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您以為簡體字就失去了傳統文化嗎?

您以為簡體字就失去了傳統文化嗎?

這些年來,一些所謂的專家總覺得簡化字不好,專家嘛,總愛裝的很懂的樣子,也喜歡拿中國傳統文化說事,認為簡化字是胡編亂造,缺失了文化的傳統和字義。網上也流傳開了對簡化字的嘲笑,什麼「親不見,愛無心」,也就是繁體字的親字邊有個「見」字的,現在不見了,愛字中間有「心」字的,現在被簡化掉了等等。

其實,說這種話的磚家,本身就不懂文字的演變規律。如果漢字從一出現,字形和筆畫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有標準的話,還需要秦始皇搞「書同文」嗎?中國漢字的字型一直在變,說明了中華文化的生機勃勃,歷朝歷代為了維持政權的統一,也一直在規範。中國大陸在1949年以後推行的簡化字,並不是個別專家的新創臆造,而都是自古都有的!以宋代為例,當時很多字的寫法與今天的簡化字一模一樣。比如國家的「國」字,甚至出現了比今天更簡的寫法,直接在方框裡面放個「王」字。還有盡頭的「盡」字,就是今天的簡化字,只不過那個時候定義叫「俗體字」。

上世紀三十年代,劉半農先生編撰了一本《宋元以來俗字譜》,列出了6240個俗體字和簡體字,其中很多的字被中國簡化字方案所採用。如果您懂書法,參閱一下百壽圖或百福圖,就知道這個二個字有多少寫法。如果歷代政府不強制性的介入和規範,漢字就會變得誰也搞不清楚,天下大亂了。

最後,說個關於文字規範嚴肅性的故事,作為本文的結尾,清代,有個叫王錫侯的鄉村老學究。他覺得《康熙字典》太複雜,不方便。自己編了一本《字貫》。看似玩了個文字的把戲,但他不知道是觸犯了一個政權的底線,結果被乾隆皇帝下令殺了,還牽扯連到很多人,掉了性命,成為清代著名的「字貫案」。

圖文由老杜原創、繪製

老杜夢畫,自說自畫

東倒西歪前後上下,南腔北調酸甜苦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杜夢畫 的精彩文章:

TAG:老杜夢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