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悲!班主任遭暴打,只因管教違紀學生,教師的安全感哪裡去了?

悲!班主任遭暴打,只因管教違紀學生,教師的安全感哪裡去了?

小 培 說

戰戰兢兢的教師,怎能培養出優秀上進的孩子?

本文字數:2707 字

閱讀時間:7 分鐘

1

管教違紀學生

高三班主任換來一頓暴打

高考剛剛結束,一則令人驚怒的消息在教師的朋友圈刷屏了。

6 月 8 日晚以來,題為《高考結束,育你三年,卻換來一頓毒打》的網帖在教師當中廣泛流傳。

該網帖稱,高考結束當晚,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某中學一名高三班主任,遭班上學生家長帶來的人暴打。

當事人班主任杜某稱,他是被學生家長帶來的兩人毆打,致使他全身多處皮外傷和頭痛頭暈,他當時抱著的 3 歲娃娃也可能被打到或受到驚嚇。事後了解到,毆打他的人還包括樂至縣住建局的公職人員劉劍。

被打教師(圖源:成都商報客戶端)

關於班主任杜某為何遭人毆打,據網上消息稱,班上一名學生在校期間多次上課玩手機、遲到被學校領導查到,杜某與家長多次溝通,要求家長配合教育,家長屢次縱容,而學生屢犯。

因高考臨近,杜某不希望該生的行為影響班上其他同學複習,所以叫來該生家長,希望家長將該生領回家複習。但「五一」過後,該生家長求情說孩子在家無人管教,又稱這樣剝奪了孩子受教育的權利,「軟硬皆施」,最終他同意該生回到班上複習。

實施毆打人員聲稱,杜老師屢次教育處理是欺負了該生,所以要替該生出氣。

記者從樂至縣公安局、住建局、教育局等部門了解到,杜某被打屬實,涉事學生家長系樂至縣兩所學校的老師,劉劍系樂至縣住建局黨委委員、房屋徵收局副局長。事發後,樂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責成相關單位迅速開展工作。

目前,公安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對違法人員舒某某、劉某分別處以行政拘留 15 日並處罰款 1000 元;教育部門及時安撫被打教師;紀委監委等相關部門對涉事人員開展進一步調查。

班主任杜某管教學生的做法,一是為了教育懲戒違紀學生,讓其認識錯誤,及時改正,二是為了避免違紀學生的行為在高考前影響到其他同學。這本是正當合理的教育行為,非但沒有得到家長的配合,反而因此危及自己的人身安全,實在令人同情。

更有網友認為,如今教師面對違紀學生,不要說嚴厲懲戒,連適度懲戒都可能招致飛來橫禍。教育懲戒權的脆弱,讓教師面對學生顯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教師日益成為一個「高危職業」,一個「弱勢群體」。

2

教師不敢管教學生,

背後反映的是安全感的缺失

學校作為專門設置的教育機構,需要為學生的社會化過程負責,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成員。如果學生行為不當,作為學校教育的代表,教師進行及時的管教和引導,本應是毋庸置疑的權利和義務。但如今,管教學生對教師來說,愈益成為一項「艱難的選擇」。

有一線教師指出,教師懲戒權薄弱,導致教師管教學生的成本和風險越來越高。如果教師選擇了管教學生,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首先,教師的管教行為,可能會導致師生之間的衝突。很多孩子從小嬌生慣養,自我中心意識很強,聽不進教師的批評意見,甚至會直接和教師做對,激烈抵擋,有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受到教師批評管教後,反應過激,做出極端行為,更是會直接危及教師的職業生涯。

第二,教師的管教行為,可能會導致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衝突。雖然大多數家長都基本上能夠理解和配合教師正當合理的管教行為,但也有少數家長不願配合教師工作,拆教師的台,使教師陷入兩難境地。不管,不利於孩子成長,有違教師的職業要求,良心不安。管,一旦家長鬧到學校,甚至上級教育部門,教師多半處於弱勢,不免要寫檢討、扣工資,導致尊嚴受辱。

近年來,教師因管教學生而遭遇校鬧、投訴、處罰已屢見不鮮,更有少數教師遭到報復、毆打,甚至有人因此喪命。這些現象的發生,加上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往往缺少有力的懲戒權,使得教師的安全感越來越低,面對違紀學生感到有心無力,不得不選擇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另一方面,「教師在神聖光環之下,也只是一份養家糊口的職業」這一觀念,日益被更多的一線教師認同。如果管教學生會導致自己的職業生涯遭遇風險,為了一家老小而選擇明哲保身的做法,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也漸漸變得無可指摘起來。

如今,對違紀學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儘可能地規避窘境,竟然成為了一些教師權衡利弊之後的「最佳」選擇,這無疑是教育的怪相和悲哀。

3

教師不敢管,家長不捨得管,

最大的受害者只會是孩子

如果教師群體中一直瀰漫著一種對管教學生的「無力感」,如果管教學生成為了「高危行為」,教師紛紛將自保放在首位,最大的受害者將是孩子。

無規矩不成方圓。成長過程中規矩意識缺乏,是現在孩子存在的普遍問題。孩子的違紀行為,需要得到及時的引導和糾正。可一邊是一些教師沒有安全感,不敢管,另一邊是一些家長不捨得管,甚至不願管,這些夾縫中的孩子,成長過程必然會發生偏差。一旦走上社會,往往因此而付出代價。

儘管教育界普遍認為,教師和家長分別作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代表,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是真正的夥伴關係,共同塑造著孩子的個體生命歷程。但是,在對孩子進行共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在各自應該扮演的角色方面往往存在分歧,妨礙了他們的彼此接納和有效合作。

一方面,一些家長對家校協作教育的必要性沒有正確認識。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已經被託付給了學校,教育孩子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不關心孩子的教育,不配合教師的工作。

另一方面,由於教師面對的是全體學生,需要保證教育行為的整體性、公平性,而家長關心的只是自己的孩子。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把子女看得過重,嬌生慣養,在對孩子發生的違紀行為的處理上,感情重於理智,這也經常造成一些矛盾。

那些選擇明哲保身的教師,並非不知道及時管教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可當教師正常的管教行為屢屢被挑刺,被上綱上線,教師的過錯被無限放大的時候,他們發自內心地感到心寒、畏懼和後怕。

如今,校園欺凌現象普遍,要想取得好的治理效果,需要給予教師適當的懲戒權,讓孩子意識到,違反社會規則會受到怎樣的懲罰。可當失去了安全感的教師面對學生的違紀行為,不敢管教,甚至怕管教,只能對學生和顏悅色,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一些學生對教師缺乏敬畏,師生關係不再純粹。試問戰戰兢兢的教師,怎能培養出優秀上進的孩子?

從根本上來說,為了讓教師重拾安全感,安心從教,需要在法律法規方面進一步規範教師懲戒權,明確教師管教學生的行為邊界,讓教師的正當管教受到保護和鼓勵,讓教師不再擔心害怕被投訴,挺直腰板管教學生,才能真正解決教師不敢懲戒學生的問題。

另一方面,教師的管教行為,需要得到更多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只有教師和家長取得更多的共識,都承擔起各自的責任,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如果家長對教師的做法有異議,應儘可能通過正常渠道溝通解決,避免極端做法。畢竟,為了孩子,教師是願意和家長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的!

喜歡本文就轉發點贊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教教材培訓 的精彩文章:

TAG:人教教材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