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說話晚,遲遲不開口,是不是教育方式出了錯?

寶寶說話晚,遲遲不開口,是不是教育方式出了錯?

之前帶湯圓去早教中心,和老師聊天,討論這個問題,老師強調:「有輸入,才有輸出」,可能平時我自己帶孩子,已經和孩子達成高度的默契,有時候湯圓一指,我就明白他想要什麼,根本不需要孩子去表達,他沒有訴說需求,自然不想開口說話。也有可能是我性格內向,本身就不喜歡說話,每天給湯圓灌輸的辭彙量有限,所以湯圓沒有辭彙量的積累,自然也不會說出來。在論壇上看到好多媽媽都有相似的困惑,有很多小朋友都兩歲多了,還是只叫「爸爸媽媽」,等三歲上幼兒園的時候,沒辦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意願,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解鈴還須繫鈴人」我們找到孩子不開口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孩子不開口的問題,通常造成孩子說話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家長們,好好比對一下吧!

1,說話南腔北調

現在的婚姻不局限於同一個地區,甚至是不同的國家,年輕的爸爸媽媽可能會一直和孩子說普通話,但是家裡的老人往往不會說普通話,有很多孩子身處於兩三種方言的語言環境中,爸爸媽媽說著有些走調的普通話,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說不同的家鄉話,這種複雜的語言環境會給處於語言敏感期的寶寶帶來很多困擾,他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來積累和轉化這些語言。雙語或多語家庭孩子開口晚,情況與此類似。

因為有些原因是客觀存在,無法避免的,如果有這種情況的話,家長要有耐心,盡量降低語速和寶寶對話,不要故意的去學一些蹩腳的話,讓寶寶慢慢的去適應這樣的語言環境,這樣寶寶長大後可以聽懂很多的方言呢!

2,家長太較真

寶寶一開始說話的時候,很多辭彙是發音不準確的,家長不要嘲笑孩子,也不要強迫孩子一遍遍的重複,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久而久之,因為害怕出錯,就不願意開口了。

所以,在寶寶初次說話時,要給寶寶足夠的耐心,即使寶寶說的很搞笑,也不要去嘲笑寶寶,即使寶寶說錯了,糾正一次即可,有時候,寶寶是心口不一,心裡想的和嘴上說的不一致,這都沒關係,這是因為寶寶的口腔發育的還沒有那麼完善,有些辭彙音節發不出了,時間久了,寶寶口腔慢慢發育好了,多練習幾次就好了。

3,對孩子照顧備至

因為對孩子十分寵愛,一雙眼睛就盯在孩子身上,寶寶稍微有點兒舉動,就有人全權代勞,一抬手就知道要喝水,一轉身就知道要吃東西,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孩子想要什麼,寶寶根本不需要表達,就可以達到自己的要求,寶寶都是很懶的,因為沒有需求,所以也就不會開口了。

湯圓就是典型的這種情況,應對措施是,家長要裝聾作啞,有時候明明知道寶寶要什麼,就是裝作不明白,讓寶寶著著急,有需求了,寶寶就會開口了

4,完全不顧孩子

與上一種情況相反,有些家長忙於工作,家裡有沒有老人幫帶,比如一些做小生意的,這時候,寶寶開口說話時,往往得不到家長的回應,慢慢的寶寶失去說話溝通的興趣,也就不開口了。

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5,家長說話有缺陷

有時候,我們家長說話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生理缺陷,比如:結巴、耳背、吐字不清等,孩子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不想開口,有時候還會出現學習大人說話結巴等情況。

如果有這樣的狀況,因為不可避免嘛!家長可以帶孩子多出去走走,讓孩子多接觸家長以外的人,多熟悉一下正常的語言。

寶寶是一個全新的個體,我們灌輸什麼,就會輸出什麼,所以在寶寶學習說話期間,家長要多多的給孩子輸入辭彙,不管看到什麼都可以給寶寶描述,不管孩子聽不聽,都要給寶寶說,有時候,我們家長會給寶寶看電視,聽早教機,覺得寶寶可以學習電視上或者早教機里的標準語言,但是我們忽略了,寶寶的語言發育是需要交流的,是雙發麵的,而電視和早教機是單方面的,它們沒有交流的功能,所以,家長朋友們,不要偷懶哦!在寶寶還不嫌你嘮叨的時候,趕緊對著寶寶「碎碎念」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抵抗力最低的三個時期,容易生病,媽媽要多操心!
想知道肚子里的寶寶是男是女嗎?教你3招辨別!滿足你的好奇心

TAG:寶寶 |