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輕人,別把傳統文化「看扁了」

年輕人,別把傳統文化「看扁了」

皇帝老朱,一改過去正襟危坐的廟堂樣,化身賣萌耍酷的Rap男穿越到了你我朋友圈。進入大數據時代,不少互聯網公司在充分利用傳統文化的魅力,加深年輕一代生活的文化內涵。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這是一個屬於年輕人「玩轉」傳統文化的時代。

《如果國寶會說話》(豆瓣/圖)

傳統文化這麼好玩呀

時下,在年輕人圈子裡颳起了一股「鑒寶」風。

明星王凱穿越回到清朝,開了個「乾隆」小劇場,講述各種精緻的釉彩大瓶。產生於乾隆年間的釉彩大瓶也被叫「瓷母」,代表了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最高峰,花色可多達15層,年輕人紛紛在彈幕上吐槽,這是「乾隆的農家樂審美」,但看多了挺順眼的。

同時,年輕人在朋友圈齊齊用手機刷起了一套套好玩的傳統文物表情包。比如眉目舒朗的三星堆青銅人像暗自發話:「說我像奧特曼的,你別走」;表情迷惘的人頭壺被做成了「抱抱我」「愛我」「吻我」的「三連」表情包;後母戊鼎則成了「我很方」表情包;萌到炸裂的人頭壺本壺則成了「驚了」表情包……

這是央視文化綜藝《國家寶藏》和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引領起來的「鑒寶」風潮。很多人發現,這一段時間以來,幾個原本屬於傳統文化的高冷節目火了,在互聯網上圈粉無數,也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關注。

曾幾何時,說起傳統文化,年輕人想到的第一印象就是沉悶、古老和無聊。在他們眼裡,傳統文化就是一個搖頭晃腦的老學者,帶領幾個私塾弟子在念「子曰」。抑或是歷史課文里,那件司母戊大方鼎——它遙遠、冰冷、塵封中還帶著一絲土腥味。

然而,隨著《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系列文化類節目的出現,越來越多小夥伴驚呼:原來傳統文化這麼好玩呀?不再是一堆陌生的、只會在冰冷的博物館裡「吃土」的文物。

新奇有趣的節目讓原本靜處於博物館一隅待人觀賞的文物,瞬間有了鮮活的個性和面對面的熱度;也更有效地契合了時下年輕人的話語體系,比如萌、表情包、二次元、彈幕,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順暢對話。

2018年2月12日,《國家寶藏》特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揭幕。(新華社/圖)

讓傳統「流行」起來

之所以這次的文物風能在年輕人群體里受到追捧,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媒介的「快」與傳統文化的「慢」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傳統由此「流行」起來。

比如連一向身居廟堂里的博物館,也放棄了高冷路線,俯身擁抱新媒介。

從台北故宮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翠玉白菜傘,到北京故宮的海水江崖紋包包、雍正皇帝PS版耍寶賣萌,再到VR版的《清宮美人圖》,這些萌萌噠的故宮系列創意產品從細節開始設計,深挖文物蘊含的文化價值,把傳統文化植入時尚新潮的現代工藝品里,使兩者完美融合,逐漸填平了橫亘在「高冷人設」博物館與普通平民百姓之間的鴻溝。

一向喜歡新奇事物的年輕人,對這些文創產品也是愛不釋手,紛紛自掏腰包購買和收藏,還愛曬朋友圈。不過,除了文創產品,傳統的博物館也頻繁觸網,刷屏社交圈。

比如騰訊NEXT IDEA與故宮此前合作的《穿越故宮來看你》,皇帝老朱,一改過去正襟危坐的廟堂樣,化身賣萌耍酷的Rap男穿越到了你我朋友圈。早先玩壞了清朝皇帝,看來明朝的也保不住了。這不,不但玩皇帝,這回故宮又讓大眾見識了一迴文物成精。

用現今的媒介形態去解構傳統,一開始就能拉近公眾與傳統的距離感,這正是傳統文化翻紅的根本原因。不同時代的媒介形式,偏好不同的內容,只要掌控了內在邏輯,就能在傳播上使大眾產生共鳴,進而形成一種新的流行文化。

博物館將傳統文化的豐厚內涵用富有創意的方式傳播,讓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觸摸,加上移動互聯時代,傳播量的幾何級數暴增,既能迅速暖化傳統文化身上的高冷氣質,又能推動大眾參與到傳播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浩瀚大軍中,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度和喜愛感自然就被培養起來了。

(東方IC/圖)

自覺傳承豐富我們的生活內涵

而進入大數據網路時代後,不少互聯網公司也在充分利用傳統文化的魅力,加深年輕一代生活的文化內涵。

00後打開了QQ,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漂亮的文人畫,你可以把它作為你QQ的皮膚、表情包和個性簽名,不再僅僅是一隻青蛙頭像那麼簡單粗暴。

除了社交,年輕人喜歡的遊戲,與傳統文化結合的空間就更大。《王者榮耀》里的崑曲系列皮膚,提高了人們對傳統戲劇服飾的認知。即使你是個崑曲「小白」,但甄姬的「遊園驚夢」,還是能讓你一窺古代的那份娉娉裊裊和韻味獨具。

事實上,活躍在你我手上的那隻企鵝,正在一點點把傳統的東西,和時下的社交元素融合起來——相比於單純的看和聽,親身參與更能讓大眾和傳統文化來一場徹底的「肌膚之親」。

喜歡二次元又喜歡歷史故事?故宮條漫等你來閱——《韓熙載夜宴圖》、《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海錯圖》等一系列經典IP,二次元讓故宮「活」起來,讓動漫粉絲在二次元的世界裡神遊。

「不登長城非好漢?」登上長城感受歷史厚重的同時,許多人不知道長城是需要被保護的。騰訊推出了「長城小兵」計劃,年輕人通過小程序或者微信公號,用「每日步數」為長城修復「添磚加瓦」,同時了解有關長城的每個故事,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體驗者的文化素養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當然不止這些新奇玩具,騰訊利用炫酷的科技將傳統文化完美結合,以數字化解決方案活化、保護獨一無二的IP,以活化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為己任。

只需要用手機,年輕人就可以重走一遍「數字絲路」,隨時隨地的現場實景和互動,彷彿親臨其境,兵馬俑、敦煌石窟就在你的面前。

當傳統文化成為90後、00後的日常,文化自信會慢慢地在年輕人中培養起來。在他們愈發了解傳統文化後,澎湃的內心和迸發的創意不斷地驅動他們去創新,年輕一代開始苦苦地尋找機會。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了NEXT IDEA。NEXT IDEA,騰訊創新大賽計劃,是2012年由騰訊發起的青年創意大賽,騰訊一直致力於用科技改善生活,以數字化解決方案活化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NEXT IDEA讓年輕人有機會一展身手,啟發、培養並孵化他們的創意,激發創造力,今年NEXT IDEA以「創意活化世界遺產」為主題重新啟航,在與故宮博物院、長城往年合作的基礎上,NEXT IDEA今年將引入敦煌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等全球頂級文化機構就IP活化層面進行合作。

文化只有通過年輕人的傳承,才能夠歷久不衰,而騰訊搭建起了這個橋樑,讓年輕人更好地用自己的力量去為傳統文化作出貢獻。

除了NEXT IDEA項目以外,騰訊不會停下活化傳統文化的腳步。還有更多不可思議的文創在推廣實施中,騰訊堅持,在歷史與現代之間,架立起一座堅固的橋樑;讓現今的科技之光,重新點亮歷史的天空——以科技支撐起傳統文化IP,用音樂、動畫、遊戲等全方位立體化的互動參與形式,讓青年更好的傳承歷史。

傳統並非一成不變,而繼承和發揚它的最好方式,就是創新和活化傳統文化。當傳承成為一種自覺,傳統也就活在了眼下,並且生生不息。

想知道敦煌伎樂天、兵馬俑、故宮五牛圖,以及大英博物館的半人馬、盧浮宮的丘比特他們會展開一段怎樣的奇妙旅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周知道 的精彩文章:

TAG:南周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