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中國的探月工程不是直接登錄月球?

為什麼中國的探月工程不是直接登錄月球?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讓我們對月球有了抹不去的情節,登陸月球也一直是我們一個很大的夢想。

但是為什麼我們國家不直接登月呢?

自從上世紀60年代美國第一次登月以來,最近幾十年美國就再也沒有過登月行動,按說美國如今的科技比上世紀更發達,他們為什麼停止登月了呢?

答案很簡單,登月是一個異常龐大的工程,需要耗資上百億美元,動輒需要數萬人的共同協作才能完成。而到了月球僅僅是在上面插上一面國旗,帶來一些月球樣本!

當然,沒有人否認人類第一次登月的意義,但更多的也只是象徵意義。而且美國之所以開啟了第一次登月計劃,更多的原因還是因為當時與蘇聯的冷戰促使了美國的登月計劃,兩個超級大國都想搶先一步實現登月!

而月球距離地球38萬公里,對我國來說技術達不到;時機不成熟;正按照自己的節奏探索、規劃載人航天任務。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終於實現了載人航天,楊利偉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但他所乘坐太空艙沒有廁所,並且因為初次實行,內部有些地方設計可能並不完全合理,楊利偉在升空階段就遭受了劇烈振蕩,受了一些傷,只在太空停留了21小時23分鐘就返回了地球。有了這次寶貴的經驗,後來在艙內設施的布局和設計上更加合理了

之後又陸續進行6次載人航天,首次艙外活動、天宮實驗艙交會對接、自動交會對接、太空授課、天宮二號中期駐留任務。基本是按照1992年9月制定的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第一步,載人飛船發射,初步建設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實驗;第二步,艙外活動、交會對接、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迄今,一共有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劉洋、劉旺、張曉光、王亞平(女)陳冬11名航天員成功進入太空並返回。

從這看,我國載人航天沒有著急去完成什麼目標,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耐心的磨練技術。現在也開展了月球探測相關工程,探月衛星發射、無人探測器著陸探測、中繼衛星發射,也還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劃。目前限制登月最大的問題之一是運載火箭的問題,相對應地也開始研究具備更強推力的火箭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在不能充分保證安全性、成功率的時候,載人登月可能還需要等待。

中國未來肯定是要登月的,月球是距離人類最近的一個天體,也是相對最容易實現載人登陸的天體,如果不能做到月球來去自如,對更遠星球的載人登陸計劃就更難實現。加油,我的國。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探索月球也終於在21世紀的時候提上了日程,在前一階段中,還是以有限的無人探測為主——而在後期,等到傳說中的長征九號運載火箭批量生產之後(下圖所示),大規模的月球勘探、甚至於載人登月就可以成為現實了。大家還是稍安勿躁。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五月 的精彩文章:

如果人類長時間的在水裡生活會不會進化出魚鰭?
再給人類100萬年的時間,科技的發展能不能統治銀河系?

TAG:易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