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華IT男的數字突圍——專訪華勝天成董事長王維航

清華IT男的數字突圍——專訪華勝天成董事長王維航

記者 邵好 編輯 邱江

20年前的不安分,成就了一家世界級IT綜合服務商;10年前的「凌雲計劃」,吹響了全面向IT服務轉型的號角;5年前的執著轉型,搭建出面向未來的雲端生態。清華IT男王維航和他一手創辦的華勝天成篳路藍縷,漸露鋒芒。如今,面對波瀾壯闊的數字浪潮,他直言「贏面很大」。

近日,在上海證券報和約珥傳媒聯合打造的《直面掌門人》節目中,華勝天成董事長王維航講述了公司如何「華勝」而「天成」:「我們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從靜水深流到激流涌盪,再到浪潮翻滾,最終佇立潮頭。」

20年鑄就核心科技

1998年,在北京某電子研究所工作了8年的王維航,懷揣著「釋放更大能量」的心愿,請假到外企打工一個月。這一個月讓他突然明白,人生有著不一樣的路。

就在那年,華勝天成宣布成立,從此走上一條快速發展之路。2001年,公司改製為股份公司;2004年,公司掛牌上交所上市;2008年,入選《上海證券報》「持續高增長公司榜100強」;2012年,華勝天成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2015年,成為「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十大領軍企業」之一……

王維航認為,這些成績來自於華勝天成成立之初的清晰定位。「那時我們就認為,在信息技術時代,服務是關鍵。而服務,絕對離不開產品和技術。」

多年來,營收、利潤規模無法持續擴張一直困擾著國內信息技術企業,很多企業做了十幾年,利潤依然在幾億元上下徘徊。王維航認為,這正是缺乏核心技術和產品的體現。無法為客戶提供別人提供不了的產品,自然只能在「價格更低」的「紅海」中競爭。反觀美國的競爭者,往往能在細分領域建立起強大的競爭力,甲骨文僅提供資料庫產品,一年就能盈利上百億美元。

為了夯實核心技術,華勝天成在過去5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轉型,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快速布局,並在2017年形成了「一個核心+四朵雲」的業務發展戰略。

據介紹,華勝天成的行業雲是幫助客戶從傳統計算模式,轉向雲計算、轉向人工智慧的有效工具。例如,華勝天成憑藉著在物流行業的十多年積累,正在幫助物流業從勞動力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讓運輸工具無人化,讓包裹實現智能化。

「我們提供的冷鏈物流解決方案,通過溫控、感知等技術手段,對生物醫藥、生鮮食品進行全過程的追溯,已經形成了閉環的產業鏈。比如,挪威的三文魚從捕撈到餐桌,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全程的溫度如何,GPS定位情況,都可以一目了然。」王維航介紹說。

「數字經濟,我們贏面很大」

世界級企業,自然少不了全球化布局,華勝天成已經形成以中國北京為總部,覆蓋中國內地主要城市和港澳台,以及東南亞、北美、歐洲的業務版圖。僅在東歐,公司就建立了7個研發中心,擁有多達800人的大數據人才團隊。

在數字浪潮進入實體經濟的過程中,華勝天成的前期布局正在產生良好效果。2017年第四季度,公司雲計算相關收入達到4億元,是當年前三季度的總和。受此影響,2017年,華勝天成實現營業收入54.31億元,同比增長13.1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8億元,同比增長536.96%。

王維航認為,從行業發展、訂單情況來看,這種高速增長有望在2018年持續展開。尤其是公司2017年4月收購的美國GD公司,不僅為公司儲備了大量智能應用方面國際化高端人才,提升了整體競爭實力,同時也為公司實現零售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提供了國際領先的實踐經驗。

「經過多年的磨礪,我們已經能清晰地看到未來的整個棋局。我認為,這是一個前景光明、具有吸引力的棋局。」王維航給出了一組數據:到2030年,數字經濟佔中國GDP的比重有望從目前的36%上升至77%,這將是個數十萬億規模的市場。

「華勝天成正是服務於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我享受這個過程,我們的贏面會非常大。」王維航說。

王維航用「靜水深流」形容華勝天成近年來的改變——表面看似平靜,但公司內部和深層已經激流涌盪。「作為IT公司,只有靜水是不夠的,要從深流變成翻滾的浪潮,變成波濤洶湧,最終佇立潮頭。」王維航說。

「做IT服務常被認為是草本經濟,做完一個項目、服務完一個客戶,明年要去找新的項目、客戶。現在,我們將其變成木本經濟,參與到業務運營模式中,今年是5年的樹,明年就是6年的樹。」王維航表示,對投資人來說,也是一個重新看待華勝天成,重新看待公司業務,以及重新估值的過程。

(上海證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證券報 的精彩文章:

首單CDR申請獲受理 小米有望境內外同步發行

TAG: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