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期最偉大的人物,時至今日仍被日本人奉為天神

三國時期最偉大的人物,時至今日仍被日本人奉為天神

原標題:三國時期最偉大的人物,時至今日仍被日本人奉為天神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僅僅看其經歷,不僅在軍事上有著輝煌的成就,而且建立了後來成為科舉制度基礎的「九品中正制」,文學方面的成就與對文化的保護,甚至惠及造果酒之法。有如此業績的傑出人物,在中國歷史上堪稱屈指可數。(経歴だけ見れば軍事的な業績だけでなくや科挙のベースとなった九品中正法の採用、文學的業績や文學の保護、果ては酒造法の開発までやりすぎなくらいに業績を殘してる中國史上屈指の傑物であることは間違いない。)——日本學者對曹操的典型評註,節選自藤原彰平《蟲眼看三國志》  曹操墓發掘的消息,日本NHK電視台在第一時間作了報道。言中國歷史幾乎必言孔明,日本是中國以外有著極為強烈三國情結的國家。因此,這一消息在日本引起廣泛關注。在日本,把曹操視為偉人的粉絲大有人在。 


曹操,在日語中發音「叟叟」。與中國傳統視曹操為奸雄的視角不同,日本對三國人物的描述中,曹操一直作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得到肯定。例如,日本東海大學教授須藤正親在他的《曹操的真實》一文中,引用曹操對待關羽的態度評價道:「曹操是當時第一流的詩人,同時,也是富有義氣的人」(曹操が當代一流詩人であると同時に、義の人であったことは知る) 。



也有日本的三國研究者,認為曹操對東亞文化有著卓越的貢獻。這不僅僅在於他曾經評註孫子兵法,同時,也在於如果沒有曹操,就不會有《魏書》,沒有《魏書》,也就不會有《倭人傳》,日本邪馬台王國時代的歷史也就無從入手研究了。 最狂熱的日本「曹」粉甚至認為曹操乾脆就是日本人,他們認為曹操的尊號「魏武王」中,「武」字應該做「倭」字解,並提出了種種論據。 



說來,曹操在日本受到尊崇,似乎有些不合日本的文化。日本的傳統文化中,維護君臣等級關係、反對篡逆行為的儒家學說佔據統治地位,同時,大多數日本人喜歡諸葛亮和劉備。既然如此,無論從儒家的封建倫理,還是從「漢賊不兩立」的觀點出發,日本人喜歡曹操都是一件有點兒奇怪的事情。 


如果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就會感到這也是符合日本人思維方式的。首先,三國歷史在日本人眼裡畢竟是一部外國史。從日本人的視角來看,三國中各方勢力近代世界史中的各國有著頗為獨特的對應:漢室-國際聯盟/聯合國,魏國-美國,蜀國-中國,袁紹-英國,董卓-德國,呂布+張遼–日本,西涼(馬超)-中東,等等,所以,對曹操和劉備的對立,日本人更多認為是一種「春秋無義戰」,並無站隊助威的意識。因此,在喜歡劉備和孔明的同時,日本人也喜歡曹操而毫無心理障礙;更主要的是,日本文化中有崇尚強者的習慣,曹操雖然有架空天子這樣離經叛道的做法,卻是一個成功者。



所以,日本人對他多有推崇也就不足為奇了。橫山光輝在他的作品中稱曹操「雖然有很多缺點,但他的優點足以覆蓋其缺點。」池田大作則稱曹操是「惡,但是有能力的人」。有趣的是,石原慎太郎攻擊池田大作的時候,也說池田「有才能,但是才能都用在邪惡的地方。」


正是因為這樣的思維基礎,無論是吉川英治還是北方謙三,陳舜臣還是橫山光輝,日本的作家筆下曹操從來不是負面形象。不過,他們同時也並不否定劉備。在日本的普通觀念中,作為政治家,劉備是為了自己的追求而努力的理想主義者,而曹操,則是善於把握實際情況,思想沒有局限的現實主義先驅。 


百年皇姑 東方院落


美的瀚悅府


資料、圖片均來源網路,如侵刪


本平台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宸邦帶你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真實的龐統,並沒有死在落鳳坡

TAG:宸邦帶你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