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習力才是你將來的競爭力

學習力才是你將來的競爭力

我是大胡,物理老師一枚,10年中高考花匠!中學時代曾是差等生一名,中考以最後一名的成績考上高中,一路跌撞,高二逆襲到第一名。北京教學10年,體好學者之困境,所教學生一眾逆襲成功。因此,所設課程,取名逆襲。偶撰小文一篇,並無大道,切身經驗,與你分享,如有收穫,甚是欣喜。

作 者:大胡老師

人生理想:做一名有范兒的教書匠!

1

一本書的力量

我上高中的時候,每個科目都有一本對應的練習冊。

對於學習來說,一本趁手的練習冊足夠了。

就拿物理練習冊來說,可以涵蓋100%的知識點,至少90%的題型都包含了。

同樣一本練習冊,為什麼大家都做完了,成績差別卻很大?

我的練習冊做完一遍會複習,然後再複習,直到最後那道題在那頁的什麼位置,我閉上眼就能浮現出來。我會把每道題分等級,加批註,寫註解。

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把練習冊翻出來,你會發現非常的乾淨,選擇題只有個選項,填空只有個答案,計算題沒步驟。

做過的題從來不複習,更有甚者,錯的還是錯的,都懶得改。

考試不好了,就買一堆練習冊,最後都沒翻幾頁。他們總是在找東西,找好書,希望找到學習的捷徑,盼望著一步登天。

好成績不是看你做了多少題,而是看你做會了多少題。況且做題的目的不是做題,而是會知識點,題有問題說明對應的知識點有問題。

像我現下給孩子們上課的講義都是我們自己編寫,講義的第一個標準就是要』全』,所以有書的同學會發現,逆襲同步包含了所有的知識點和考點,每節都會有課堂筆記在前邊。而逆襲·專題負責題型,把考試中出現的所有題型收入其中。

這樣的好處是學生不用再學別的資料,一本書,從頭學下來,不會的重學,掌握不熟練的再練。但是能做到有方向,因為都在書里了。

2

重複的力量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一回生,二回才能熟!

我數學不好,還有恐懼症,高一結束了,數學依然很渣,但是我知道不能放棄數學。因此,暑假我就提前自學,好在我們是在放假前發了下個學期的書和練習冊。

因為基礎不好,我就先看書,看一節課本,把重點的整理到筆記上,這樣就知道到這節學了什麼。然後做練習冊。不會了就再研究課本。

難題做的實在費勁,就乾脆捨棄掉。暑假自學了前3章的內容,把對應的練習冊也都做了。

有很多不會的題,但是開學我也有急於問老師,而是在老師講之前再仔細研究好幾遍。

其實那時候有種比賽的心裡。老師一旦公布答案我就沒機會自己做了。所以,一定要趕在老師講之前自己多研究,爭取自己做出來。自己做出來,比老師講十遍還管用。

很多時候,老師在上邊講新課,我在下面想不會做的題,因為新課我都自學過了。只有老師講新東西的時候我才聽。

還有在老師講題的時候,會的題,我是不聽的,而是等著老師講我不會的地方,我會仔細聽。我不會因為提前做了,碰見不會的就去問老師,反正老師早晚會講。

有的題,或是難題、或是想了很久的題,我會反覆的死磕。就是反覆去研究它,知道了答案後也會嘗試用別的辦法重新做。在反覆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新的發現。很多規律都是在複習的環節中發現的。

第一次月考成績99分,100分滿,竟然班級第一了!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非常的有道理。

來北京後,大一要學高等數學,因為在校外工作,一個學期沒怎麼上數學課,期末考試前一周,數學課本研究了4遍,練習冊上的題做了四遍。期末考試竟然考了92分,還是第一名。這種學習的能力都是高中的時候練的。

我和其他老師在線下給學生上課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題在於落實。有的同學會複習,有的就不會,那怎麼辦,我們就開自習課,但是我們老師會監督,幫著把關,不用做新題,就是複習,複習做過的題,題都在逆襲的講義裡面,或是同步,或是專題。目的就一個,講過的題我不相信你已經會了。

反覆練習的結果是,孩子們嘗到了甜頭,複習的時候發現自己還真有忘的,真有當時覺得會的,自己做又不會了的。我們帶著他們複習,趕在考試前,反覆複習,只要有一次考試考好了,他們就會主動自己複習了,因為這樣做是管用的,高效的。

3

如何做一道題

遇到一道不會做的題,不是非要把它做出來才有收穫,而是你在研究它的過程中收穫最大。

特別是那種有挑戰,不會做的題。

研究它的過程中你會充分調動你的大腦,把你腦袋裡有的知識全都翻出來用。

就在這種調取和應用的過程中,你的知識掌握的就越加嫻熟和牢固了。

什麼樣的事情會讓你記憶深刻?一定是有刺激性的。

你要想把知識公式記住,也要讓知識對大腦有所刺激才行。死記硬背是一種方式,不太高明,但是對於某些不會學習的同學,基礎爛到家的同學來講還是蠻管用的。

另一種記憶的方式就是用它。所以,為什麼總強調解題過程要詳細寫。你不是寫給別人看的,你是寫給你自己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你每寫一遍就是對大腦的刺激。

我做每道題都會把對應的過程詳細的寫到這道題的旁邊,甚至包括心得體會,自己的新發現。

對於不會做的題,還有難題你思考的時間越長,遍數越多,印象就越深刻,記得就越牢固。

很多同學淺嘗輒止,稍難即退。

難題的另外一個意義,就在於磨練你的心智。很多同學學習沒有耐心,缺乏耐力。

今天能hold得住難題,將來就能拿得下大事。心理過程都差不多。今天遇到難題就退縮,不敢挑戰的人,明天遇見難事也照樣畏縮不前。

學習不光學的是知識,也是對心智的歷練。就像考試,你以為考的是知識,其實你的習慣、意志品質都可以反映在你的試卷上。

成績好的同學肯定是努力奮鬥的人,字跡規整的人也會更加嚴謹。今天馬虎的人,明天也很難細緻起來。你今天放棄,明天別人也不敢把大任交給你。

4

答案為什麼不重要?

過程對了,結果自然正確,平時練習的時候要把注意力放在過程上。光弄個A出來沒啥用。

只有最後一次考試追求的是結果,平時都是練習。你練習的時候含糊,考試自然達不到目標。

要知道,功夫在平時。臨時抱佛腳自然成不了大事。

學校里的學習,都是有答案的,但是走出校門很多事情是沒有答案的。比如科學研究,你要探索的就是未知領域。

A不對,就選B的思維模式太不可取了。

我在線下上課的時候這樣的孩子很多,但我有辦法治他們,單獨的講義,都是解答題,把選擇、填空都改成解答題,沒有選項,目的就是改變他們的思維習慣。

學一個概念要把它學的很透徹,做一道題要把過程寫詳細。

我給學生的過程標準是:你的過程,不會做這道題的同學看了不用問你為什麼,那就基本合格了。

把直接追求答案的思維改掉吧,你可以學會過程性思維。比如,做一道題的時候,你可以問問自己,解這道題的相關知識點是什麼?這樣的題有什麼特點、規律?解這樣的題有什麼方法沒有?

記過,過程對了,結果自然正確。知識儲備夠了,題自然會做了,規律掌握了,方法有了,難題自然變簡單了。

畢業班的講義里,很多專題都只有計算題,沒有選擇和填空,這都是我們後改的,刻意為之。

剛來的同學都會很不習慣,我們幾位老師上課總是要把每個題的步驟都要寫的很清楚,如果是選擇題每個選項都要加批註,標註解析過程。但是時間稍一長點,孩子們會嘗到甜頭,發現很多知識不用刻意記,批幾遍就裝在腦袋裡了。

5

習慣的力量是會累積的

很多同學總是拿作業多、時間緊等等為理由,不複習也不預習。

請問,你開學第一天就特別忙嗎?作業就特別多嗎?

習慣的力量是可以積累的。你不複習,問題就會積累。你堅持複習鞏固,知識就會積累。

大部分時候不是因為作業多你休息的晚,而是你不會做,寫作業耗時才長。

學習,要麼良性循環,要麼惡性循環,都是習慣的結果。

你多一個壞習慣就會少一個好習慣。

重視習慣就等於提高效率。

我們活在一個信息更迭迅速的時代,你掌握的知識越多固然好,但是掌握一門新技能,一項新知識的速度更重要。

今天你在校園裡學習知識的過程要當成提高學習能力的手段。學習力才是你將來的競爭力。

6

我分享給學生的做題小技巧

1、批註

把一道題對應的知識點,考點都批註在題的旁邊,一是對知識的再次確認,看看自己能不能說清楚,二是這麼做,也是很好的記憶方式。

錯誤的答案一定要改過來,對的過程一定要寫出解析。記住:你對題認真,它就對你親切。平時多認真,考試發揮的就好。

2、把題目分級

A代表很難、不會、好題、很經典、需要重視

B掌握了,理解了,但是不太熟練,還需要多加練習,下次還要複習

C完全掌握,很熟練,下次複習不用再看了。

第一次一道題標A,在你複習一遍後,可以降級為B,等到熟練的掌握後,可以降級為C。

也可以用重點符號,或者星號進行標註。

你還可以自己發明些符號用來標註。

3、整理錯題本和典型題

我上學的時候會把錯題整理下來,然後複習,把錯題分級,然後降級,你的最終目的是要錯過的題不能再錯。

現實是很多同學都有錯題本,但都流於形式,光整理了,沒有複習。

我還有錯題的錯題本,就是把錯題本里的題複習N遍後,肯定大部分的題都會了,還有一小部分生澀的題,我會單獨摘出來整理到新的本子上。

總之,你得讓你的錯題本真正的利用起來。

4、橫向對比

把幾道類似的題目放到一起,對比研究,嘗試著找到規律,進而總結方法。這樣的好處是,你會對題定型,下次見到就會馬上有思路。

5、點抽絲學習法

這怎麼做呢?很簡單,比如你有一道題是考察電流的,那你就可以借著這道題把整個關於電流的知識點複習一遍,從定義、方向、單位、測量、串並聯的規律全都複習一遍。

再有一道題是考磁場的,那你就可以把對應的磁的知識全都複習一遍。

這種複習的方法簡單高效,一套試卷幾乎可以把大部分知識點複習一遍,如果是畢業年級,三五套試卷就可以把整個的知識體系全都串一遍了。

記住,所謂的高手就是:可以把大題做小,小題做大。仔細體會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智物理 的精彩文章:

TAG:奇智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