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皇帝提前禪讓皇位有什麼考慮?他當太上皇后做了什麼

乾隆皇帝提前禪讓皇位有什麼考慮?他當太上皇后做了什麼

在眾多古代帝王里,有大作為的皇帝不多,乾隆算是有作為的一位。他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內政「寬嚴相濟」,國力鼎盛;外交「「十全武功」,開疆拓土;文治「治集大成」,達封建文化頂峰 。乾隆皇帝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成就顯著。

(十全老人乾隆)

就是這樣一位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爺,在他執政滿六十年後,正式宣布禪位於嘉慶,不做皇帝而改做太上皇帝。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禪讓皇位,體現了乾隆對孝道的服膺和宣揚。

乾隆元年,剛剛登上皇帝寶座的乾隆焚香默禱:「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意思是許諾他在位期限,不會超過祖父康熙皇帝,這是他對皇祖敬重。康熙以在位六十一年而有「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身份,熱愛康熙的乾隆,自然不會去超越祖父所保持的紀錄。

第二,禪讓皇位,可避免重蹈康熙晚年皇子奪嫡的覆轍,防止禍起蕭牆的悲劇再演。

康熙朝出現的「九龍奪嫡」最是悲慘,血脈兄弟互相殘殺。這一幕幕、一樁樁都看在乾隆的眼中,他要力避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要親眼看到自己選擇的皇太子順利登基。

第三,禪讓有利於最高權力的平穩交接和國家的安寧穩定。

正因為乾隆的提前禪讓和周全安排,所以當嘉慶四年正月他駕崩之時,「皇城之內,晏如平日,少無驚動之意」,才保證了自己的喪事有條不紊地進行。

第四、禪讓皇位,是為了回擊朝堂民間對他不肯立儲的質疑。

乾隆四十三年,皇帝巡盛京,返回途中,一個叫金從善的秀才居然質問皇帝:「大清不宜立太子,豈以不正之運自待耶?」潛台詞就是說「你不立太子,你想千秋萬代?」這下好了,我主動禪位,你們還有何話可說?

那麼乾隆爺就真的把皇權交給了嘉慶,做逍遙快活的太上皇了嗎?非也,實際上他是交璽不交權,給位不給政。

他在禪位時曾宣布:「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也就是說,乾隆爺把皇帝和太上皇的分工,作了明確的安排。皇帝處理「尋常事件」,如遇重要軍國大事及官員任免,仍由太上皇親自處理,而且新任府道及以上官員,都要到太上皇面前謝恩。他自稱太上皇帝,仍自稱「朕」,太上皇諭旨稱為「敕旨」。還要每天要對皇帝進行「訓諭」。

這些都說明禪位後的乾隆,權利慾望並沒有因退居太上皇而消失,仍然緊緊抓住軍國大事和行政大權不放。

不過,客觀公正來看,乾隆的決策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也是值得稱頌的。

他統治國家整整六十年,難免會對昔日帝王生涯充滿眷戀,難以割捨。

乾隆禪位後以80多歲的高齡依舊認真工作,關注國家大事,是效法自己的父皇雍正皇帝,而雍正帝可是帝王中的勤政楷模。

乾隆皇帝一諾千金,禪位太子,既彰顯了他對國家的安危存亡高度關注,又展現了他晚年的英明與睿智。不論是對於提高嘉慶帝的政治成熟度,還是對於整個國家的安寧,無疑都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參考資料:《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給了和珅一個保命密旨,讓他緊要關頭再看,和珅看後嚇個半死
皇帝與大臣公開打賭,卻以不光彩的手段獲勝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