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樂東丹村:在500年老建築中留住鄉愁

樂東丹村:在500年老建築中留住鄉愁

掌上樂東

540000+樂東人都關注的公眾號

 

樂東老丹村。(資料圖片)

樂東新丹村。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旭日初升,露水晶瑩剔透,6月2日上午,海南日報記者來到樂東黎族自治縣佛羅鎮的新丹村,村前是鬱鬱蔥蔥的稻田,阡陌交錯,大道成蔭,一幅怡然樂居的鄉土畫卷。

丹村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因歷史悠久、風景美麗、文化氛圍濃郁,曾獲「中國傳統村落」「中國美麗鄉村」「海南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今天的丹村有新丹村與老丹村之分。

走在老丹村中,村口還有些未搬遷的村民居住。越向里走,環境更為清幽,一座座紅磚灰瓦的老宅在酸梅樹的掩映下愈發顯得古樸,而大多數的院子中已長滿荒草,人去屋空,只剩鳥雀搭巢,與規劃整齊、「洋樓」林立的新丹村完全不同。

「為避免村民占田建房,1996年丹村開始了『移村還田』工作,引導村民逐步搬至新的丹村區域內,最近一次大規模搬遷是在2010年前後。」退休教師、《丹村志》主編王建光介紹,許多村民搬來新丹村後,老丹村的古建築得以保存下來,形成大片的古民居建築群,但老村子裡面許多的院子沒有了人煙,也面臨逐漸破敗、荒蕪的危險。

「我在這裡生活了70多年,雖然孩子在新丹村建了房子,但我捨不得離開這裡。」仍居住在老丹村村頭的村民王榮光介紹,二十多年來村民們分批次搬到了兩三公里外的新丹村,現在老丹村剩下的人不多了。

正是因為老丹村原來的大多數人選擇了到兩三公里外的新丹村另起新房,而沒有選擇在原址上拆舊建新,才使得許多上百年,甚至兩百多年的傳統民居得以保存到今天。院落式的,單體式的,還有挪瓦厝和茅房,多為木質脊架式結構,做工美觀講究、實用。挪瓦厝是用黃泥砌成的,瓦片可以挪動,瓦脊裸露,不加修葺,十分簡樸。而茅房則是用茅草蓋頂的房子,冬暖夏涼和經濟實用的特點在那個貧乏的年代十分常見。

「傳統村落的優秀文化內涵究竟如何體現?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依託山水脈絡,讓人融入自然文化。」馮驥才認為,傳統村落一旦形成了整體性保護,鄉愁便成了傳統中的另一重要因素,因為鄉愁是力量,是孝道,是倫理,是人性,是村落傳統建築的重要人文背景。

儘管搬去了新村,但丹村人為了留住鄉愁記憶做了許多記錄。村中的「甜水古井」被村民修葺保護起來,並刻了文字在牆上向後人講述這口古井的歷史,寓意飲水思源,不忘根本。村中的許多老院子已無人居住,但在門口都會立一石碑,寫上「老王落」「老謝落」這類的名字。王建光介紹,王、謝是當地的兩個大姓,「落」是指居住的地方,立這塊碑是希望後人不要忘記這是先祖曾經居住過的地方。

為保護傳統村落人文景觀和村落格局,完善基礎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改善村民生活條件,2007年,相關部門對老丹村的村委會大門、圍牆、道路及老水井進行改造,在村中增加了坐凳,並鋪設了磚石路和小廣場,修繕及加固了部分祖宅。

一年多過去,走在老丹村中,不時還會看見坍圮的房屋院落,荒草已高過牆頭。王建興意味深長的地說道:「老房子在這閑置著也不是個辦法,村民不在這住了也不會回來修葺,每年颱風過後都會倒下一些危房。

在丹村人看來,留住了老房子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將優秀的道德、民俗文化傳承下來。

「你雖是帝皇女兒,嫁到民家是民妻。母囑的話要謹記,和和睦睦恩愛伴侶!」在新丹村文化廣場,經典瓊劇《打金枝》引來眾多村民齊聚一堂。如今的丹村,下棋聽瓊劇等極富文化韻味的活動,成為村民豐富業餘生活的又一選擇。

「深挖人文內涵是丹村建設美麗鄉村的法寶,現在村裡還定期舉辦讀書會,村民們齊聚一堂品詩論文。」作家郭義忠介紹,2010年以來,該村努力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探索實踐文化振興村莊的發展思路,不僅先後開設文化長廊,建設文化廣場,繪上二十四孝故事與本村革命傳統的美麗畫作,還定期舉辦道德講堂,培育時代新風。

來源:海南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樂東 的精彩文章:

TAG:掌上樂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