎靡不振的現狀,於文傑稱,海信電視2018年的產品方向和市場策略是主推高質量好產品,通過好的技術、好的產品、好的體驗去為市場開路,海信希望憑藉大屏以及互聯網的元素和內容,將用戶重新拉回客廳。

在於文傑看來,現今彩電行業的壓力並不在成本上,需求疲軟才是阻礙彩電市場增長的主要壁壘。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破解困局,從根本上來說企業還得「錘鍊」自身的產品品質及有效提升服務水平。

於文傑向記者透露,2018年海信內部還是制定了一個很高的目標,「通過高質量的好產品,藉助贊助世界盃的影響力以及自身長期積澱的品牌影響力,海信對整個彩電市場還是充滿期待的」。不過由於涉及到公司內部的數據機密問題,於文傑未向記者透露具體指標等信息。

儘管2018年我國彩電市場的規模不會迎來較大幅增長,但是各大廠家目前均紛紛摩拳擦掌,全力奮戰「618」大促。董敏預計,「618」大促期間彩電行業在銷量上將出現同比20%以上的增長,為2018年彩電行業的「破冰」之役再撕開一道口子。

2017年,中國彩電行業主要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為1.3%,相比其他家電品類8%左右的利潤而言,彩電行業處於低利潤下運營。2018年,受面板價格持續處於下行通道影響,梁振鵬認為,行業凈利率水平可能會有所改善,各彩電企業也會有一個更合理的利潤水平。據梁振鵬介紹,為了提高盈利水平,很多彩電企業在有意識地削減、壓縮低端機型的比例,擴充中高端機型的銷售比例,以獲取更大的品牌溢價能力及抗風險能力。中國經營報

4.天馬6代OLED線量產供貨,華為小米老羅都不想錯過!

6月8日,以「天馬OLED新征程」為主題的天馬第6代OLED產線量產儀式在武漢舉行。天馬集團董事長陳宏良宣布:天馬武漢G6 OLED產線正式量產,並向品牌大客戶出貨!小米副總裁張峰、聯想副總裁丁曉輝、華為採購經理宋艷玲、鎚子科技CEO羅永浩等悉數到場見證這一關鍵時刻。

據介紹,天馬G6 OLED產線此次量產產品是6.01英寸18:9 OLED全面屏,解析度為2160x1080。類似規格的OLED屏主要由三星Display提供,之前只有華為、小米、OPPO、vivo這些手機大廠才能獲得三星Display的貨源,手機小廠基本沒有機會。

其實,小米在獲得三星Display的AMOLED全面屏資源之前,曾經部分採用過國產的AMOLED產品,但是由於國內5.5代和4.5代線無法滿足大量供應需求,小米AMOLED依賴LG Display。

天馬G6 OLED產線的量產將增加AMOLED產量,有利於緩解市場供給壓力,讓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能夠用上AMOLED全面屏——手機大廠可以多元化供應商,手機小廠有望獲得AMOLED全面屏資源。聯想副總裁丁曉輝透露,Moto Z3 Play使用的就是天馬6代線生產的AMOLED。可以預測,從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將採用天馬提供的AMOLED全面屏。

實際上,為迎接OLED時代的到來,天馬很早就開始布局。2010年,天馬就在上海投建了國內首條第4.5代OLED中試線,經過多年的探索,成功掌握了關鍵技術和工藝。2013年,依託G4.5 OLED中試線的經驗,天馬再投建一條第5.5代OLED量產線,該產線已於2015年開始向移動智能終端品牌大客戶量產出貨。

實際上,為迎接OLED時代的到來,天馬很早就開始布局。2010年,天馬就在上海投建了國內首條第4.5代OLED中試線,經過多年的探索,成功掌握了關鍵技術和工藝。2013年,依託G4.5 OLED中試線的經驗,天馬再投建一條第5.5代OLED量產線,該產線已於2015年開始向移動智能終端品牌大客戶量產出貨。

如今,6.01英寸18:9 OLED全面屏出貨對於天馬來說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全面屏下一個階段就是柔性屏,天馬G6 OLED產線主要是為柔性AMOLED而建的。據介紹,天馬G6 OLED產線採用LTPS基板,具有完備的OLED蒸鍍、封裝等核心製程能力,能夠支持從剛性OLED到柔性OLED的生產製造,可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VR、AR,以及智能穿戴、可摺疊設備等提供高品質的OLED顯示產品。

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未來柔性AMOLED的市場需求,天馬一周之前還加碼投資柔性AMOLED產線。據了解,6月1日,天馬與武漢市政府簽署了《關於第6代LTPS AMOLED生產線二期項目(武漢)合作協議書》,計劃增加145億元投資,用於擴大第6代LTPS AMOLED生產線產能規模。二期項目建成投產後,第6代LTPS AMOLED生產線一期及二期項目合計形成月產3.75萬張柔性AMOLED顯示面板的能力。記者從現場看到,天馬G6 OLED產線已經為二期項目預留了場地。陳宏良強調,天馬有信心和決心發展好AMOLED。(中國電子報記者 林美炳)

5.面板量減價跌 大陸轉向大面板;

國際研調機構調查5月下旬TV面板報價,仍有明顯跌勢。法人機構認為,第2季以來,面板量減價跌,5月已有部分尺寸TV面板達現金成本,面板廠有虧損風險,但第3季價格有機會回溫。

5月下旬TV面板報價仍有明顯跌勢,55吋4K、43吋FHD、32吋HD Open-cell分別下跌4美元、3美元、3美元,跌幅分別為2.4%、3.3%、5.9%;55吋、43吋、32吋TV面板報價跌幅擴大至4.7%、6.5%、17.2%,尤其是32吋報價,單月跌幅超過去年第3季至今年第1季、三個季度的跌幅。

分析師指出,第2季TV面板仍面臨庫存調整壓力,需求面偏弱,中國大陸10.5代、8.6代線大尺寸面板新產能則逐步開出,供給面增加,供需環境轉差,面板報價跌勢加劇,同時,部分尺寸報價已接近面板現金成本,然後續報價跌幅可望趨緩。

WitsView指出,今年第2季面板報價跌勢最大的就是32吋面板,5月報價跌至46至50美元,已達面板現金成本;目前主要供應商32吋面板的中國大陸面板廠包括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在5月都減少了10%至15%的32吋面板產出,轉而生產49吋、55吋等較大尺寸的面板。

另一個重災區就是65吋面板,在京東方10.5代廠量產的預期心理下出現明顯跌勢,5月報價已跌至252至255美元,相當貼近230至250美元的現金成本。

法人機構認為,目前報價已達現金成本左右,跌幅將趨緩,第2季報價加速趕底,有助在第3季旺季備貨需求來臨時使報價止跌。

此外,友達參加美國2018 SID顯示周(Display Week 2018),展出全系列高規LTPS移動裝置面板及技術,包括支援觸控筆的13.3吋UHD 4K窄邊框LTPS NB面板等產品。

分析師指出,友達崑山6代LTPS產線除了推出一系列18:9新規LTPS手機面板,亦供應LTPS NB/車用面板,產品相當具有競爭力。經濟日報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集微網 的精彩文章:

三攝手機明年普及 四攝很快就會來;汽車電子增長的「機會」在哪裡?壓力感測器2023年產值挑戰20億美元

TAG:集微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