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詩鑒賞-途經秦始皇墓

唐詩鑒賞-途經秦始皇墓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

【賞析】

許渾(788年-860年代),字用晦,潤州丹陽縣(今江蘇省丹陽市)人。武周朝宰相許圉師六世孫,晚唐代表詩人之一。元和元年(806年),娶妻大梁梁氏。大和六年(832年)進士,開成元年(836年)冬至南海,入盧鈞幕。開成三年春,擔任當塗縣尉;會昌元年(841年),任太平縣令。會昌元年冬,陞官監察御史,會昌四年,擔任潤州司馬。宣宗即位,由京口返京。大中三年,復拜監察御史,「抱疾不任朝謁,堅乞東歸」。後出為睦州。大中五年,分司東都洛陽,與河南尹劉瑑有往來。大中七年,以員外郎自京出刺郢州刺史,世稱許郢州。咸通元年(860年)六月往會稽鎮壓浙東農民起義。晚年退隱,居丹陽丁卯橋,世稱許丁卯。卒年不詳,一般以為大約卒於大中九年至咸通二年年間。

許渾寫詩多律詩與絕句,《唐詩鼓吹》選其七言律詩達三十一首,大都是遊蹤山林與贈別之作,因詩中用「水」字甚多,人稱「許渾千首濕」。句法圓穩工整,「聲律之熟,無如渾者」,當時著名詩人杜牧、韋莊以及宋代之陸遊均極其推崇,但也有人批評他「專對偶」、「工有餘而味不足」。「山雨欲來風滿樓」即其著名詩句。自編有《丁卯集》,《全唐詩》收其詩十一卷,存詩五百餘首。其詩的評價在歷史上頗為懸殊,然在歷代的被討論度皆甚高,持讚揚或批評許渾言論者皆為數不少,在唐代詩人中亦是個不太多見的現象。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作出了巨大歷史貢獻的。但他又是一個暴君,實行專制主義,給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受到後人譴責。許渾這首詩抒寫了他行經秦始皇墓時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於陝西臨潼縣東約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它建成於公元前二一年,墳丘為土築,經二千年的風雨剝蝕,現存高四十三米,周長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墳上「樹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曠的平地上托起的這座山一樣的巨大墳塋,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樣,給人以「龍盤虎踞」之感。詩人在墓前駐足,目光從墓基轉向墓頂,見到的是層層綠樹,直上雲天。眼前的高墳,不正好象徵著秦始皇生前煊赫的聲勢嗎?「勢入浮雲亦是崩」,覆亡之迅速與秦始皇在位時不可一世的聲勢,恰恰形成極富於諷刺性的鮮明對照。詩人將無比豐富的歷史內容熔鑄在這簡短的七個字里。一個「崩」字,聲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盡意絕,下文難以為繼了。然而詩人忽一轉筆:「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詩作旋即別開生面,令人稱絕。這兩句與前兩句似斷而實連,詩意從「崩」字悄悄引出,不著痕迹地進一步寫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後人心目中的徹底崩塌。同樣是青山秋草,路人卻只向漢文帝陵前參拜。漢文帝謙和、仁愛與儉樸,同秦始皇的剛愎、兇殘與奢靡正好是強烈的對比。對於仁君和暴君,人們自會作出自己的評判。末句一個「唯」字,鮮明地指出了這一點。後兩句表面看來似乎把筆墨盪開,從秦始皇寫到了漢文帝,從詩人自己寫到了「路人」,實際上卻有形愈松而意愈緊的效果,在輕淺疏淡的筆墨中顯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小程序·好物,文房四寶,珠玉手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之想 的精彩文章:

TAG:思之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