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衝突與懸念》的上帝視角

《衝突與懸念》的上帝視角

《衝突與懸念》是詹姆斯·斯科特·貝爾的一本如何寫作的理論教材。可能有朋友讀完這句話,就會有些失望。又是「標題黨」,我又不關心如何寫作的問題,為什麼要讀這本書。也就因此放棄讀完接下來的內容。我只所以稱《衝突和懸念》為上帝視角,是有原因,能夠讀完本文,小到看影視作品小說,大到看眾生浮華,也都有豁然開朗之感。如大師點撥迷津,有醍醐灌頂之頓悟。

《衝突和懸念》主要涉及小說和影視作品兩個大方向,圍繞著兩個大方向闡述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衝突」和「懸念」。作者認為衝突是引擎,懸念是變速箱。

所謂衝突,是指兩個以上勢不兩立的方面之間的矛盾衝撞,而其中一方必須是人,因為只有人,才能有實施自我意識的能力。比如說一個地方發生地震了,一個母親知道自己孩子困在廢墟下,她就有要救出自己孩子的願望。衝突的另外一方是地震給予的,這種衝突就發生一個母親的意志和地震施與人類的反意志。在這個母親救自己孩子的過程中,也會有其他人的小衝突盤繞在大衝突之間,比如到目前為止救出的人都犧牲了,這種絕望的境地加深了這個母親救出自己孩子的絕望性。她可能會懷疑要不要堅持下去,她可能受到消防隊員的阻撓,怕餘震對她造成傷害。她還要抗拒身體長時間勞作的疲勞,凡此種種,都是衝突。而懸念就是那個繞在你腦海里的那個問題,這個母親最後有沒有救下自己的孩子?

更宏觀的說,在人物的塑造過程中,涉及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衝突。而一個好故事,有一個主要衝突。比如人與自然的衝突,人類抗擊自然災害的作品,或救人,或生存下去。人與人的衝突,大到正邪不兩立,壞人與好人的對抗,小到家庭瑣事,自我救贖,都有能延展成主要衝突的能力。人與社會的衝突,比如一個人為了實現某種目的,與大眾的道德觀念有衝突。

在這些大衝突背後,有一些小衝突,或平行,或纏繞,讓人物更加完美。比如人與人的衝突,黑幫大哥和一個人因為一點小事,如一個饅頭,一口痰,一袋錢,一包貨,另外一個人等等之類的小事,發生衝突。在這個人和黑幫火拚的過程中,黑幫會把這個人的孩子綁架作為人質,要求妥協。這個人可能平時和自己孩子關係處的很緊張,這就是一個平行的小衝突。在道義和親情之間,這個人要選擇,這種矛盾的心情,瞬間油然而生,加強了人物的飽和度。

而引起人們對衝突的關注度,莫過於死亡。再細分到具體的人物,主要三個方面:肉體,職場和心理。肉體死亡,就是我們的男一號要在衝突中被人致死,男一號想盡各種辦法,調動自己的智慧,資源,避免不要很快的死去,以免電影或者電視劇很快結束。職場死亡,就是我們的男一號是個菜鳥新手律師或者不受重用的警察,在和黑勢力集團的衝突中,不成功,便有可能早早的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心理死亡,比如《麥田裡的守望者》中的霍爾頓·考菲爾德,他活著的意義就是尋找本真,如果他不能尋到本真,或者破滅了他繼續尋找下去的勇氣,直接造成心理的灰飛煙滅,他就可能自殺,了卻此生。

再細分,從衝突的本源看。衝突無非就發生在實現個人嗜好的過程中,不小心在實現的過程中,被另外一個人設置的障礙絆倒,於是爬起來,搬掉這個障礙,繼續自己嗜好深淵。更簡單的可以總結為:目標,障礙,結果。人類的嗜好主要有:愛情、慾望、仇恨、金錢、地位、權利、聲望等等。這些主要嗜好的背後,又能演變出無數個嗜好變種。比如愛情這個嗜好,在《這個殺手不太冷》的里昂和小蘿莉的愛情價值觀,各自的動機取向肯定不同。

再細分,再衝突的當下,會有音樂,小動作,小鏡頭,色彩等等,來暗示表達,烘托襯托主人當下的境遇。比如在《無人區》的開頭,徐崢飾演的潘肖,坐驢車到荒無人跡邊陲去幫別人打一場官司。在驢車上,一個小孩向徐崢吐唾沫,徐崢就吐回去,不停給小孩身上吐。這個很短暫的小鏡頭,其實暗示了整部電影的基調。吐唾沫,意味口舌之爭,恰巧印證徐崢這個律師的角色。一個是小孩,一個是大人,肯定是大人贏,最後電影的結局也是徐崢在思想高度上贏了荒蕪之地的人性。

在最後,要回答主要衝突的問題,最後這個人怎麼樣了。這就是釋放最後的懸念,觀眾如釋重負,奧,原來如此。好的釋放,會讓整個故事錦上添花,觀眾眼前一亮。

而我細細研讀之後,我對整本書更傾向於這樣一個更形象的比喻:懸念是繩子,串起一個個小衝突,在完成一個閉環之後,形成一個美麗的手環,而小衝突之間,或平行,或纏繞,再加上小細節的一瞬,讓整個手環的工藝顯得更加複雜,更加精美。

整本書中,未曾提及上帝視角這個觀點,那為什麼說這本書是個能打開上帝視角的書?

莫言有一句名言:「作家不需要寫自傳,每一部作品裡都有作家的影子」。確實如此,我們所能創造的一切,都是源於生活活生生的例子,而不會憑空捏造一個不存在東西。有人或許會反對,那科幻作品不都是虛構的。如果仔細想想,這些科幻作品無非是借了一套人類社會構架,加上科幻元素,包裝成一個絢麗的產品。還是會回歸於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衝突中,這絕對無可避免。

上帝視角是我給這本書加的一個標籤。在了解小說和影視作品之後,我們會對自我的認識更系統化,更深刻。這種認識在我們和同類相處,與自然相處,與社會共融的過程中,更容易和解這相處過程中的衝突。即使對自我認識還沒有到位,對周遭的一切,也都有一個更客觀的評價。你會全景的理解每個矛盾背後的現實問題,呵呵,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第31 期

愛書愛寫愛經典 原創 公眾號轉載需授權

公眾號ID:TL-ASAX

歡迎關注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書愛寫愛經典 的精彩文章:

TAG:愛書愛寫愛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